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1
作者 贺威 范继红 +4 位作者 靳志涛 丁力平 卢鑫 王承竹 胡桃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1)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01至2014—12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20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1)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01至2014—12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20例,分为发生院内MACE组(n=47)和正常出院组(n=273)。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LR是否可以作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患者(比值比=3.19,95%可信区间:1.55—2.65,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05,95%可信区间:1.59~10.54,P=0.015)。结论:入院早期高NLR与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相关,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靳志涛 鞠鹏 +4 位作者 杨慧娟 胡桃红 张丽娜 田雷 白玉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9例,观察手术成功率、造影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9例,观察手术成功率、造影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87例患者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检出78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9例患者存在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例患者存在颅内段脑血管狭窄,4例患者存在颅内段及颅外段脑血管狭窄,并检出颅内动脉瘤1例。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7.70%、93.10%和96.55%。术中及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右桡动脉闭塞外,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级质谱法分析尿液中β_2-受体激动剂及β-受体阻断剂多组分残留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赛 邹建宏 +2 位作者 苗虹 吴永宁 赵云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建立了SPE柱净化结合液相色谱-三级质谱测定尿液中12种β2-受体激动剂和4种β-受体阻断剂的方法。尿液样品经冷冻离心,加入β-葡萄糖苷酸酶酶解后,以高氯酸沉淀蛋白,经HLB和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上以甲醇和含... 建立了SPE柱净化结合液相色谱-三级质谱测定尿液中12种β2-受体激动剂和4种β-受体阻断剂的方法。尿液样品经冷冻离心,加入β-葡萄糖苷酸酶酶解后,以高氯酸沉淀蛋白,经HLB和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上以甲醇和含0.1%甲酸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ESI源正离子模式进行三级子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16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0.005~0.160mg/kg之间,相关系数(r)大于0.995;各化合物检出限均低于0.2μg/kg。以0.005,0.01和0.02mg/L为添加水平的空白尿液的加标回收率在41.2%~8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19.2%之间。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尿液中β2-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残留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法 Β2-受体激动剂 Β-受体阻断剂 尿液 固相萃取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范继红 胡桃红 +6 位作者 贺威 靳志涛 张铮 丁力平 高国杰 杨军珂 王承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分析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回顾2... 目的:研究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分析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回顾2013-06至2015-06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eGFR≥60 ml/(min·1.73 m2)的ACS患者254例。依据对比剂肾病定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5 mg/dl(44.2μ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分为对比剂肾病组(n=23)和非对比剂肾病组(n=231),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手术指标,计算eGFR值。结果:254例eGFR≥60 ml/(min·1.73 m2)的ACS患者PCI术后23例发生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PCI(OR=0.370,95%CI:0.060~2.297)、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OR=4.209,95%CI:1.202~14.742)和既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OR=7.950,95%CI:1.108~57.034)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ACS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急诊PCI、NT-proBNP升高和既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脂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莉华 靳志涛 +3 位作者 张丽娟 杨薇 张丽娜 胡桃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动脉硬化指数,A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脂综合指数(LCI)与...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动脉硬化指数,A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脂综合指数(LC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心前区不适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40~65岁。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6例)和对照组(62例)。检测所有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HDL-C,计算non-HDL-C、AI值、LDL-C/HDL-C比值、AIP和LCI。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血脂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AI、LDL-C/HDL-C值显著增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H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non-HDL-C、AI、LCI和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47,r=0.314,r=0.178,r=0.278,P均<0.05)H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231(P<0.05)。结论 AI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指数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莉华 胡桃红 +2 位作者 丁力平 高国杰 刘胜林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8例高龄(>75岁)AMI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8例高龄(>75岁)AMI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最多,为40例(69.0%),其次是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7例(63.8%)和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29.3%).在AMI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最常见,为23例(62.2%).AMI患者发病时,有6例(10.3%)为非ST段抬高型,52例(89.7%)为ST段抬高型.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冠状动脉病变者30例(51.7%);3支病变者次之,为25例(43.1%);单支病变者最少,为3例(5.2%).患者平均Gensini评分为(86 ±45)分.结论 高龄老年AMI患者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病变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莉华 胡桃红 +2 位作者 丁力平 高国杰 刘胜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年龄≥75岁的58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87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高龄组的AMI危... 目的:探讨高龄和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年龄≥75岁的58例患者(高龄组)与<75岁的87例患者(非高龄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高龄组的AMI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而吸烟史和AMI阳性家族史比非高龄组明显低。血脂谱分析显示高龄组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显著低于非高龄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高龄组多支病变居多(94.8%),显著多于非高龄组(72.4%),单支病变(5.2%)明显少于非高龄组(27.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组(86.32±44.91)显著高于非高龄组(58.93±27.95)。结论:高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特点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显著高于非高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高龄老年
下载PDF
一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军珂 郭延松 +3 位作者 吴宗贵 黑淑敏 宋云凌 胡桃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试建立一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方法给予大鼠一次维生素D33×105U/kg体重肌肉注射、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硫氧嘧啶、3%猪油和维生素D31.25×106U/kg的高脂饲料90 d。结果90 ... 目的试建立一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方法给予大鼠一次维生素D33×105U/kg体重肌肉注射、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和饲以含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硫氧嘧啶、3%猪油和维生素D31.25×106U/kg的高脂饲料90 d。结果90 d后大鼠血脂明显增高,胸主动脉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有大量的泡沫细胞、脂质、巨噬细胞及钙化,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而仅饲以高脂饲料的大鼠胸主动脉结构未见改变。结论血管钙超载、内皮损伤和高脂可使大鼠主动脉形成较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脂 胸主动脉 钙化 内皮损伤 维生素D3 胆酸钠 泡沫细胞 平滑肌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桡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与处置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靳志涛 靳兴国 +4 位作者 丁力平 张丽娟 张丽娜 卢鑫 胡桃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2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桡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及处置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PCI术中桡动脉穿孔的16例患者,记录术中桡动脉造影情况、桡动脉穿孔原因、导致穿孔的器械、处理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等,通过定义桡动脉穿孔...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桡动脉穿孔的危险因素及处置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PCI术中桡动脉穿孔的16例患者,记录术中桡动脉造影情况、桡动脉穿孔原因、导致穿孔的器械、处理方法和术后恢复情况等,通过定义桡动脉穿孔分型指导处置策略。结果 16例患者中桡动脉穿孔的原因包括,桡动脉解剖学变异为12例,桡动脉痉挛2例,超滑导丝穿出2例。其中7例Ⅰ型桡动脉穿孔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加压包扎,前臂血肿张力较大的患者进行穿刺减压。术后随访4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结论桡动脉穿孔是经桡动脉PCI的少见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及时行桡动脉造影,早期识别桡动脉穿孔并及时给予治疗,是有效预防前臂严重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于急性手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本科实习护生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学青 王承竹 刘柳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感受,为制订临床护理教学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对15名本科护生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得出4个关于...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的心理感受,为制订临床护理教学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对15名本科护生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得出4个关于本科护生心理感受的主题:专业认同感低、沮丧的心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和带教老师无暇顾及影响实习热情。结论护理管理者和带教老师应采取各种方法以提高护生自身素质及理论和技术操作技能,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以改善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提高护理临床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本科护生 心理状态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动脉硬化指数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莉华 靳志涛 +3 位作者 张丽娟 杨薇 张丽娜 胡桃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指数(A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86例作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TC、TG、LDL-C及H...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指数(A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86例作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TC、TG、LDL-C及HDL-C,计算AI值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AI值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仅non-HDL-C和A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47,r=0.314,P<0.05)。结论:CHD患者有较高的non-HDL-C和AI水平,可预测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指数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氯沙坦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延松 吴宗贵 +1 位作者 杨军柯 林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维生素D3+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同法造模后加...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维生素D3+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同法造模后加氯沙坦治疗。喂养90 d后,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血钙水平、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巨噬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血浆和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分析病变部位的AngⅡ水平与相应的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内膜厚度增厚,中层厚度变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内膜厚度变薄,中层厚度变厚(P<0.01)。对照组CD68阴性,模型组强阳性,治疗组为弱阳性;模型组斑块表面只有很薄的一层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中层明显萎缩;治疗组内膜及中层均有较厚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血浆AngⅡ水平在3组间无差别;胸主动脉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在模型组及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AngⅡ水平与相应的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氯沙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莉华 胡桃红 +1 位作者 靳志涛 张丽娟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132例患者按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1例)和非糖尿病组(41例),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对...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132例患者按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1例)和非糖尿病组(41例),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HbA1c和血脂异常的特点。结果: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并发血脂异常、并发高血压比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但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糖尿病组患者的FPG和HbA1c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组患者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低HDL-C是二组患者检出率最高的血脂异常。结论:并发糖尿病的AMI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更明显的脂代谢异常,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检测和降糖、调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糖尿病 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莉华 丁力平 靳志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629-629,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胸闷10年,加重伴胸痛1.5小时”入院。患者10年前经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钟后可恢复,未重视。1.5 h前,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大汗,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胸闷10年,加重伴胸痛1.5小时”入院。患者10年前经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钟后可恢复,未重视。1.5 h前,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大汗,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恢复,经120急救中心抢救,急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 ST段抬高0.2~0.3 mV,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硝酸甘油0.5 mg含化”后胸痛症状缓解,立即送我院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痉挛 120急救中心 短暂意识丧失 心前区疼痛 AVF导联 ST段抬高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莉华 张丽娜 卢才义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641-1644,共4页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其总体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处于不同分期病程的CKD患者,其血脂异常的质和量具有特殊性,影响临床终点事件。他汀类药物具有减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保护肾功能等作用,...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其总体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处于不同分期病程的CKD患者,其血脂异常的质和量具有特殊性,影响临床终点事件。他汀类药物具有减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保护肾功能等作用,不同他汀在不同分期CKD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存在差异。该文就不同分期CKD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EPCs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军珂 杨新春 +4 位作者 杨龙 胡桃红 谢晓春 赵贵锋 赵明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8-212,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内皮祖细胞(EPCs)的凋亡过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获得EPCs。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PE)组、环孢素A(CsA)组、CsA...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内皮祖细胞(EPCs)的凋亡过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获得EPCs。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PE)组、环孢素A(CsA)组、CsA+PE组。采用TUNEL染色测定EPCs凋亡状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Bax、Bcl-2、Caspase-3及NFAT4的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AT4亚细胞水平定位。结果:(1)EPCs凋亡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及PE组比较,CsA组和CsA+PE组EPCs凋亡数明显增加[(3.41±0.89)比(4.39±1.92)比(23.68±1.14)比(25.92±2.62),P<0.05];(2)与空白对照组和PE组比较,CsA组和CsA+PE组的Bcl-2mRNA水平、Bcl-2/Bax mRNA比值明显下降(P均<0.05),Caspase-3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NFAT4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组的明显升高(P<0.05),CsA组的明显下降(P<0.05);与PE组比较,CsA组和CsA+PE组的NFAT4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四组之间Bax mRNA水平均无显著差异;(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E组NFAT4核转移率明显增加[(25.33±2.08)%比(95±2)%,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PE组比较,CsA组和CsA+PE组NFAT4核转移率[(8.00±2.65)%、(7.00±1.73)%]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EPCs凋亡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对内皮祖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杨军珂 杨新春 +5 位作者 杨龙 葛德元 胡莉华 胡桃红 谢晓春 赵明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52-55,80,共5页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获得EPCs。比色法测定EPCs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EPCs内钙调神经磷酸酶Ap... 目的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获得EPCs。比色法测定EPCs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EPCs内钙调神经磷酸酶Ap(cnAp)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PCs内cnAB和NFAT4的表达。观察不同干预因素24h和48h后对EPCs增殖能力的作用,干预因素48h后对EPCs内CnAβ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及对EPCs内CnAB和NFAT4表达的影响。结果苯肾上腺素(PE)使EPCs增殖能力增高;环孢素A(CsA)不仅直接使EPCs增殖能力下降,而且可抑制PE引起的EPCs增殖能力增高。结论EPCs内存在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该通路受促进因素及抑制因素的调节;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对EPCs的增殖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CaN—NFAT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莉华 《中国医药》 2012年第6期781-781,共1页
患者女,70岁,主因“反复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半个月”于2011年1月入院。患者2001年起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有时伴大汗,无胸痛,每次持续15—20min,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 患者女,70岁,主因“反复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半个月”于2011年1月入院。患者2001年起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有时伴大汗,无胸痛,每次持续15—20min,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下载PDF
电极片使用小窍门
19
作者 柳彦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电极片 监护仪器 临床实践 病情变化 心电监护 护理过程 生命体征 对症处理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
作者 杨军珂 吴宗贵 +2 位作者 郭延松 黑淑敏 谢晓春 《华北国防医药》 2006年第6期381-38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L-Arg组在饮水中另加入L-Arg治疗。所有大鼠在实验后7天行手术,90天后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清L-Arg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L-Ar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4项指标在高脂血症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均无影响,补充L-Arg可使其明显增高(P<0.01,VS其余3组)。③胸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形成明显的具有脂质聚集、炎性细胞聚集、钙化等特点的斑块,高脂血症组动脉结构未见明显的改变;L-Arg组动脉管壁有小的钙化和斑块,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④胸主动脉诱导型NOS(iNO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均为阴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为强阳性;L-Arg组为阳性。⑤血管中内皮型NOS(eNOS)活性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P<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L-Arg组有一定的恢复(P<0.05);iNOS活性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均显著增加(P<0.01)。⑥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Arg组血清L-Arg浓度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L-Arg增加了内皮功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但由于其对iNOS无作用,动脉仍形成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合酶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