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评价的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波 刘银 +2 位作者 刘业 周晔 唐晓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规范管理的途径。方法从用血量控制、输血病历监管、输血环节把握及附加调整等4个方面,对我院2014-2015年1-5月同期临床输血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着医院不断增加的病种和床位数,在总体血量计划数... 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规范管理的途径。方法从用血量控制、输血病历监管、输血环节把握及附加调整等4个方面,对我院2014-2015年1-5月同期临床输血评价体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着医院不断增加的病种和床位数,在总体血量计划数不变的状况下,合理控制临床患者的用血均量数;平衡临床科室申请备血与实际用血量的关系;着手临床输血病历在输血前、中、后的监查,对临床输血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数据比较及监控同比增长率。结论医院加强输血科输血质量管理,严格做好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是减少不合格输血、计划用血、安全用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计划用血 安全用血 管理评价
下载PDF
骨椎体、椎骶肿瘤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与围术期用血量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波 刘银 +2 位作者 刘业 周晔 唐晓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用TEG测定372名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的凝血象,以检测结果高凝、低凝及正常图像状态分成实验组1、2、3组,对照组25人为正常健康献血者;结合患者术前凝血...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用TEG测定372名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的凝血象,以检测结果高凝、低凝及正常图像状态分成实验组1、2、3组,对照组25人为正常健康献血者;结合患者术前凝血象的检测结果,及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用血量的状况,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TEG高凝状态(1组)占37.10%(138/372)、低凝状态(2组)占5.38%(20/372)、正常图像状态(3组)占57.53%,与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有着直接相关性;实验组患者的凝血象(除TT之外)、D-D检测结果都呈现异常现象,与患者的TEG高、低凝状态结果无直接相关性(P>0.05)。实验结果证实了TEG检测实验1组、2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3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根据术前TEG的检测结果来判断骨椎体、椎骶患者围手术期用血量的状态,正确估算、申请围手术期备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骨肿瘤 骨椎体 椎骶 围术期输血 用血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波 葛春红 +3 位作者 林艳 刘银 周晔 唐晓峰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1期83-84,87,共3页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针对实施手术的3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FCR-3000F型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肝移植术中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统...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针对实施手术的3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FCR-3000F型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肝移植术中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统计术中自体及异体的输血量,输血前后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5例肝硬化患者中3例(8.6%)未输注异体血,术中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9 800±5 400)ml,其中自体输血量(5 850±5 000)ml(56.16%);输血后APTT、PT、TT及FB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脂肪栓塞及全身感染症状。结论:临床上在肝硬化肝移植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血液技术能够避免或减少输注异体血,对于保证手术用血量和患者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血液回收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年龄因素对临床血小板输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银 陈波 +3 位作者 林艳 葛春红 周晔 唐晓峰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4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72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做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增加修正值以评价输注效果。结果:年龄≤30岁、>30~≤50岁、>50~≤70岁、>70岁的4组患者...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72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做输注前及输注后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增加修正值以评价输注效果。结果:年龄≤30岁、>30~≤50岁、>50~≤70岁、>70岁的4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19.0%、43.6%、60.3%、41.7%;50岁以上患者中部分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较高,而其输注后的血小板增加量并不明显。结论:总体上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原因是大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较高时就进行输注,反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年龄 血小板增加修正值 输注后血小板增加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