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在机械取栓中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再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戴征 李敏 +3 位作者 王怀明 代齐良 许剑 刘新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评估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治疗过程中,原位血栓形成(in situ thrombosis, IST)导致血管再闭塞及经动脉给予小剂量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预防血管再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 目的评估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治疗过程中,原位血栓形成(in situ thrombosis, IST)导致血管再闭塞及经动脉给予小剂量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预防血管再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10月于南京卒中登记注册系统中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对于闭塞血管再通成功且责任血管伴有狭窄的病例,在取栓后30 min内,每10分钟行造影1次,若出现血管再闭塞,则再次取栓1次,并予动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术后5~7 d经MRA或CT血管成像证实血管闭塞部位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将其纳入IST组,其余纳入非原位血栓形成组(non-in situ thrombosis, NIST)。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同时评估使用替罗非班后患者之间的预后差异[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最终共计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IST的发生率为32.5%(26/80)。IST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显著高于NIST组患者[57.7%(15/26)与3.7%(2/54); χ2=30.568, P=0.000]。在血管再闭塞患者中,82.6%(19/23)的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血管成功再通,17.4%(4/23)的患者需要进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治疗。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优于未使用替罗非班患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接受机械取栓治疗且伴有原位血栓形成的患者,更易于发生血管再闭塞,随后动脉内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可以预防再闭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栓形成 取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