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正畸临床治疗的多学科保驾护航
1
作者 金作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1-876,共6页
口腔正畸学科的飞速发展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而健康的口腔包括牙齿、牙槽骨、颌骨以及牙周、牙体、颞下颌关节等结构在内的功能的协调稳定以及美观。基于以上要求,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协作,才... 口腔正畸学科的飞速发展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而健康的口腔包括牙齿、牙槽骨、颌骨以及牙周、牙体、颞下颌关节等结构在内的功能的协调稳定以及美观。基于以上要求,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口腔正畸学科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是更科学的治疗体系,本文就口腔正畸临床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周病学 颞下颌关节 唇裂 腭裂 多学科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规范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久祥 陈莉莉 +16 位作者 韩冰 陈斯 李巍然 金作林 房兵 白玉兴 王林 王军 贺红 刘月华 胡敏 宋锦璘 曹阳 孙燕楠 刘晓默 张杰铌 张云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7-1226,共10页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畸形的非手术矫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是实施健康矫治理念的良好载体。关于正畸医师应如何规范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本技术规范由林久祥教授指导,多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共同修改,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和专著,并结合众多专家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广大正畸医师开展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助于规范和指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减少并发症,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该矫治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传动直丝弓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载药囊泡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杨建花 何小宁 +2 位作者 刘治 王文哲 李蓓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1-689,共9页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载药囊泡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细胞外囊泡(EVs)。构建甲氨蝶呤(MTX)载药囊泡(MTX-EVs)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DLS)对构建的载药囊泡进行形态大小分析,通过蛋白...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载药囊泡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细胞外囊泡(EVs)。构建甲氨蝶呤(MTX)载药囊泡(MTX-EVs)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DLS)对构建的载药囊泡进行形态大小分析,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对其表面特异性蛋白进行鉴定。选取4~5周C57BL/6J雄性小鼠,其中通过盲抓法随机抽取8只不做处理,正常饲养作为对照组(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其余小鼠利用脂多糖(LPS)(2 g/L,5μl)牙周局部注射诱导小鼠牙周炎模型,间隔1天注射1次,诱导2周。将成功诱导牙周炎模型小鼠通过盲抓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牙周局部治疗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通过显微CT(micro-CT)、HE染色评估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小鼠的牙槽骨吸收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龈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阳性细胞的占比。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EVs和MTX-EVs呈圆形或椭圆形,DLS粒径分析证明EVs粒径在200 nm左右,MTX-EVs粒径在300 nm左右。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分别为(28.86±2.76)、(51.50±2.04)、(35.26±2.40)、(45.49±2.04)、(35.77±3.49)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P<0.05);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P<0.05)。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分别为(125.44±4.12)、(221.64±10.59)、(178.16±16.90)、(181.09±18.22)、(170.15±9.04)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P<0.05);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和LPS+MTX组(均P<0.05)。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20.27±38.68)、(479.62±40.94)、(342.18±25.89)、(415.88±12.01)、(325.75±30.83)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P<0.05);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及LPS+MTX组(均P<0.05)。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第一牙根处釉质子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为(0.11±0.03)、(0.28±0.02)、(0.23±0.03)、(0.20±0.04)、(0.18±0.03)mm,与LPS组相比,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骨吸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PS+MTX-EVs组与LPS+MTX组及LPS+EVs组相比,骨吸收抑制效果最好,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PS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FNγ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11.77±1.02)%、(6.87±0.65)%及(4.15±0.92)%,LPS+EVs组及LPS+MTX-EVs组中IFN-γ阳性细胞占比均显著低于LPS组(均P<0.05),LPS+MTX-EVs组中IFN-γ阳性细胞占比显著低于LPS+EVs组(P<0.05)。结论MTX-EVs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模型小鼠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减少小鼠牙槽骨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细胞外囊泡 甲氨蝶呤载药囊泡 牙槽骨质丢失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的上颌牙列三维受力分析
4
作者 贺旭辉 杨泽轩 +3 位作者 张夏雨 范亚杰 胡忆戎 顾泽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移位量设计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时上颌牙列的三维受力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设计磨牙远中移位量提供依据。方法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同时推上颌双侧第一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于第一、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 目的探究不同移位量设计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时上颌牙列的三维受力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设计磨牙远中移位量提供依据。方法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同时推上颌双侧第一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于第一、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颊面中心设置矩形附件。根据磨牙移位量的不同分为A组(每步移位0.15 mm)、B组(每步移位0.20 mm)、C组(每步移位0.25 mm),使用0.76 mm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PET-G)膜片制作矫治器,每组制作10个矫治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牙列三维力学传感测力装置,以第一和第二磨牙为目标牙,除目标牙外的其余牙为支抗牙,测量3组矫治器各牙位牙齿的三维受力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近远中向上,3组切牙、侧切牙近远中向受力较小,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受力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第二磨牙远中向受力分别为(6.13±1.45)、(6.83±1.58)N,均显著大于A组[(3.51±1.01)N](P<0.05);C组第一磨牙远中向受力[(6.62±0.89)N]显著大于A、B组(P<0.05);B、C组第一、第二前磨牙近中反作用力均显著大于A组相应牙位(P<0.05),C组尖牙近中反作用力[(-2.98±1.33)N]显著大于A组[(-1.69±0.68)N](P<0.05),而B组与C组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受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颊)腭向上,3组切牙、侧切牙唇向受力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受力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尖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唇(颊)腭向受力分别为(-0.56±0.54)、(-2.07±0.95)、(1.13±0.55)N,均显著大于A组相应牙位(P<0.05),但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近远中向与唇(颊)腭向受力,3组目标牙和支抗牙的垂直向受力均较小。结论临床采用0.76 mm厚度的PET-G膜片制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时,推荐矫治器每步移位量设计为0.20 mm。远中移动磨牙时应设计磨牙的腭向位移以防止磨牙颊倾,同时设计相邻支抗牙的颊向位移以抵消支抗牙受到的腭向分力,并于主要支抗牙上设置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矫正器 可摘式 牙移动 力学 无托槽隐形矫治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测序分析颌骨和长骨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差异
5
作者 王浩 周泽楷 +3 位作者 隋秉东 金钫 周峻 郑晨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4,共8页
目的研究颌骨和长骨全骨髓细胞组成并比较下颌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MSC)与股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F-MSC)异质性,探讨不同谱系来源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功能特性差异。方法对文献中下颌骨与股骨全骨髓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集,使... 目的研究颌骨和长骨全骨髓细胞组成并比较下颌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MSC)与股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F-MSC)异质性,探讨不同谱系来源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功能特性差异。方法对文献中下颌骨与股骨全骨髓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集,使用R语言的Seurat包进行数据处理,参考既往文献报道标记基因对亚群进行细胞注释。计算M-MSC与F-MSC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MSC与其他亚群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胞通讯分析。分别对上下调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M-MSC和F-MSC的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scRNA-seq分析显示下颌骨与股骨骨髓细胞组成相同,但特定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差异基因计算显示M-MSC和F-MSC间存在显著差异基因。细胞通讯分析显示M-MSC和F-MSC与骨髓其他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的配受体对数存在差异。进一步GO、KEGG、GSEA分析显示相比于F-MSC,M-MSC具有更高的细胞外基质生成潜能,但对骨髓其他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的调控能力较低。结论M-MSC和F-MSC在基因表达模式与上调信号通路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颌骨和长骨发育来源以及功能特性不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单细胞RNA测序 下颌骨 股骨
原文传递
儿童恒前牙复杂冠根折断冠原位粘接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武敏科 贺娇娇 +1 位作者 陈宇江 吴礼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5-1149,共5页
复杂冠根折是各型牙外伤治疗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种,常涉及多个学科。本文报道1例12岁男性患儿上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保守治疗过程,治疗方案包括根管治疗、无需牙周翻瓣术辅助的断冠原位粘接及纤维桩加固。通过这些治疗不仅即刻恢复了外伤... 复杂冠根折是各型牙外伤治疗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种,常涉及多个学科。本文报道1例12岁男性患儿上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保守治疗过程,治疗方案包括根管治疗、无需牙周翻瓣术辅助的断冠原位粘接及纤维桩加固。通过这些治疗不仅即刻恢复了外伤牙的美观及功能,而且维护了牙周组织健康、避免继发性创伤,有利于患牙的远期预后。经过24个月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患牙的美观、功能及牙周状况均维持良好,无任何不适症状。因此,对于复杂冠根折患牙,若断冠尚未脱落且无明显移位,断冠原位粘接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牙外伤 男性患儿 复杂冠根折 牙周翻瓣术 牙周状况 远期预后 不适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