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eptin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忠 郑兴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Copeptin(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一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晚期心力衰竭的预后判断方面甚至优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 Copeptin(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一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晚期心力衰竭的预后判断方面甚至优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现就copeptin的一些生理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PTIN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中期因子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2
作者 杨翔 郑兴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95-96,共2页
中期因子(midkine,MK)作为肝素结合因子家族的成员,在胚胎期广泛分布,出生后局限于特定部位,在神经生长、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参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 中期因子(midkine,MK)作为肝素结合因子家族的成员,在胚胎期广泛分布,出生后局限于特定部位,在神经生长、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参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颇具前景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生物学功能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攀 秦永文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284-288,共5页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一种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目前,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新近发展起来的筛选检查包括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CR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肾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CTA)具诊断灵敏度...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一种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目前,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新近发展起来的筛选检查包括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CR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肾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CTA)具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对RVH的筛选和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缺少大规模远期随机临床试验说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有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造影 治疗
下载PDF
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4
作者 钱汐晶 朱霓 +1 位作者 郭志福 马丽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6-976,F000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情绪激动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1 h,于2010年2月6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就诊。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最高血压为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服氨氯地平5 mg/d,血压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痉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高血压病史 临床资料 情绪激动 最高血压 氨氯地平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模型验证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余云华 于亚梅 +3 位作者 李茂巍 姜梦妮 鲍礼智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3-958,共6页
目的验证上海长海医院建立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风险评估模型,探讨其对术后院内MACCE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长海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 目的验证上海长海医院建立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风险评估模型,探讨其对术后院内MACCE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长海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高龄患者34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高龄冠心病患者PC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分,验证其预测术后院内MACCE能力及拟合校正性能。结果完成随访344例,院内发生MACCE15例(4.36%)。高龄冠心病患者PC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后院内MACCE发生具有良好预测及拟合性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2.731,P=0.909)。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冠心病患者PCI风险评分评价低危、中危、高危组患者术后MACCE发生率分别为2.77%(7/253)、6.67%(5/75)、18.75%(3/1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708,P=0.003)。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冠心病患者PCI风险评分是影响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560,95%CI=1.253~1.944,P<0.001)。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风险评分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该PC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亚梅 余云华 +5 位作者 韩贺东 李然 胡海鹰 沈明 鲍礼智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451例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59例(男性组),女192例(女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临床基本资...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451例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59例(男性组),女192例(女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临床基本资料、PCI情况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男性组高血压病比例低于女性组(71.0%对84.4%,P<0.05),吸烟史(44.8%对3.6%)、慢性肾功能不全(11.2%对4.7%),C型病变(47.5%对33.9%)、左主干病变(11.2%对5.7%)及Syntax评分(18.94±12.94对15.88±9.99)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住院期和术后1、6、12个月MACCE发生率、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与术后1、6、12、18个月心血管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术后18个月MACCE发生率(22.7%对12.6%)、全因病死率(15.6%对7.1%)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性别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血运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于亚梅 余云华 +4 位作者 李然 俞宁 沈明 鲍礼智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伴多支病变高龄冠心病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CR)或部分血运重建(IC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接受PCI高龄患者(≥75岁)257例,根据PCI情况分...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伴多支病变高龄冠心病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CR)或部分血运重建(ICR)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并接受PCI高龄患者(≥75岁)257例,根据PCI情况分为CR组与ICR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PCI情况、院内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CR组患者171例(66.53%),ICR组患者86例(33.47%)。ICR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闭塞病变,术后1、3个月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及二次住院率比例均明显高于CR组(P<0.05)。两组术后院内、术后1、3、6个月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多支病变高龄冠心病患者ICR并未增加PCI术后MACCE风险,但二次住院率与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增加,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完全血运重建 部分血运重建 预后
下载PDF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菲 吴学智 +2 位作者 白元 李长舜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956-3958,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起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病病史≥10年的患者共200例,分为普通模干预组和纳入模式组,各100例,研究两组患者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血...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起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病病史≥10年的患者共200例,分为普通模干预组和纳入模式组,各100例,研究两组患者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情况。结果纳入模式组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11%,复发率18.2%,普通干预组发病率为26%,复发率30.8%。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P<0.05);但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纳入模式组血压控制率在140/90 mm Hg以下的为43%,普通干预组2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0,P<0.05)。纳入模式组随访结束后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比例为36%,2种为47%,≥3种为17%,普通干预组分别为58%、36%、6%,两组患者服药种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5,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规范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情况,还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卒中 慢病管理 全科医生
下载PDF
经皮穿刺介入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9
作者 纪荣明 姜宗来 +5 位作者 张炎 秦永文 王志军 张煜辉 黄章翔 曹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性房颤的解剖学机制 ,为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 38例心标本上观察了肺静脉壁肌层的结构和形态 ,并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确定肺静脉壁外层缠绕肌的来源和性质。 结果...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性房颤的解剖学机制 ,为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 38例心标本上观察了肺静脉壁肌层的结构和形态 ,并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确定肺静脉壁外层缠绕肌的来源和性质。 结果 自肺静脉口向远端的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出现率为87 8% ;心房肌缠绕的形态可分为括约肌型、“U”型和交叉型 ;缠绕肺静脉的心房肌中有一些可能是起博细胞 (P细胞 )。 结论 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中有一些可能是P细胞。这些结果为阐明房颤发生的机制以及在临床射频消融术中 ,寻找肺静脉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肺静脉 射频消融 介入治疗 应用解剖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陈少萍 丁继军 曹江 毛红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13例患者 ,男 5例 ,女 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1例。ASD合并其他畸形的患者 ,均先治疗其他畸形 ,最后行ASD封堵。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 ,先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最后封堵PDA。结果 :13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治疗成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6例 ,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平均( 13 8 3± 41 4)mmHg下降到术后平均 ( 12 0± 5 6)mmHg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所用ASD封堵器直径为 8~2 4mm。ASD合并PDA 4例 ,PDA最窄径 2~ 5mm ,封堵器直径为 6~ 8mm ;ASD封堵器直径为 8~ 2 8mm。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 3 5mm和 5 0mm ,用直径 6mm和 8mm的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 ,所用ASD封堵器的直径为 12mm和 18mm。 1例PDA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用聚乙烯球囊扩张、PDA用 4mm封堵器治疗成功。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 安全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临床特点及经导管封堵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章伟 阚通 +2 位作者 陈亮 白元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D)患者临床特点,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为PI-V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0例PI-VSD患者平均年龄(66.6+8.51)岁...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D)患者临床特点,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为PI-VS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0例PI-VSD患者平均年龄(66.6+8.51)岁,男女各有5例;伴发高血压病6例,2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均有心功能不全表现。7例患者穿孔时间明确,为1-15d不等,中位时间10d:穿孔直径3。19mm。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封堵,其中5例随访期间存活,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4例患者未介入封堵,其中3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介入封堵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水平分别为3.17±0.75、2.67±0.8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2.0±7.07)%、(61.0±7.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6、P=0.062)。结论PI—VSD患者药物治疗预后仍较差,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安全可行,有改善患者心功能趋势并降低死亡率,可成为除外科手术外另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破裂 预后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宇 曹清心 +1 位作者 张燕 赵仙先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找到一种能有效减轻IRI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 目的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找到一种能有效减轻IRI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可能在IRI过程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并且目前有关AMI患者经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浆中HMGB1浓度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文中初步探讨HMGB1是否参与AMI患者PCI中心肌IRI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1例AMI经急诊PCI治疗患者(AMI手术组)术前即刻、术后24h和48h血浆中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水平,并记录AMI手术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即刻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类型、术后24 h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其他基本临床数据。结果 AMI手术组患者在IRA开通即刻均观察到RA;术后24 h 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即刻及术后48 h(P<0.05),并且各时间点HMGB1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AMI手术组院内出现不良临床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的患者相比较,各时间点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MGB1参与了AMI患者行PCI手术中IRI的过程;HMGB1水平对于AMI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HMGB1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分泌而参与梗死后心肌的修复过程,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对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产生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下载PDF
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研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翔 阚通 +6 位作者 储国俊 张本 王飞宇 张建 秦永文 朱志军 吴丹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开胸穿刺心尖经导管植入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主研制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实验山羊3头,侧开胸小切口显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透视下沿加硬导丝经22 F输送鞘管将双... 目的探讨开胸穿刺心尖经导管植入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主研制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实验山羊3头,侧开胸小切口显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透视下沿加硬导丝经22 F输送鞘管将双环状支架送至主动脉瓣上方,利用张开的支架外环准确定位于主动脉瓣窦底,随后扩张球囊释放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术后即刻观察评估实验效果。结果 3头实验羊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DSA及解剖学评价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代替原瓣膜工作。结论新型双环状主动脉瓣支架经心尖途径TAVI术可行,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心尖路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胡建强 吴弘 丁继军 郑兴 曹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均 >0 .5 (0 .5 2~ 0 .70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 )Ⅱ级8例 ,Ⅲ级 9例 ,Ⅳ级 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 ,应用X线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术中测肺动脉平均压力 2 1~ 4 7mmHg(1mmHg=0 .133kPa) ,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 >2 5mmHg者 16例。所有患者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或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4~ 38mm。 3例双孔型缺损 ,2例用 2 8mm和 32mm封堵器一并封堵 ,另 1例用直径 14mm和直径 2 6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所有患者于术后 5~ 7d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无残余分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 1~ 30个月 ,无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检查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经皮穿刺闭合房间隔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5
作者 纪荣明 姜宗来 +1 位作者 秦永文 张传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为经皮穿刺闭合房间隔缺损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资料。方法 :解剖测量 5 0例 (男 2 9,女2 1)正常成年人心脏标本。结果 :卵圆窝长 (2 0 .9± 5 .4)mm ,宽 (14 .3± 3 .7)mm。卵圆窝中点距冠状窦口中点 (19.7± 4.1)mm ... 目的 :为经皮穿刺闭合房间隔缺损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资料。方法 :解剖测量 5 0例 (男 2 9,女2 1)正常成年人心脏标本。结果 :卵圆窝长 (2 0 .9± 5 .4)mm ,宽 (14 .3± 3 .7)mm。卵圆窝中点距冠状窦口中点 (19.7± 4.1)mm ;距膜性房间隔 (2 2 .6± 3 .8)mm ;距三尖瓣隔侧瓣中点 (2 5 .1± 4.2 )mm和距主动脉隆凸底部的中点 (2 4.7± 4.2 )mm。卵圆窝中点距二尖瓣前瓣中点距离为 (19.9± 4.4)mm。卵圆窝缘的厚度在 12、3、6和 9点钟处分别是 (4.1± 0 .7)、(3 .2± 0 .7)、(2 .3± 0 .5 )和 (3 .3± 0 .7)mm。右上、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的入口处水平距房间隔的距离分别为 (8.2± 2 .2 )mm和 (12 .4± 3 .8)mm。结论 :依据本文测量结果 ,经皮穿刺闭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厚度在 5m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应用解剖 卵圆窝
下载PDF
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新器械研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 陈翔 +5 位作者 郭志福 诸国俊 阚通 谭洪文 赵仙先 马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FlashPiont^(TM)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用于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FlashPiont^(TM)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头端为螺旋形弯曲状,设有4个消融电极。选用健康实验犬10只,均经股动脉鞘管将Flash...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FlashPiont^(TM)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用于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FlashPiont^(TM)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头端为螺旋形弯曲状,设有4个消融电极。选用健康实验犬10只,均经股动脉鞘管将FlashPiont^(TM)导管送入右肾动脉主干放电消融2次。术后1个月复查肾动脉造影并处死实验犬,作肾动脉交感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 10只实验犬均顺利完成一侧去肾神经术。术后即刻肾动脉造影未见肾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及夹层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见两侧肾动脉均通畅,未发现肾动脉狭窄、夹层等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肾动脉血管周围交感神经明显坏死。结论 FlashPiont^(TM)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安全、有效地消融犬肾交感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消融 多极消融导管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华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前介入治疗中主要以金属永久性支架为主,这类支架存在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理论上克服了永久性支架的缺点,是未来支架发展方向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在许... 目前介入治疗中主要以金属永久性支架为主,这类支架存在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理论上克服了永久性支架的缺点,是未来支架发展方向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在许多疾病中都将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支架 镁合金 再狭窄
下载PDF
桡动脉入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文栋 许旭东 +5 位作者 白元 沈健 陈峰 朱霓 秦永文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11月收治的11例先天性VSD患者(嵴内型3例、膜周部8例,3例伴发膜部瘤),均接受经桡动脉入路VSD封堵术。患者平均年龄(37.82±12.44)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11月收治的11例先天性VSD患者(嵴内型3例、膜周部8例,3例伴发膜部瘤),均接受经桡动脉入路VSD封堵术。患者平均年龄(37.82±12.44)岁,平均体重(62.79±14.95)kg,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平均VSD直径(5.87±1.91)mm。术中通过TTE和左心室造影评价封堵效果。术后24 h,1、3、6个月随访患者心电图、TTE。结果 10例患者成功完成封堵,1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缺损而转入外科手术。植入封堵器平均直径(7.50±3.60)mm,平均手术时间(47.20±5.45)min,平均透视时间(13.00±3.65)min,术后平均卧床时间(99.00±11.97)min。2例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10例患者平均随访(3.50±1.90)个月,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返流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VSD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桡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洛沙坦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间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静薇 秦永文 郑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00-80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 ,梗塞区心肌间质金属蛋白酶 (MMPs)活性的动态变化及洛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梗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采用MPA -V型多导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 ,梗塞区心肌间质金属蛋白酶 (MMPs)活性的动态变化及洛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梗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采用MPA -V型多导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酶谱法测定 5 4kD间质金属蛋白酶 1(MMP - 1)、5 8kD和 6 2kD间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 2 )的活性 ;采用氯氨T法测定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 :梗塞区MMPs活性表现出 -过性升高 ,第 3d比假手术组高 4 5倍 ,第 7d高 6 5倍达高峰 ,然后下降 ,第 14d降至 2倍 ,第 42d仍高 1 5倍。用药组MMP - 1比同时间点对照组降低 33% ,MMP - 2低至 5 0 % ;左室重量与体重之比 (LVW/BW ) ,第 14d和第 42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梗塞区胶原密度第 42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用药组心脏舒张末期压力于第 3d一过性高于对照组 ,第 7、14、42d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最大上升速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塞后梗塞区MMPs被激活 ,加速胶原分解代谢 ;洛沙坦降低MMPs活性 ,降低胶原分解代谢 ,同时抑制胶原合成代谢 ,使心梗后期胶原含量降低 ,具有改善心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洛沙坦 心肌间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超高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飞华 白元 +2 位作者 那剑 崔玲 秦永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 探讨超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1)的391例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高龄组(≥80岁,n=116)... 目的 探讨超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1)的391例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高龄组(≥80岁,n=116)、老年组(71~79岁,n=275)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的特点。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超高龄组心力衰竭患病率(25.9% vs 11.3%)、术前肌钙蛋白T(cTnT)阳性率(41.4% vs 28.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19±0.35) vs (1.12±0.29)mmol/L]、PCI术前术后肌酐差值[(1.84±17.5) vs (-2.01±12.2)μmol/L]、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例(21.6% vs 13.5%)、Gensini积分[(45.62±31.18) vs (40.48±28.12)]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总体病例分析显示男性、合并糖尿病、血清肌酐水平高的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升高(均P<0.01),Gensini积分随着脂蛋白a[Lp(a)]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HDL-C的升高而降低(P<0.05);胱抑素C(Cys C)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1);eGFR≥60ml/(min·1.73m2)组的Cys C水平显著低于eGFR<60ml/(min·1.73m2)组[(1.30±0.26) vs (2.01±0.53)mg/L,P<0.01]。结论 超高龄CAD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急性冠脉综合征比例大,多合并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