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急救ICU护理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哲军 席淑华 +2 位作者 周立 董浩芬 邵小平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ICU护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大提高。结论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法,进一步完善任用机制,是加强急救IC... 目的探讨ICU护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大大提高。结论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法,进一步完善任用机制,是加强急救ICU护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ICU 护理人员 培训 管理
下载PDF
SOFA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价作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俞凤 赵良 +9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陈德昌 林兆奋 单红卫 马钧 郭昌星 李文放 刘军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订的 SOFA评分体系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 SOFA评分、最大 SOFA评分、Δ SOFA评分的差异 ,评价 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 :累计最大 SOFA评分、累计Δ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显著差异 (P均 <0 .0 1) ,入院时累计 SOFA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单个器官系统相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最大 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中除肝、肾外 ,余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而入院时各单个器官 SOFA评分仍无显著差异。存活组在入院最初 7日每日平均评分逐渐下降 ,而死亡组每日平均评分逐渐升高 ,7日内 2组有显著差异的变化出现在入院后 4 8小时 (P<0 .0 5 )。随器官衰竭个数的增加 ,病死率急剧增加 ,累计最大 SOFA评分呈直线上升 ,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最大 SOFA评分和 ΔSOFA评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A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预后预测
下载PDF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被引量:5
3
作者 俞凤 赵良 +2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最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 7例 ,死亡 4 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 /非手术、入院至脓毒症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② 5 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 (6 2 8% ) ,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 (88 2 % ) ,合并霉菌感染 2 6例(5 1 0 % )。③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 ,最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0 1)。最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5 ,P <0 0 0 0 1) ,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 ,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 ,二种评分的最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预后 预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卢骁 赵良 任黎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0-724,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及对由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2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CL...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及对由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2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8只)、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常规治疗组(48只)及常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8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各组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mL及头孢曲松(30mg/kg)、C组加用低分子肝素10U(50U/kg)。以术后3、6、12、18、24、48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行脓毒症大鼠评分及观察死亡率、肺湿干质量比(W/D)及病理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肺组织HMGB-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50U/kg)的脓毒症大鼠死亡率及肺部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干预组中脓毒症大鼠评分及肺湿干比、病理损害均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CLP引起的脓毒症过程中的晚期炎症介质释放,改善CLP模型(严重腹腔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肺干湿质量比、病理改变及死亡率。本实验推测这种作用是通过低分子肝素对炎症引起的肺损伤中凝血一炎症轴的影响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高浓度降钙素原动态变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红 管军 马林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它们的动态变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ICU住院而且PCT浓度≥10μg/L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共37例,男性22例,... 目的探讨高水平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它们的动态变化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ICU住院而且PCT浓度≥10μg/L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共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57.3±21.4)岁,根据患者出院时的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5)和死亡组(n=12),回顾分析原始病例,用ANOVA法对比分析下列数据:年龄、性别、入组时及治疗5d后患者的PCT值和记录反映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的SOFA评分,以治疗5d前后PCT值和SOFA评分的差值表示其动态变化。我们还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治疗前后PCT值与SOFA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性别、入组时的PCT值和SOFA评分上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经过5d治疗后,存活组PCT值从(19.63±11.14)μg/L降为(6.13±3.70)μg/L,SOFA评分从(12.72±3.88)降为(6.16±4.15),而死亡组PCT从(19.57±23.33)μg/L升为(76.38±141.76)μg/L,SOFA评分从(11.08±2.4)升到(18.42±1.62)。存活组和死亡组在PCT和SOFA评分的动态变化上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CT值和SOFA评分在入组时和治疗后5d后无显著相关关系,但PCT值的动态变化却与SOFA值的动态变化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4。结论在PCT浓度≥10μg/L后,PCT水平与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无关,但PCT值及SOFA评分的变化仍与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清降钙素原(PCT)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 相关性
下载PDF
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黎勃(综述) 赵良(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危重疾病,急性肾损伤(AKI)被认为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脓毒症诱导AKI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另外,RIFLE标准中的血清肌酐增加和尿量减少已经使我们能够在相对早的阶...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危重疾病,急性肾损伤(AKI)被认为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脓毒症诱导AKI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另外,RIFLE标准中的血清肌酐增加和尿量减少已经使我们能够在相对早的阶段诊断AKI,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作为肾损伤的一种早期标志物,在诊断及早期治疗干预中可能发挥潜在的作用。本文在此对脓毒症诱导的AKI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非粒细胞缺乏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妍 林兆奋 +1 位作者 赵良 伍力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治特点,提高对非粒细胞缺乏型IPA的认识,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非粒细胞缺乏型IPA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治特点,提高对非粒细胞缺乏型IPA的认识,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非粒细胞缺乏型IPA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出院时的结局分为生存组(26例)和死亡组(11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建立ROC曲线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7例IPA患者中确诊5例,拟诊32例,其中血清GM试验阳性者31例。临床表现以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影像学上表现为实变渗出、空洞、单发或多发结节等非典型特征。治疗上以静脉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中存在肺部慢性疾病者显著多于生存组,且APACHEⅡ评分、血清GM水平及有创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但在年龄、是否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人院后是否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及静脉抗真菌药物选择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M水平与死亡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M水平有助于判断此类患者预后(敏感度81.8%,特异度76.9%)。结论非粒细胞缺乏IPA患者临床表现特异度不高,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早期误诊、漏诊较多见,及早行气管镜检查或结节穿刺活检有助于确诊,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治疗者预后良好。血清GM试验作为IPA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IPA患者的预后判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 临床特征 诊断 漏诊和误诊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防治脓毒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卢骁 赵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脓毒症的研究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人类重组活化蛋白C的出现以来,我们已认识到凝血系统紊乱在脓毒症中的重要地位,而低分子肝素作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现已发现其在脓毒症的各个环节都有其阻断作用,本文就其... 目的脓毒症的研究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人类重组活化蛋白C的出现以来,我们已认识到凝血系统紊乱在脓毒症中的重要地位,而低分子肝素作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现已发现其在脓毒症的各个环节都有其阻断作用,本文就其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不同版本护理质量考评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哲军 董浩芬 蒋少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从不同版本护理质量管理文件的比较中了解质量管理思想上的转变。方法对比不同时期制定的护理质量考评方法。结果现行考评方法更多体现了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更加科学、规范。结论现行护理质量考评方法反映了... 目的从不同版本护理质量管理文件的比较中了解质量管理思想上的转变。方法对比不同时期制定的护理质量考评方法。结果现行考评方法更多体现了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更加科学、规范。结论现行护理质量考评方法反映了护理管理者在质量管理思想上的进步,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管理 考评方法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成年患者在急诊室的正确识别和恰当干预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1研究背景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疑似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到访急诊室;在北美洲,约三分之二的脓毒症患者是通过急诊进入各医疗服务单元;中国学者调查表明,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为8.68%,感染部位以腹腔(72.3%)和肺部(52.8%)为最... 1研究背景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疑似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到访急诊室;在北美洲,约三分之二的脓毒症患者是通过急诊进入各医疗服务单元;中国学者调查表明,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为8.68%,感染部位以腹腔(72.3%)和肺部(52.8%)为最高,59.1%出现多部位感染。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效的抗微生物治疗每耽误一小时,死亡率就增加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诊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诊断 干预
下载PDF
重视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良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44-248,共5页
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器官移植和侵袭性操作应用的增加,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临床医生的误诊误治,更加重了这种倾向。要纠正这种倾向,必须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认识水平。分清真菌相关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学特性,... 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器官移植和侵袭性操作应用的增加,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临床医生的误诊误治,更加重了这种倾向。要纠正这种倾向,必须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认识水平。分清真菌相关的概念,了解微生物学特性,熟悉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重视早期诊断尤其是疑似线索,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疑似线索 分层治疗
下载PDF
天然抗凝剂在不同细菌感染模型上的作用
12
作者 卢骁(综述) 赵良(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脓毒症过程中促凝皿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与炎症反应有着紧密的关系,存现代脓毒症治疗方案上抗凝剂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活化蛋白C在临床的应用更使这种观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然而抗凝剂对于临床上不同的细菌感染是... 脓毒症过程中促凝皿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与炎症反应有着紧密的关系,存现代脓毒症治疗方案上抗凝剂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活化蛋白C在临床的应用更使这种观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然而抗凝剂对于临床上不同的细菌感染是否都有相同的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差别的机制是什么?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凝剂 细菌感染模型
下载PDF
组织细胞氧合障碍的机制及其对策
13
作者 赵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依据氧输送原理可以将组织细胞氧合障碍的机制划分为五种类型:①低氧供;②高氧耗;③氧摄取能力减退;④氧利用障碍;⑤混合型。迄今为止,临床上能够采取的相应对策有输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吸氧浓度以增加系统水平氧供给,调... 依据氧输送原理可以将组织细胞氧合障碍的机制划分为五种类型:①低氧供;②高氧耗;③氧摄取能力减退;④氧利用障碍;⑤混合型。迄今为止,临床上能够采取的相应对策有输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吸氧浓度以增加系统水平氧供给,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来增加组织水平氧供给。麻醉、镇静、肌肉松弛、降温和机械通气等措施降低氧耗;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通过扩大氧弥散面积,增加组织水平氧摄取;在提高胶体渗透压基础上利尿、脱水消除水肿,通过缩短氧弥散距离,易化组织水平氧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障碍 机制 对策
下载PDF
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茅艇华 李阳洋 +2 位作者 蒋卓娟 俞荷花 邵小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933-934,94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e ICU)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感染管理及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resistent Organisms,MDRO)防控的基础上,采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 目的旨在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e ICU)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感染管理及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resistent Organisms,MDRO)防控的基础上,采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某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洗手方式、洗手液用量、洗手次数)进行干预,收集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三个阶段洗手采样的合格率,以及三个阶段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等资料。结果干预前、中、后洗手采样合格率为:60.00%、74.69%、88.89%,呈增加趋势(χ2=3.05,P=0.001,有统计学差异);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27%、3.01%、2.33%,呈降低趋势(χ2=3.76,P=0.046,具有统计学差异);MDRO的检出率分别为:4.36%、4.28%、3.49%,有显著的降低趋势(χ2=5.19,P=0.044,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ICU院感发生率及MDRO的检出率,客观有效地缩短感染患者的隔离时间,直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感 信息化 重症监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赵良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分类
下载PDF
严重创伤病人氧缺陷的病理类型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良 陈学云 杨兴易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3-414,共2页
创伤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主要致病机制之一是组织或细胞的缺氧。而Shoemaker等[1]认为,超正常值状态的氧动力学变化[心脏指数(CI)4.5L·min-1·m-2,氧输送(... 创伤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主要致病机制之一是组织或细胞的缺氧。而Shoemaker等[1]认为,超正常值状态的氧动力学变化[心脏指数(CI)4.5L·min-1·m-2,氧输送(DO2)大于26.78mmol·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氧缺陷 病理类型 发生机制 缺氧
原文传递
亚低温干预对脑创伤大鼠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哲军 龚孝淑 戴腾昌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脑创伤和亚低温干预后肠道吸收功能的改变。 方法  6 0只SD大鼠行胃造瘘手术后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为正常常温处理组 ,Ⅰ组为脑创伤常温处理组 ,Ⅱ组为脑创伤亚低温处理组 ,各组均于致伤后 (对照组为钻颅孔后 ) 6h、1,3... 目的 探讨在脑创伤和亚低温干预后肠道吸收功能的改变。 方法  6 0只SD大鼠行胃造瘘手术后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为正常常温处理组 ,Ⅰ组为脑创伤常温处理组 ,Ⅱ组为脑创伤亚低温处理组 ,各组均于致伤后 (对照组为钻颅孔后 ) 6h、1,3,7d时经造瘘管注入15N -甘氨酸(15N -GLY)示踪剂 ,并测定血浆15N -GLY丰度以观察肠道吸收功能的改变。 结果  (1)Ⅰ组伤后 1周内肠道吸收功能明显下降 ,伤后 6h最低 ,血浆15N -GLY原子百分超 (APE)为 (1.0 3±0 .10 )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2 .14± 0 .14) % (P <0 .0 1) ;(2 )Ⅱ组肠道吸收功能呈现与Ⅰ组相似的改变趋势 ,伤后 6h血浆15N -GLYAPE为 (0 .86± 0 .13) % ,比Ⅰ组更低 (P <0 .0 5 )。 结论 脑创伤可使伤后早期肠道吸收功能明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肠吸收 亚低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