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与胆道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高静 梁刚 +6 位作者 程家蓉 邓杰 王炳生 沈铭昌 韩天权 张柏和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A、XPC、XPD、XPG及Ⅱ相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多态与上海市市区人群胆道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A、XPC、XPD、XPG及Ⅱ相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多态与上海市市区人群胆道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对443例胆道癌患者和845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在病例与对照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胆道癌之间的关系。结果:XPD exon10-Asp312Asn和exon23-Lys751Gln多态位点的频率分布在壶腹癌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胆石症和高血压后,证实Asn/Asn和Gln/Gln基因型可能增加壶腹癌的危险,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32.03和9.33,且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其他修复基因多态位点与胆道癌有关联。分层分析显示,GSTM1缺失型可增加女性胆囊癌发生的危险,OR=1.73(95%可信区间:1.06~2.82)。在胆道癌的发生中,GSTM1与部分修复基因存在联合作用。结论:XPD exon10-Asn/Asn基因型和exon23 Gln/Gln基因型可能与壶腹癌的危险性有关。GSTM1缺失型可能增加女性胆囊癌发生的危险,且GSTM1基因型与部分修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DNA修复酶类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对肝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锡锋 施乐华 +2 位作者 汪宇 王文超 张小峰 《肝脏》 2018年第11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对肝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择期肝部分切除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药,观... 目的研究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对肝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择期肝部分切除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药,观察组予以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黄嘌呤氧化酶(XOD)、热休克蛋白(HSP)、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氨、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XOD、HSP、中性粒细胞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上升趋势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T、ALT及血氨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能够减轻肝部分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肝功能,可能与其能够提高机体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过氧化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基因-病毒治疗系统CNHK300-murine endostatin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根丛 聂明明 +7 位作者 杨甲梅 苏长青 孙立臣 钱炎珍 Jonathan Sham 方国恩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43-948,共6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基因 病毒治疗系统CNHK30 0 murineendostatin(简称CNHK30 0 mE)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一种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控制腺病毒E1A基因表达并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基因 病毒治疗系...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基因 病毒治疗系统CNHK30 0 murineendostatin(简称CNHK30 0 mE)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一种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控制腺病毒E1A基因表达并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基因 病毒治疗系统 ;通过 5 0 %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TCID5 0 )方法和细胞活性检测法四氮唑盐比色试验 (MTT法 )观察CNHK30 0 mE在 2种肝癌细胞株 (HepGII及Hep3B)及 1株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株 (MRC 5 )中的病毒增殖能力和对细胞的杀灭能力 ;通过肝癌SMMC772 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该病毒对肝癌生长和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利用Western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结果分别感染肝癌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 96h后病毒的增殖倍数相差 32 96倍 ,其达到半数杀伤量 (ED50 )时的感染复数 (MOI)值相差 2 5倍 ,差异有显著意义 ,且两者均明显优于ONYX 0 15 ;CNHK30 0 mE能明显抑制肝癌皮下移植瘤内血管的生成 ,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携带同一治疗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和不携带治疗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ONYX 0 15相比均增强 (P均 <0 0 1) ;其所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量均与携带该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载体相比均增高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病毒治疗系统 CNHK300-murine ENDOSTATIN 肝癌 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内皮抑素
原文传递
微血管侵犯对小肝细胞癌和大肝细胞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白石磊 杨平华 +1 位作者 李俊 沈锋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小肝细胞癌(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549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7例,女82例;年龄≤60岁426例,...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小肝细胞癌(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549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7例,女82例;年龄≤60岁426例,>60岁123例。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小肝癌组(直径≤5 cm,319例)和大肝癌组(直径>5 cm,23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小肝癌组MVI(-)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5%、44%和95%、77%、62%,明显高于MVI(+)患者的53%、30%、27%和82%、50%、37%(χ~2=12.767,18.937;P<0.05)。大肝癌组MVI(-)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40%、36%和82%、55%、41%,明显高于MVI(+)患者的35%、14%、14%和67%、42%、26%(χ~2=20.378,9.7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组肿瘤数量、MVI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86,1.46,1.49;P<0.05);CA19-9、MVI、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7,1.85,1.52;P<0.05)。大肝癌组MVI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1,1.05;P<0.05);AFP、MVI和肿瘤直径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5,1.46,1.06;P<0.05)。结论 MVI是影响小肝癌和大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存活率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光学分子影像的肿瘤靶向手术导航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迟崇巍 叶津佐 +12 位作者 王建东 张国君 程树群 李孟彬 王亚兵 黄文河 吴俊东 郭卫星 寇德强 郭磊 贺丽芳 杨鑫 田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恶性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有的影像检查方法(如CT、MRI及PET等)在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上肿瘤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赖于外科医师的观察和触诊[1].如何早期诊断肿瘤、验证术中病理分... 恶性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有的影像检查方法(如CT、MRI及PET等)在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上肿瘤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赖于外科医师的观察和触诊[1].如何早期诊断肿瘤、验证术中病理分型、精确获取肿瘤边界及进行精准图像引导下的手术导航切除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方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航系统 肿瘤靶向 分子影像 导航技术 光学 应用 影像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
原文传递
肝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伴全内脏反位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军华 杨田 +2 位作者 唐俊 杨广顺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600-1600,共1页
患者女性,54岁,因“反复右上腹痛25年,两次胆道术后5年余”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25年前反复出现右上腹痛,逐渐加重,10年前发作时出现畏寒、发热,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全内脏反位”,遂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 患者女性,54岁,因“反复右上腹痛25年,两次胆道术后5年余”于2006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25年前反复出现右上腹痛,逐渐加重,10年前发作时出现畏寒、发热,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全内脏反位”,遂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平均每月发作1次,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抗炎治疗有效。5年前曾再次在当地医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术后症状未见好转。近5年来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偶有皮肤、巩膜黄染,多于劳累和进油腻食物时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脏反位 肝内胆管结石 切除治疗 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内外胆管结石 T管引流术 右上腹痛 反复发作
原文传递
携带融合基因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斌 杨甲梅 +3 位作者 钱其军 崔贞福 石文芳 吴孟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I002,共4页
目的 为进行基因转移阻断T细胞共刺激通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构建携带融合基因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构建含人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pShuttle Tracker CMV CTLA4 Ig ,与腺病毒骨架质粒 pAdEasy 1 △E1、△E3... 目的 为进行基因转移阻断T细胞共刺激通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构建携带融合基因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 构建含人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pShuttle Tracker CMV CTLA4 Ig ,与腺病毒骨架质粒 pAdEasy 1 △E1、△E3共转化大肠杆菌BJ5 183 ,经细菌内同源重组 ,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 Tracker CTLA4 Ig ,转染 2 93细胞 ,制备携带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 ,体外感染L O2细胞 72h后ELISA检测其外分泌性表达。 结果 获得携带CTLA4 Ig的重组腺病毒 ,滴度为 6× 10 1 3 PFU L ;在其感染的L O2细胞培养上清中能检测到可溶性重组蛋白CTLA4 Ig的表达 (P N =4.6 ,阳性 )。结论 制备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感染L O2细胞 ,受感染细胞能表达、分泌可溶性的融合蛋白CTLA4 Ig ;为进行体内移植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重组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 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同种肝移植大鼠转染融合基因人CTLA4-Ig抑制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斌 杨甲梅 +4 位作者 钱其军 王孟龙 崔贞福 李玲芳 吴孟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同种肝移植大鼠转染融合基因人CTLA4-Ig(huCTLA4-Ig)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供者为BN大鼠,受者为Lew大鼠。将受者分为三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供肝冷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B组(4只):为阴性对照组,供肝冷保存时感染携... 目的观察同种肝移植大鼠转染融合基因人CTLA4-Ig(huCTLA4-Ig)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供者为BN大鼠,受者为Lew大鼠。将受者分为三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供肝冷保存时不感染腺病毒;B组(4只):为阴性对照组,供肝冷保存时感染携带报告基因GFP 的重组腺病毒;C组(5只):为基因治疗组,供肝冷保存时,先体外后体内感染携带融合基因huCT- LA4-Ig的重组腺病毒;观察该治疗基因在受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1)A组与B组受者均在3周内死亡,A、B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6.6±2.5)d和(15.5±3.1)d,C 组受者均能获得长期生存(>150 d);C组与A、B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移植肝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8 d,A组与B组移植肝均发生严重的细胞性排斥。C组术后8 d,可见移植肝轻、中度的汇管区炎症,但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术后150d,可发现单核细胞浸润,但胆管保存完好,无血管损伤证据。(3)术前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为(362.09±45.84)ng/L;肝移植术后,A、B组血清IL-2的浓度即升到较高水平(约为术前的1.5-2.5倍),而C组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接近或低于术前水平);术后3、7 d,C组血清IL-2的浓度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同种肝移植 融合基因 CTLA4-IG 大鼠 转染 血清IL-2 重组腺病毒 血清白细胞介素 同种异体移植肝 单核细胞浸润 基因转移系统 抑制作用 病理学检查 细胞性排斥 肝移植术后 分泌性表达 免疫抑制剂 冷保存 报告基因
原文传递
腹膜后巨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复发再切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军华 杨田 +1 位作者 杨广顺 吴孟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582-1582,共1页
患者男,40岁,因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近7年,复查发现腹膜后占位于2007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曾于2000年2月因发现右上腹巨大包块入我院,术前行上腹部增强磁共振(MRI)(图1)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巨大分叶形占位,大小约10.8cm×12.... 患者男,40岁,因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近7年,复查发现腹膜后占位于2007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曾于2000年2月因发现右上腹巨大包块入我院,术前行上腹部增强磁共振(MRI)(图1)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巨大分叶形占位,大小约10.8cm×12.6cm,在T1加权上呈不均匀低信号,1、2加权部分呈高低?昆杂信号,部分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延迟期肿瘤绝大部分均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诊断为右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术后复发 再切除 T1加权 增强磁共振 切除术后 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田 卢军华 +1 位作者 杨广顺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035-1036,共2页
随着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环节的进步,医生在治疗肝癌的同时亦能顾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对术式选择应既能根治或控制肝癌发展,又能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防止再出血,在积极处理肝癌病灶的同时,采... 随着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环节的进步,医生在治疗肝癌的同时亦能顾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对术式选择应既能根治或控制肝癌发展,又能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防止再出血,在积极处理肝癌病灶的同时,采取适当的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总体疗效意义重大^[1]。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12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癌切除 临床应用 门静脉高压症 围手术期处理 肝储备功能 消化道出血 防止再出血
原文传递
肝癌在中国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孟超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4,共2页
肝细胞肝癌(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居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肝癌新发病例,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此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用含黄曲霉素的... 肝细胞肝癌(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居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肝癌新发病例,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我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此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酗酒、吸烟等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中国 恶性肿瘤 致死原因 新发病例 黄曲霉素
原文传递
CCK及CCKAR基因多态性与胆道癌及胆石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红丽 程家蓉 +5 位作者 高静 王炳生 沈铭昌 韩天权 张柏和 高玉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研究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rs747455位点及胆囊收缩素A受体(cholecystokinin A receptor,CCKAR )rs180085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区人群胆道癌及胆石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实时荧... 目的:研究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rs747455位点及胆囊收缩素A受体(cholecystokinin A receptor,CCKAR )rs180085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区人群胆道癌及胆石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对253例胆囊癌、133例肝外胆管癌、53例壶腹癌和440例胆石症患者以及445名正常对照进行CCK rs747455及CCKAR rs1800856位点基因型分析。结果:无胆石个体中携带CCK rs747455位点CT基因型者较携带CC基因型者罹患壶腹癌的风险降低,其比值比(odds ratio,OR)=0.3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10~0.96,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此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42);饮酒个体中携带rs747455位点TT基因型或CT基因型者较携带CC基因型者罹患胆石症的概率增加(OR=2.81, 95%CI:1.08~7.29;OR=2.93, 95%CI:1.03~8.33),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在CCKAR rs1800856位点的分层分析中未发现该位点与胆道癌及胆石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CK基因rs747455位点可能与中国上海人群胆道癌及胆石症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胆石 胆囊收缩素 受体 胆囊收缩素A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郝玉芝 张树辉 +1 位作者 徐爱民 吴孟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05-707,共3页
目的分析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影像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种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2000—2006年间,10例病理证实的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病人(5~56岁),对其I临床、CT影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平均为11.... 目的分析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影像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这种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2000—2006年间,10例病理证实的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病人(5~56岁),对其I临床、CT影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平均为11.2cm(范围9~25cm);CT影像表现为多房、囊实性,囊性为主(略高于水密度),增强后囊壁下软组织及分隔可见强化。肿瘤切面囊实性,主要包括出血坏死、凝胶样内容物和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由多种间叶性肉瘤成分组成,异型明显,另可见较多多形性细胞和瘤巨细胞,在细胞内和间质中有特征性小圆形嗜酸性小体。免疫组化肿瘤呈多种间叶性成分分化。结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青少年或儿童病人中发现肝脏囊实性占位,应考虑肝UES可能,尽早手术及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胆管囊肿一种特殊的胆管疾病
14
作者 谭蔚峰 《保健与生活》 2016年第11期10-10,共1页
先天性胆管囊肿,又被称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它指的是胆管呈现囊肿样扩张的一种疾病。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以女性较多见,它最常发生在胆总管,也可以发生在肝内胆管。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囊肿 胆管疾病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囊肿样扩张 肝内胆管 胆总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