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科隔离消毒质量调查报告
1
作者 巫善明 张占卿 +15 位作者 董华娟 杨晓华 万谟彬 王晓红 佘会元 杨金龙 肖和平 陈密 陈成伟 陈建杰 施光峰 徐伟民 谢青 缪晓辉 臧国庆 蔡雄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5期422-423,共2页
为促进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组织传染,感染科临床专家,对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感染科隔离消毒质量情况进行了首次全面调查,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传染科 隔离消毒 调查报告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克开 张瑞祺 缪晓辉 《肝脏》 2004年第S1期3-7,共5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癌 病毒感染 慢性化 感染者 丙肝病毒 肝脏肿瘤 HCVRNA 自然史
下载PDF
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美英 张艳娟 杜海芸 《南方护理学报》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 ,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 2 3 5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中 81例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真菌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主要致...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 ,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 2 3 5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中 81例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真菌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及早发现真菌感染 ,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真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隐匿 ,对重型肝炎病人要加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临床表现的观察 ,做好病房环境消毒 ,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预防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真菌感染 护理 慢性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远期肝癌和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翠 蒲蕊 +3 位作者 吴婷 殷建华 倪武 曹广文 《肝脏》 2017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和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代偿期肝硬化(LC)患者远期发生肝细胞癌(HCC)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设计,自2008年1月起,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和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代偿期肝硬化(LC)患者远期发生肝细胞癌(HCC)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设计,自2008年1月起,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建立研究队列,并随访至2013年5月。共2 035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NAs治疗组380例,IFN-α治疗组153例,未治疗(对照)组1 502例。结果 IFN-α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10.08(IQR:7.96~11.67)年,HCC发生率为2.70/1 000人年;NAs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7.58(IQR:6.08~9.67)年,HCC发生率为6.76/1 000人年;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9.2(IQR:7.0~11.33)年,HCC发生率为13.02/1 000人年。在CHB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9),其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NAs治疗<5年(P=0.007)的患者;NAs治疗≥5年患者的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4)。在基线代偿期LC患者中,NAs治疗≥5年的患者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8)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31);同时其累积肝病死亡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17)。结论 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CHB患者远期发生HCC和死亡的风险,而NAs长期治疗可以减少CHB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显著降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HCC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代偿性肝硬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I) 被引量:49
5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16 位作者 茅益民 李继强 万谟彬 李成忠 陈成伟 傅青春 王吉耀 佘为民 蔡雄 叶军 周霞秋 王晖 巫善明 唐美芳 朱金水 陈维雄 张惠泉 《肝脏》 2002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 (苦参素 )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 ,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2 16例 ,随机分配到苦参素胶囊组 (10 8例 )、苦参素针剂组...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 (苦参素 )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 ,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2 16例 ,随机分配到苦参素胶囊组 (10 8例 )、苦参素针剂组 (3 6例 )和空白对照组 (72例 ) ,完成 2 4周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 6例 ,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 11例 ,共 199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 ,其中胶囊组 10 2例 ,针剂组 3 0例 ,空白对照组 67例。苦参素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其HBV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 3 8.61%和 3 1.91% ,ALT复常率为 76.47% ;苦参素针剂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 43 .3 3 %和 3 9.2 9% ,ALT复常率为 83 .3 3 % ,而空白对照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 7.46%和 6.45 % ,ALT复常率为 40 .0 0 %。治疗后完全反应率和部分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 2 4.5 1%和 5 7.84% ,针剂组为 3 3 .3 3 %和 5 0 .0 0 % ,而对照组为 2 .99%和41.79% ,苦参素胶囊组与苦参素针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对照组 ;苦参素胶囊组、针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77%、6.67%和 8.82 %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 3组间比较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胶囊 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随机双盲对照设计 临床试验 安慰剂 苦参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卫华 缪晓辉 +2 位作者 戚中田 朱诗应 赵克开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35-239,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建立可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HepG2-HBx细胞,同时设空载体pcDNA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建立可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HepG2-HBx细胞,同时设空载体pcDNA3转染细胞HepG2-pcDNA3及未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组。PCR法扩增Neo基因检测插入的质粒DNA片段,免疫荧光检测HBx的表达。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比色实验、Hoechst33342核形态学染色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解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HBx的HepG2-HBx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其倍增时间缩短(28h对32.5h或34h,P<0.05),克隆形成率增加[(10.12±0.23)%对(5.33±0.19)%或(5.19±0.28)%,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由G0/G1期-S期的进程明显加快。细胞凋亡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可抵抗放线菌素D(ActD)诱导的凋亡作用。结论HBx可提高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加了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网络互动教学在医学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俊学 徐文胜 +3 位作者 倪武 辛海光 汪磊 赵书民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交流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交互性是互联网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交互功能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结合长期从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践,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交互性 网络教学 医学教学
下载PDF
YMDD自然变异毒株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6
8
作者 霍红 赵书民 +1 位作者 蔡雄 缪晓辉 《肝脏》 2006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了解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YMDD自然变异的因素。方法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药物临床试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Ⅲ期)”开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 目的了解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YMDD自然变异的因素。方法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药物临床试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Ⅲ期)”开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实时荧光PCR基因型分型试剂盒,对该临床研究筛选期183例半年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对影响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3例CHB患者中,检出YMDD自然变异毒株者40例(21.86%),其中YVDD阳性36例,YIDD阳性3例,YVDD和YIDD同时阳性者1例;变异毒株占总病毒量50%以上者6例,占25%~50%者9例,占9%~25%者25例。B基因型CHB患者中YMDD自然变异检测阳性的比例高于C基因型(31.67%对17.65%,P=0.0382),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血清HBVDNA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YMDD自然变异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CHB患者中存在YMDD自然变异毒株;YMDD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DNA水平、ALT水平无关。B基因型较C基因型更易出现YMDD自然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YMDD基序 拉米夫定
下载PDF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相关指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超 陆建 +1 位作者 辛海光 王俊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病情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28例,分病情好转组和恶化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水、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病情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28例,分病情好转组和恶化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水、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指数(INR)、凝血因子V(FV: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尿素(BUN)、血肌酐(SCR)、血小板(PLT)。对以上各指标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后两组间在胆固醇(TC)、凝血因子V(FV:C)和腹水三个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固醇(TC)、凝血因子V(FV:C)和腹水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指标,对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预后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福建地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良 彭经宙 +3 位作者 赵书民 林小钦 杨才生 林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6-890,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gen,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以93例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一地区84例健康人为对照人群,采用DNA测序分型技术(s...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gen,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以93例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一地区84例健康人为对照人群,采用DNA测序分型技术(sequencing-based typing,SBT)对HLA-DRB1等位基因精确分型,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分布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应用遗传统计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确定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的易感基因及基因型.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536,95%CI:1.292-4.978,P=0.0068),HLA-DRB1*11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39,95%CI:0.119-0.964,P=0.0425);HLA-DRB104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56,95%CI:1.553-7.692,c2=9.227,P=0.0024),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LA-DRB04基因型剂量线性相关(OR=2.457,95%CI:1.274-4.737,c2=7.197,P=0.0073).结论:HLA-DRB1*04主型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HLA-DRB1*1101等位基因可能为其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 频率 基因分型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4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杭小锋 徐文胜 顾菊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预后分析 临床表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住院治疗 艾滋病患者 主要死因 诊治水平
下载PDF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奚敏 张瑞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病毒性肝炎 TH1/TH2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免疫抑制效应 免疫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病毒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老年肝功能异常159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作文 张瑞祺 缪晓辉 《肝脏》 200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老年人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建立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的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缪晓辉 孔宪涛 戚中田 《肝脏》 200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精确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PCR及其产物酶联杂交定量分析技术。方法 制备了一种与野生扩增片段等长的PCR内参照 ;设计了一对HBV基因组S区基因扩增引物 ,上游引物的 5′ 端用生物素修饰 ,可同时扩增长为 319bp...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精确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PCR及其产物酶联杂交定量分析技术。方法 制备了一种与野生扩增片段等长的PCR内参照 ;设计了一对HBV基因组S区基因扩增引物 ,上游引物的 5′ 端用生物素修饰 ,可同时扩增长为 319bp的野生和内参照片段。两套捕获探针可分别与竞争PCR产物中的野生片段和突变片段杂交。在同一反应管内 ,加入已知量内参照及待测HBVDNA标本 ,进行PCR扩增 ,然后用酶联杂交法进行产物分析。根据Clementi等介绍的公式计算待测标本中的HBVDNA含量。结果 灵敏度达到 10 -3fmol/L。在该法中 ,由于有PCR过程中的特异引物及酶联杂交过程的特异探针两个环节的限制 ,因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 竞争PCR及其产物酶联杂交定量法是一种相对精确、灵敏度很高和特异性较强的HBV基因全定量测定技术 ,优于外参照法及其它产物定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ELISA 诊断 乙型肝炎 HBV-DNA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抑制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兵 王国俊 +2 位作者 蔡雄 张大昕 姚阳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 (V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OM对VEC、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增殖及SMMC 772 1细胞诱导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OM浓度为 2 .5~ 1 0mg mL时 ,对VEC增殖的抑制...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 (OM )对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细胞 (V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OM对VEC、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增殖及SMMC 772 1细胞诱导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OM浓度为 2 .5~ 1 0mg mL时 ,对VEC增殖的抑制率为 4 .6 %~ 36 .4 % ;OM浓度为0 31 3~ 1 0mg mL时 ,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 2 5 3%~ 88 6 1 % ;经浓度为 1 2 5~ 1 0mg mLOM作用后的肝癌细胞培养液对VEC增殖的抑制率为 7 6 9%~ 38 4 6 % ;OM浓度为 0 6 2 5~ 1 0mg mL时 ,对肝癌细胞培养液诱导的VEC增殖的抑制率为 3 5 7%~ 5 7 5 4%。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药理学 内皮 血管/细胞学 氧化苦参碱/药理学 生长抑制物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型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博 王俊学 《肝脏》 2016年第6期490-492,525,共4页
目的观察原研药和国产药腺苷蛋氨酸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9例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原研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A组)、国产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B组),分别观察治疗2周以及4周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观察原研药和国产药腺苷蛋氨酸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9例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原研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A组)、国产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B组),分别观察治疗2周以及4周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周结束时,A组较B组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显著(P<0.05);治疗第4周结束时,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DBil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方面,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结论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方面,原研药腺苷蛋氨酸疗效优于国产药腺苷蛋氨酸,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腺苷蛋氨酸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耐药变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霞 杭晓峰 +3 位作者 徐文胜 王东 倪武 朱樑 《肝脏》 2012年第12期843-845,886,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感染HBV基因耐药相关变异性,并对变异相关因素HBV DNA、HBeAg、ALT、AST及TBil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HB患者123例,提取血清HBV DNA对反转录酶(RT)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行检测,同时进... 目的了解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感染HBV基因耐药相关变异性,并对变异相关因素HBV DNA、HBeAg、ALT、AST及TBil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HB患者123例,提取血清HBV DNA对反转录酶(RT)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BV DNA载量、HBeAg、ALT和AST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进行DNA测序,数据分析采用PSQ-96MA型焦磷酸测序仪配套的分析软件进行。结果 123例患者中9例发生变异,检出率为7.32%,病毒以变异/未变异共存形式存在。变异位点和变异形式均以204V/I和181V为主,相关耐药主要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比较,HBV DNA载量、ALT、AST、TBil及HBeAg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自然变异与HBVDNA载量、ALT、HBeAg、TBil及AST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拉米夫定 药物耐受性 变异
下载PDF
TGFα-PE40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兵 王俊学 +5 位作者 蔡雄 徐永华 王国俊 许青 王杰军 高勇 《肝脏》 1999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α-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简称TP40)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TP40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α-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简称TP40)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TP40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和琼脂糖电泳的方法分析和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0.01ng/ml浓度时,TP40作用于培养肝癌细胞20小时后,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为5.60%;0.05ng/ml时,凋亡率为17.22%;0.1ng/ml时,凋亡率为 37.04%。电镜显示出典型的细胞核固缩、碎裂征象,琼脂糖电泳呈特征性的“梯状”带。结论 低浓度TP40可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用于肝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凋亡 TGFα-PE40 SMMC-7721
下载PDF
焦磷酸法检测1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位点耐药突变株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霞 杭晓峰 +3 位作者 徐文胜 王东 倪武 朱樑 《肝脏》 2013年第9期604-608,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常见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10个位点的突变对早期发现耐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提取血清对HBV反转录酶(RT)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常见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10个位点的突变对早期发现耐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提取血清对HBV反转录酶(RT)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行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DNA测序,数据分析采用PSQ-96MA型焦磷酸测序仪配套的分析软件进行;同时进行HBV DNA载量、HBeAg、HBV基因型、ALT和AST检测。结果治疗组122例中53例发生变异,检出率为43.44%,未治疗组49例中3例发生变异,检出率为6.12%;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形式多为M204V/I单独出现或伴随L180M或/和V173L突变,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以A181T/V位碱基替换为主,恩替卡韦耐药以S202G和M250V位点的碱基替换最为常见,均伴随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未治疗组3例耐药突变分别为M204I、M204V+V173L和A181V。两组间发生变异者与未发生变异者比较,HBV DNA载量、ALT、AST、HBeAg阴性率及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或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耐药变异相关突变,对抗病毒治疗不同时期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并对变异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能使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更加规范、科学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药性 突变 焦磷酸测序
下载PDF
α干扰素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瑞祺 《肝脏》 2004年第S1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利巴韦林 性粒细胞 Α干扰素 不良反应 血液学 基础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