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岩 杨鹏飞 +5 位作者 周宇 黄清海 洪波 赵文元 许奕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68-874,共7页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的134例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的134例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其中载瘤动脉闭塞术1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0例,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78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25例,随访时间6~44个月。影像学结果依据改良Raymond评分,临床症状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系统评价,分别评价4组患者出院时的预后良好率、末次随访时动脉瘤的治愈率、复发率,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载瘤动脉闭塞组出院时的预后良好率是100%,单纯弹簧圈栓塞组为70%,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为91%,而血流导向装置组为100%,四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0)。载瘤动脉闭塞组末次随访时治愈率是63.6%,单纯弹簧圈栓塞组为5.6%,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为37.2%,而血流导向装置组为72%,四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2)。载瘤动脉闭塞组末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0%,单纯弹簧圈栓塞组为83.3%,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为30.8%,而血流导向装置组为0%,四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载瘤动脉闭塞组末次随访时预后良好率为100%,单纯弹簧圈组为75%,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为90%,血流导向装置组为100%,四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09)。载瘤动脉闭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单纯弹簧圈组为30%,支架辅助弹簧圈组为14.1%,血流导向装置组为0%,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650)。结论在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单纯弹簧圈栓塞复发率高,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复发率,载瘤动脉闭塞组预后良好率及复发率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偏高,血流导向装置的初步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大型 介入治疗 血流导向装置
下载PDF
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清海 张永巍 +3 位作者 刘建民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R血管成像及DSA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狭窄率从术前的(70±8)%降至(10±6)%。无手术并发症发生。②术后临床随访3~25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9例症状改善。21例超声随访无再狭窄发生,12例接受6个月以上的血管造影随访,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变形。结论应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短期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支架变形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伍强军 杨鹏飞 +1 位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99-903,共5页
血管内介入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然而术后动脉瘤复发是目前该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复发与颅内动脉瘤的自身特点、栓塞材料和方法、栓塞后即刻结果以及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复发类型不同,再治疗的... 血管内介入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然而术后动脉瘤复发是目前该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复发与颅内动脉瘤的自身特点、栓塞材料和方法、栓塞后即刻结果以及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复发类型不同,再治疗的方式也各异。再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再次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术式选择亦应根据复发动脉瘤的特点、患者需求等实际情况而定。本文主要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疗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复发 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颅夹闭
下载PDF
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巍 黄清海 +2 位作者 邓本强 刘建民 赵文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对2例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椎动脉V4段局限性再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例为症状性患者,另1例为对侧椎动脉闭塞并且...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Wingspan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对2例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椎动脉V4段局限性再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例为症状性患者,另1例为对侧椎动脉闭塞并且双侧后交通发育不良。将支架缓慢通过再狭窄处,在911.93~1013.25 kPa压力下保持15 s,释放支架。结果支架均顺利到位并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无明显残余狭窄。手术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术前眩晕反复发作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临床缺血事件发生。1例于支架再置入后6个月复查DSA,显示无明显再狭窄。结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对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进行再次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病例选择的标准和疗效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脑缺血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支架治疗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照龙 杨鹏飞 +8 位作者 封灏 李强 方亦斌 杨志刚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62-867,共6页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介入栓塞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2013年3月应用支架治疗的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病例,共83例患者、83枚复发动脉瘤。对患者的临...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介入栓塞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2013年3月应用支架治疗的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病例,共83例患者、83枚复发动脉瘤。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83例患者共应用93枚支架,支架植入顺利,技术成功率100%。动脉瘤即刻治疗结果,33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病例中,18例(54.5%)术后即刻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15例(45.5%)单纯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同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50例患者中,按Raymond分级,Ⅰ级11例(22.0%),Ⅱ级21例(42.0%),Ⅲ级18例(36.0%),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共发生与支架植入术相关并发症2例(2.4%),均为脑血管痉挛,给予动脉灌注罂粟碱后好转,出院时无神经功能损害。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82例(98.8%),3分1例(1.2%)。影像学随访50例(60.2%)患者,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单纯支架植入随访20例结果显示:致密栓塞14例(70.0%),动脉瘤内进一步血栓形成3例(15.0%),动脉瘤稳定3例(15.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0例随访结果为:致密栓塞20例(66.7%),进一步血栓形成3例(10.0%),稳定3例(10.0%),小复发2例(6.7%),大复发1例(3.3%),再次破裂出血1例(3.3%)。所有患者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除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接受再次治疗并痊愈外,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安全性高,结果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复发 支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忠 杨鹏飞 +4 位作者 黄清海 洪波 赵文元 许奕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是指最大径超过1.0 cm和2.5 cm的颅内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闭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液态栓塞剂或混合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植入、血流转向支架植入等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均可用于治疗此类...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是指最大径超过1.0 cm和2.5 cm的颅内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闭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液态栓塞剂或混合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植入、血流转向支架植入等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均可用于治疗此类动脉瘤,每一种方法的应用都伴随着对动脉瘤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和治疗理念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此类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载瘤血管栓塞 弹簧圈 血流转向支架
下载PDF
动脉途径血流重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子付 洪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50-155,共6页
由于静脉溶栓受时间窗窄、血管再通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途径血流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我们对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溶栓和其他动脉途径机械血流重建的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微导丝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巍 黄清海 +1 位作者 邓本强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患者女,56岁。2008年10月12日情绪激动后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口角叠歪斜1h,由急救中心送至第二乍隈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既往体检发现患者有心脏瓣膜病变30余年,每年均接受心脏彩超随济。近两年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服用普岁帕酮(... 患者女,56岁。2008年10月12日情绪激动后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口角叠歪斜1h,由急救中心送至第二乍隈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既往体检发现患者有心脏瓣膜病变30余年,每年均接受心脏彩超随济。近两年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服用普岁帕酮(商品名:心律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腑中动脉 取栓
下载PDF
平板CT脑血容量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巍 洪波 +2 位作者 杨志刚 刘建民 叶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392-395,共4页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再通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探讨平板CT(FDCT)脑血容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术前病人TICI分级均为0级。均采用机械血管再通... 目的为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再通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探讨平板CT(FDCT)脑血容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术前病人TICI分级均为0级。均采用机械血管再通技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即刻完成FDCT脑血容量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双侧半球脑血容量变化及手术对其影响。结果术后TICI分级2级4例,3级5例。术前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低于健侧(P<0.001),血管再通术后病侧脑血容量明显升高(P=0.002),术后双侧半球脑血容量无明显差异(P=0.376)。结论 FDCT脑血容量检测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显示病侧脑血容量明显下降,且该方法可在导管室内完成,缩短检查时间,有助于为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重建术 平板CT 脑血容量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卒中的预防作用并不优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69-172,共4页
当我们在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 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的优劣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是有无证据的支持。在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中,可能会有一些开创性的治疗方法,但最终会将... 当我们在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 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的优劣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是有无证据的支持。在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中,可能会有一些开创性的治疗方法,但最终会将之总结为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综合预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大型复发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宇 杨鹏飞 +3 位作者 黄清海 许奕 李强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904-907,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因“左侧眼动脉段复发动脉瘤术后复查”于2010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7月因“头痛”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型动脉瘤,眼动脉自瘤颈处载瘤动脉发出(图1A),予以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中共植入... 1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因“左侧眼动脉段复发动脉瘤术后复查”于2010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7月因“头痛”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型动脉瘤,眼动脉自瘤颈处载瘤动脉发出(图1A),予以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中共植入弹簧圈10枚,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瘤体残留(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导向装置 动脉瘤 大型 复发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治疗迂曲成角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12
作者 张永巍 黄清海 +2 位作者 邓本强 陈剑春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言语不能”于2008年3月27日收入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体检:意识清楚,右侧鼻唇沟偏浅,右下肢轻度瘫痪,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既往患者体健,无高血压、糖尿...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言语不能”于2008年3月27日收入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体检:意识清楚,右侧鼻唇沟偏浅,右下肢轻度瘫痪,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既往患者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有吸烟史,20年,20支/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颅内血管神经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委员会、卒中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和麻醉委员会、外周血管病跨学科委员会以及护理质量和转归研究跨学科委员会的联合学术声明 被引量:16
13
作者 Philip M. Meyers H. Christian Schumacher +10 位作者 Randall T. Higashida Stanley L. Barnwell Mark A. Creager Rishi Gupta Cameron G. McDougall Dilip K. Pandey David Sacks Lawrence R. Wechsler 乔梵(译) 刘建民(译) 洪波(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4-736,共13页
颅内血管内介入是一种使用微侵袭血管内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方法。该专业领域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随着该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认可,这种进步的速度还在加快。
关键词 神经介入治疗 颅内血管 心血管放射学 美国心脏协会 委员会 心血管外科 外周血管病 跨学科
原文传递
头颅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冬伟 赵文元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方亦斌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indirect 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 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MBHT... 目的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indirect 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 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MBHT)、脑-颞肌贴敷术(EMS)、脑-颞肌-动脉贴敷术(EDAMS)、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行间接血流重建术。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对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TT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MD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1周)CTP各参数比较,额颞叶CBF、CB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P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TTP、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型MMD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CT灌注成像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脑血流状况的检测技术,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尤其是其TTP等时间参数对区分缺血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显示早期细微的缺血变化,MMD间接血流重建术后侧支血管的形成和脑血流的改善远早于造影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解释间接血流重建术后早期在造影可见的吻合血管出现之前就出现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该检查有助于判断MMD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为了解间接血流重建术后缺血程度是否改善提供较客观的评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烟雾病 间接血流重建 达峰时间
原文传递
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断裂再狭窄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超 徐锦瑜 +2 位作者 黄清海 杨鹏飞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43-44,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基底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后16个月"入院。2009年8月10日16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 h后症状基本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不适。2009年8月12日2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 患者男,58岁,因"基底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后16个月"入院。2009年8月10日16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 h后症状基本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不适。2009年8月12日2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含糊、复视、行走不稳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声音嘶哑,无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急诊CT示:脑干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椎动脉 支架成形 植入术后 开口狭窄 再狭窄 2009年 断裂 左侧肢体无力
原文传递
烟雾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一娜 宋超 +1 位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37-42,共6页
烟雾病(MMD)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属支进行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扩张侧枝循环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发病年龄呈双峰型。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外... 烟雾病(MMD)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属支进行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扩张侧枝循环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发病年龄呈双峰型。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增加皮质血供来预防脑缺血损伤。本文就MMD的流行病特征、病因、病理及临床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外科治疗 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相关血管形态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永发 黄清海 +2 位作者 刘建民 许奕 洪波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颅内动脉瘤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因素和血管形态相互影响。研究支架置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血管形态改变,探讨支架相关血管形态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因素和动脉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 目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颅内动脉瘤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因素和血管形态相互影响。研究支架置入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血管形态改变,探讨支架相关血管形态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因素和动脉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采用支架辅助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DSA资料。在支架置入前后的二维影像上,分别测量载瘤动脉流入段与流出段中轴线夹角,计算角度变化。结果纳入本研究的33例患者中在支架植入后均有明显的载瘤动脉几何形态学改变,支架相关血管角度增加5.5°~56.4°平均(20.7°±9.56°)。结论支架植入可以明显改变载瘤动脉形态,可能通过降低载瘤动脉曲率使局部血流动力学趋向生理水平,进而提高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支架 介入 形态学
原文传递
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强军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的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和... 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的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性脑缺血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规范和创新解读AHA有关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声明
19
作者 刘建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亚专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进展巨大,今后的发展步伐还会不断加快。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在疾病的认识、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面存在争论十分正常。
关键词 神经介入治疗 治疗适应证 脑血管病 AHA 解读 治疗方法 年轻
原文传递
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3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张豫娟 杨鹏飞 +3 位作者 黄清海 邹超 陈洪高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动脉瘤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