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滑肌细胞移植提高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铭 张宝仁 +1 位作者 邹良建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移植平滑肌细胞对大鼠冠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从 胎鼠胃中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细胞移植组 (n=10)将体外培养、B... 目的 初步探讨移植平滑肌细胞对大鼠冠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心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从 胎鼠胃中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模型。细胞移植组 (n=10)将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平滑肌细胞,注射移植到冠脉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中;对照组(n=10)用同样的 方法注射等量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两组动物术后均每日皮下注射环胞霉素A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超声检查评估移 植前、后大鼠的心功能状况。取大鼠心脏标本做抗BrdU、抗α 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区中植入的平滑肌细胞的 存活情况。结果 移植后4周,平滑肌细胞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室前游离壁厚 度明显增加[(2.51±0.22)mmvs(1.32±0.16)mm,P<0.01],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1.23±0.12)mlvs(1.92 ±0.18)ml,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56.7±6.8)%vs(32.3±2.9)%,P<0.01]。结论 平滑肌细胞移 植后能存活于心肌梗死区,并改善缺血心肌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平滑肌细胞 心肌缺血 心功能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kappa B在山羊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克彪 王志农 +2 位作者 黄盛东 徐志云 张宝仁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 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组(CPB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 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组(CPB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 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 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 <0.05);而PDTC组再灌注60 min、90 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 <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35%± 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KB 心肌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和染色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延玲 蔡凯华 唐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0,F003,共3页
介绍了如何建立可靠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通过应用常规病理苏木素 伊红 (H .E)染色及改进的碱性复红 苦味酸 (HBFP)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表明 ,在建立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时 ,操作规范、及时取材制片、选用改进的染色液和染色时间流... 介绍了如何建立可靠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通过应用常规病理苏木素 伊红 (H .E)染色及改进的碱性复红 苦味酸 (HBFP)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表明 ,在建立实验动物心肌梗塞模型时 ,操作规范、及时取材制片、选用改进的染色液和染色时间流程 ,即可证明心肌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心肌梗塞模型 染色方法 改进 动物模型 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丽春红/维多利亚蓝组合染色法在主动脉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延玲 蔡凯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85-1386,F004,共3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病理学 组合染色 丽春红 维多利亚蓝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应用HE、P/VB、AB染色法观察心脏瓣膜疾病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延玲 刘晓红 蔡凯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HE染色 P/VB染色 AB染色 心脏瓣膜疾病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庄聪文 黄盛东 +4 位作者 李莉 于伟勇 卢继忠 徐志云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以同种同基因和异基因移植动物作为对照,术后5 d移植心脏中抽提总RNA,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4 09...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以同种同基因和异基因移植动物作为对照,术后5 d移植心脏中抽提总RNA,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4 096个靶基因的表达谱芯片对两组移植心脏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在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术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0条(下调96条,上调114条);其中已知基因有33条(下调13条,上调20条);未知基因177 条(下调83条,上调94条),其中有15条已知基因(上调2条,下调13条)尚未见报道。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相关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下载PDF
yrdC靶向RNA干扰抑制BGC-823细胞裸鼠体内成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宏亮 毕建威 +3 位作者 黄盛东 方国恩 袁扬 杨庭松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yrdC的mRNA、蛋白表达。构建表达yrdC靶向RNA干扰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检测干扰后BGC-823细胞yrdC蛋白水平变化,转染后细胞移植裸鼠体内成瘤,观察yrdC沉默后移植瘤生长的变化。方...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yrdC的mRNA、蛋白表达。构建表达yrdC靶向RNA干扰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检测干扰后BGC-823细胞yrdC蛋白水平变化,转染后细胞移植裸鼠体内成瘤,观察yrdC沉默后移植瘤生长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yrdC的mRNA、蛋白表达。构建表达针对人yrdC的si RNA的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Ad-shyrdC转染BGC-82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BGC-823细胞yrdC蛋白水平变化。裸鼠分3组,分别皮下移植转染Ad-shyrdC、空病毒Ad-Null及未转染的BGC-823细胞(1×107/只),5周后检测裸鼠肿瘤的体积及质量,肿瘤HE染色及yrdC、PCNA、TUNEL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yrdC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yrdC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比癌旁组织增高。成功构建表达抑制yrd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hyrdC,腺病毒介导的yrdC靶向RNA干扰能特异性抑制BGC-823中yrdC蛋白的表达,Ad-shyrdC组肿瘤细胞yrd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转染BGC-823细胞后移植裸鼠体内,5周后成瘤体积及质量较Ad-Null组及PBS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yrdC蛋白表达减少,PCNA染色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受抑,TUNEL染色显示凋亡明显增多(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裸鼠体内成瘤,yrdC基因有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yrdC基因 RNA干扰 胃癌细胞 动物 实验 裸鼠
下载PDF
线粒体DNA及其突变对心肌的损害 被引量:1
8
作者 钱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线粒体DNA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线粒体DNA的结构、功能及遗传学特性,开展线粒体DNA突变对心肌损害的研究,无疑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线粒体 DNA 突变 心肌损伤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波 王志农 +4 位作者 王军 黄盛东 刘延玲 徐志云 张宝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注60、90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核因子 缺血再灌注 CPB 血再灌注损伤 早期心肌缺血 转录活性 凝胶电泳 核苷酸
原文传递
NF-κ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波 王志农 +4 位作者 王军 黄盛东 刘延玲 徐志云 张宝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流(IR)组、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min,...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流(IR)组、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min,恢复血流再灌流90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mg kg)。于心肌再灌流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流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流60、90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损伤 早期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NF-κB抑制剂 核转录因子-κB 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损伤 缺血心肌组织 原位末端标记 细胞凋亡指数 转录活性 心肌再灌流 局部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TUNEL
原文传递
儿童心脏瓣膜黏液瘤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延玲 刘晓红 蔡凯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黏液瘤 并发 儿童 收缩期杂音 病理性杂音 二尖瓣前叶 左室壁
原文传递
心脏原发性淋巴瘤二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凯华 刘延玲 +3 位作者 梅举 徐志云 张宝仁 马大烈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原发性淋巴瘤 病理 诊断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六例
13
作者 蔡凯华 刘延玲 +6 位作者 张宝仁 刘晓红 徐志云 梅举 邹良健 马大烈 林万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6,共3页
关键词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健 侯铁胜 +2 位作者 赵新刚 潘欣 黄盛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1-1441,共1页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IDD)的可行性,我们在体外将整合有人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BMP7)导入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内,观察BMP-7基因在髓核细胞内的表达以及对髓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IDD)的可行性,我们在体外将整合有人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BMP7)导入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内,观察BMP-7基因在髓核细胞内的表达以及对髓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原代培养 基因转染 细胞生物学活性 髓核 人BMP-7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