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Curvelet变换在低剂量CT图像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涛 王宾 +1 位作者 杨立娟 齐乃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193,共3页
低剂量CT图像信噪比低,图像对比度差。对婴幼儿低剂量颅脑CT图像应用第二代Curvelet变换,分别对低频子带进行非线性增强、对高频子带应用自适应域值方法进行去噪后再进行非线性增强,再经Cuverlet反变换后,其结果与小波变换增强及直方图... 低剂量CT图像信噪比低,图像对比度差。对婴幼儿低剂量颅脑CT图像应用第二代Curvelet变换,分别对低频子带进行非线性增强、对高频子带应用自适应域值方法进行去噪后再进行非线性增强,再经Cuverlet反变换后,其结果与小波变换增强及直方图均衡增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第二代Curvelet变换增强图像对比度及信噪比明显提高,图像细节显示清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LET变换 图像增强 低剂量CT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
2
作者 彭碧波 李晓 +1 位作者 左敏静 黄小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38,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既往体健,因20余天前电击伤,昏迷10余分钟醒来后感胸前区针刺样疼痛,伴心悸、手足麻木,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主动脉窦瘤",后送入我院救治。入院后复查心脏彩超,
关键词 螺旋CT诊断 右冠状动脉左室瘘 巨大冠状动脉瘤 心脏彩超检查 主动脉窦瘤 病例资料 手足麻木 电击伤
下载PDF
320排CT左心室心肌体积简化测量方法探讨
3
作者 侯健宁 谭理连 +1 位作者 李树欣 李志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左心室心肌体积(LVMV)简化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正常人及86名患者行320排CT心脏扫描。使用常规CT测量方法及简化CT测量方法重建图像并测量LVMV。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和图像质量。结果常规方法测量正常组及... 目的探讨320排CT左心室心肌体积(LVMV)简化测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正常人及86名患者行320排CT心脏扫描。使用常规CT测量方法及简化CT测量方法重建图像并测量LVMV。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和图像质量。结果常规方法测量正常组及疾病组LVMV测量结果:86.7±4.8ml;116.3±6.6ml。简化测量方法正常组及疾病组LVMV:舒张末期=86.7±4.85ml,收缩末期=87.1±5.1;舒张末期=116.2±6.6ml,收缩末期=116.4±6.5ml。常规测量方法与简化测量方法LVMV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测量方法使用舒张末期与常规方法测量LVMV结果相关性较高。简化方法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测量LV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化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重建图像质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前者图像质量优于后者。结论 320排CTLVMV简化测量方法可代替常规CT测量方法,心动周期不影响LVMV,舒张末期有利简化测量方法测量LV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VOLUME CT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谭理连 周洁 +3 位作者 李志铭 江金带 李树欣 张婉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结果:30例腺癌CEA浓度为(13.23±20.47)n...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结果:30例腺癌CEA浓度为(13.23±20.47)ng/ml,11例鳞癌CEA浓度为(3.62±2.48)ng/ml,腺癌与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017。有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值≥20HU、空洞、空泡征、毛玻璃征、钙化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其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与血清CEA浓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576)。26例p53表达阳性肺癌CEA浓度(19.37±24.40)ng/ml,22例p53表达阴性肺癌CEA浓度(3.64±2.11)ng/ml,二者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深分叶征、瘤体直径≥3cm、Ki-67抗原及p53蛋白表达与其血清CEA浓度有一定正相关性,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CEA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梁彤杰 刘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0-192,21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横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P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合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螺旋CT血管造影 CT仿真内窥镜技术 主动脉夹层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的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陈徳 江金带 李志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 ,其中 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 (...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 ,其中 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 (SSD)。结果  2DCT 75例可见供血肝动脉影伸入病灶内 ,分为 6个类型 :中央单支直条形 ( 17例 ) ,中央单支树枝型 ( 2 6例 ) ,中央多支型 ( 13例 ) ,周围单支型 ( 5例 ) ,周围多支型 ( 9例 ) ,混合型 ( 5例 )。 9例病灶未见明确供血肝动脉血管。肝动脉期血供分为多血供型 ( 5 9例 )及少血供型 ( 2 5例 )。 16例肝动脉系统血管MIP及SSD重建 ,显示腹腔动脉 ,脾动脉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肿瘤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肿瘤血管形态。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期及肝动脉系统血管三维重建 ,可以初步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肝动脉血供丰富情况 ,对指导肝癌介入治疗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期 图像重建 螺旋CT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在肺癌血供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谭理连 韩铭钧 +3 位作者 李扬彬 江金带 李树欣 周少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与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血供诊断提供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简便、全面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shadeddisplay,SSD)。其中25例行支气管动脉CT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成像。每个肺癌病灶同时行VR彩色三维成像,用肺癌病灶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其血供状况。结果:68例肺癌血管三维重建显示供血血管,其中59例肺癌仅见支气管动脉;5例肺癌仅见肋间动脉;4例肺癌呈混合型,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4例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见支气管动脉进入其内。2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CTVE可较好显示其开口及血管内腔状况。72例肺癌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分为4种类型:无色彩(11例),轻度(17例),中度(32例)和重度(12例),其增强后增加CT值分别为(6.16±2.23)Hu,(15.71±3.13)Hu,(25.47±2.71)Hu,(44.31±19.68)Hu。72例肺癌VR彩色成像红色色彩分布形态与其CT强化形态两者一致率为86.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可较好显示肺癌供血血管及血供状况,是诊断与评价肺癌血供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江金带 李扬彬 +2 位作者 谭理连 李树欣 周少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检查 ,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 (MIP)。结果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检查 ,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 (MIP)。结果  2 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 ,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脑动脉瘤 诊断 CT
下载PDF
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亮 于四堂 +2 位作者 刘秀民 左自军 任国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3例。[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 [目的]探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3例。[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无腰骶部疼痛。[结论]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置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操作简便,损伤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仰卧位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与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张政 韩剑虹 +2 位作者 李迎春 曹毅 朱剑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盲法独立判读所有患者的3D-CTA图像,3D-DSA的图像由1名从事血管介入的神经科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确定。以3D-DSA检出动脉瘤的数目为标准,评估3D-cT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两名3D-CTA阅片者、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在动脉瘤检出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以3D-DSA图像测量值为标准,比较两名3D-CTA阅片者用3D-CTA容积重建图像测量瘤体最大径的差异以及3D-CTA容积重建与3D-DSA图像在瘤体最大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 3D-DSA对46例患者中的37例共检出49个动脉瘤,其余9例未被发现动脉瘤。①3D-CTA在检出动脉瘤数目方面的敏感性为91.8%~93.9%,特异性为77.8%~100%。②对<3mm的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为77.8%~100%。③从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3D-CTA阅片者以及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一致性均较高(分别为κ=0.730,κ=0.686~0.777)。④两名医师采用3D-CTA法测量的瘤体最大径与3D-DSA法的测量值,以及两名医师的3D-CTA测量值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均r值=0.996,均P值<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 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最大径测量与3D-DSA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但其对瘤体最大径<3mm的动脉瘤仍有假阴性的表现。在高度怀疑动脉瘤而3D-CTA结果显示为阴性时,仍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银玉 谭理连 +2 位作者 李扬彬 崔恩铭 李树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在动脉三期的强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癌27例,分别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扫描时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18s、24s、30s。结果: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 目的:探讨肝癌在动脉三期的强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癌27例,分别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扫描时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18s、24s、30s。结果: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动脉中期无强化3例,强化2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16例,肿瘤实质样强化8例。动脉晚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血管样强化4例,肿瘤实质样强化23例。结论:动脉三期均能很好反应肝癌的强化特点,动脉中期肿瘤血管显影较佳,动脉晚期肿瘤整体强化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金带 李扬彬 +2 位作者 谭理连 李树欣 梁彤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 2例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 ,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结果  1 2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 2例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 ,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结果  1 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 ,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TA 微小脑动脉瘤 诊断 应用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增强血管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梁彤杰 李树欣 江金带 陈洁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为 6种类型 :(1)肿瘤中心单枝型 5例 (11 6 3 % ) ;(2 )肿瘤中心不规则多枝型 10例 (2 3 2 5 % ) ;(3)肿瘤内弥散不规则条状为主型 13例 (30 2 3 % ) ;(4)肿瘤内弥散结节为主型 3例 (6 97% ) ;(5 )肿瘤内周围型 9例(2 0 93 % ) ;(6 )均一增强型 3例 (6 97% )。第 4型易侵犯门静脉。第 5型易发生中心坏死区 ,边界多较清 ,形态多较规则。第 6型血供最丰富。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扫描可反映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血管 形态 肝癌 肝动脉期 螺旋CT
下载PDF
CT诊断双侧输尿管下段药物性结石致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一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小宁 李晓 +2 位作者 左敏静 邓军 刘贯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6-75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 药物性结石 输尿管下段 CT诊断 下腹部疼痛 双侧 头孢曲松钠 病例资料
下载PDF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的诊断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余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 (AV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1例原发性肝癌并动静脉瘘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其中 9例血管三维重建的表现 ,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 2种 :表面遮盖成像 (SSD)和最大...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 (AV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1例原发性肝癌并动静脉瘘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其中 9例血管三维重建的表现 ,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 2种 :表面遮盖成像 (SSD)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结果 肝动脉 门静脉瘘 (APVS ,中央型 ) 6例 ,肝动脉 门静脉瘘 (APVS ,周围型 ) 10例。肝动脉 肝静脉瘘 (AHVS) 4例 ,混合型 1例。 9例肝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均显示强化肝动脉、门静脉影及部分强化正常肝组织 ,图像直观 ,立体感强 ,但不能显示动静脉瘘口。根据肝癌APVS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 ,其程度分为三种 :轻度 (3例 ) ,中度 (9例 )及重度 (4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静脉瘘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静脉瘘 螺旋CT
下载PDF
64层CT评价冠脉粥样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小宁 李晓 +3 位作者 邓军 左敏静 刘贯清 彭碧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6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诊断冠状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6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析其与经CAG确诊的冠脉狭窄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共检出105个斑块。冠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引起为主,冠脉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以混合斑块引起为主。CCT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管腔轻度狭窄、混合斑块与中重度管腔狭窄存在相关性。结论:64层CCTA可在诊断冠脉狭窄的同时无创性评价斑块性质,可及时发现冠脉中脂质成分丰富的斑块,以便尽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远芳 刘国瑞 +2 位作者 方文辉 郭岳霖 李仰康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 2338 例,手推注射法300例。全部患者用优维显1ml静脉注射做碘过敏试验阴性,注射速率2-3ml/s,小儿0.5-1.5ml/s,剂量50-80ml,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剂量相同,小...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 2338 例,手推注射法300例。全部患者用优维显1ml静脉注射做碘过敏试验阴性,注射速率2-3ml/s,小儿0.5-1.5ml/s,剂量50-80ml,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剂量相同,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的副反应;过敏性休克4例,占0.17%,中度反应27例,占1.2%,轻度反应56例,占2.4%,造影剂注射失败9例,占0.39%。手推法副反应;过敏性休克 1 例,占 0.3%,轻度反应 5 例,占 1.6%,没有静脉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相比,造影剂注射速率越快,图像质量好,但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副反应的程度也较重。因此,既要提高注射速率,保证质量,又要确保病人安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检查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病情轻重、以及诊断要求来确定注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面成像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5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周少萍 黄世章 彭品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1期17-19,29,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针对性治疗有效的77例直径≤3cm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其中周围型肺癌50例,肺炎性结节21例,结核球5例,转移瘤1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直径≤3cm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针对性治疗有效的77例直径≤3cm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其中周围型肺癌50例,肺炎性结节21例,结核球5例,转移瘤1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8、15、22、29、36、43、50、60、90、120、180s各扫描1次,绘出病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病灶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强化峰值(PH)、血流灌注量(BP)。结果肺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慢升,后呈急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主要表现为起始呈急升、再慢升达峰值、再慢降型;肺结核球、转移瘤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多呈一低平曲线。肺癌平均SS、BP、PH分别为3.12±2.11%/s、0.79±0.72ml·min-1·ml-1、39.36±16.67Hu。肺炎性结节平均SS、BP、PH分别为4.86±3.39%/s、1.28±0.98ml·min-1·ml-1、65.89±21.35Hu。结核球平均SS、BP、PH分别为0.66±0.1%/s、0.17±0.05ml·min-1·ml-1、12.75±3.75Hu。转移瘤PH为4.47Hu。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反映直径≤3cm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有特征性,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与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梁笑 王余广 +1 位作者 张立春 刘慧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01-480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技术与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年龄65~81岁,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取得病变的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和CT...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技术与多层螺旋CT对于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年龄65~81岁,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多层螺旋CT检查,取得病变的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和CT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结节的SR值,计算SR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建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Youden指数最高的临界点确定SR的诊断界点。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中,良性病变105例,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SR值为1.389±0.878,恶性病变为3.235±1.54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652,P<0.05)。SR在良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1.6%、83.9%、68.3%和91.5%;恶性病变分别为93.1%、72.6%、78.4%、57.4%和96.4%。ROC及AUC为0.869,95%可信区间为0.765~0.901,SR的诊断界点为1.88。多层螺旋CT与SR值在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分别为81.9%和94.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在恶性病变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9.0%和96.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5,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在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样病变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多层螺旋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甲状腺结节样病变
下载PDF
胸腺类癌的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向之明 梁翠媚 +3 位作者 叶海鸣 谭理连 胡煜升 周燕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7-559,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5例胸腺类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未见合并类癌综合症;肿瘤体积均比较大(肿瘤最大层面... 目的分析胸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5例胸腺类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未见合并类癌综合症;肿瘤体积均比较大(肿瘤最大层面平均大小为11.7cm×7.6cm),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肿瘤包膜不完整,4例可见临近大血管(上腔静脉2例、头臂静脉4例)受侵犯,5例患者均见锁骨上和/或纵隔内淋巴结转移,均未见肺野及其他远处血行转移的征象。结论胸腺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术前正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