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M7,一种新的核蛋白分子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1
作者 王键 孟艳玲 +2 位作者 孙强 周鹏 韩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Notch信号途径参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调节。 RBP-Jκ是 Notch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 ,RAM7是近年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的与 RBP-Jκ相互作用的蛋白。本实验表达 RAM7C-末端 60 k D的多肽片段 ,并制备特异性的多... Notch信号途径参与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调节。 RBP-Jκ是 Notch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 ,RAM7是近年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的与 RBP-Jκ相互作用的蛋白。本实验表达 RAM7C-末端 60 k D的多肽片段 ,并制备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检测 RAM7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结果显示 :RAM7主要呈细胞核染色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 ;尾壳核、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等核团内没有 RAM7阳性神经元 ,但存在着一定数量的 RAM7阳性神经纤维 ;另有相当多 RAM7胞浆染色的细胞和神经元以及一些胶质细胞 ,局限在脑室和脑室周围的神经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7 核蛋白分子 小鼠 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信号肽捕获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强 王冀姝 +3 位作者 李荣 周鹏 黄红艳 韩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细胞分泌性蛋白的分泌有赖于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的存在。利用酵母建立了从cDNA文库中筛选编码信号肽的基因片段的遗传系统。为此,用一步基因破坏法对酿酒酵母EGY48基因组中的suc 2基因(编码酵母蔗糖转换酶)进行了定位... 细胞分泌性蛋白的分泌有赖于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的存在。利用酵母建立了从cDNA文库中筛选编码信号肽的基因片段的遗传系统。为此,用一步基因破坏法对酿酒酵母EGY48基因组中的suc 2基因(编码酵母蔗糖转换酶)进行了定位突变,获得了无蔗糖转换酶表达的酵母株EGY48-△ suc。将无信号肽的suc 2成熟肽基因克隆于酵母乙醇脱氢酶(ADH1)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用于文库筛选的酵母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与成熟肽基因之间为多克隆位点,用于插入待筛选的cDNA文库。用此载体转化酵母EGY48-△ suc,所得克隆可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在以棉子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在suc 2成熟肽基因前分别插入suc 2信号肽基因片段或人IL-2受体α 链信号肽基因片段,然后转染EGY48-△ suc,所得克隆既能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也能在以棉子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表明构建的系统可用于筛选插入多克隆位点的cDNA片段是否具有编码信号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换酶 同源重组 信号肽 基因克隆 分泌性蛋白 捕获系统
下载PDF
兔抗人ERA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被引量:5
3
作者 万亚坤 张俊杰 +1 位作者 陈南春 陈苏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纯化兔抗人ERA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MBPhEra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先继以直链淀粉树脂亲和柱和Superose12凝胶柱过滤纯化。将纯化的MBPhEra偶联于NHSactivatedSepharoseTM上,制备亲和层析柱,纯化兔抗人ERA多... 目的纯化兔抗人ERA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MBPhEra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先继以直链淀粉树脂亲和柱和Superose12凝胶柱过滤纯化。将纯化的MBPhEra偶联于NHSactivatedSepharoseTM上,制备亲和层析柱,纯化兔抗人ERA多克隆抗体。结果①表达、纯化的MBPhEra,相对分子质量Mr为78×103,其纯度为95%。②从抗血清中纯化获得可与MBPhEra特异性结合的兔抗hEra多克隆抗体。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较好的纯化兔抗hEra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ERA 多克隆抗体 纯化 ERA基因
下载PDF
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巨莹 彭宣宪 药立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蓖麻毒素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蓖麻毒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后,引起核转录因子 NFκ B的变化。结果: 100 pmol/L的蓖麻毒素处理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 30 min、 1 h... 目的:探讨蓖麻毒素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蓖麻毒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后,引起核转录因子 NFκ B的变化。结果: 100 pmol/L的蓖麻毒素处理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 30 min、 1 h和 2 h), NFκ B由胞浆逐渐向核内转移, 2 h后胞浆和胞核的着色均变浅,表明 NFκ B的活性略有减弱;随着蓖麻毒素浓度的增大,核内棕色颗粒也有加深的趋势。结论:本结果表明蓖麻毒素通过其糖配基与肝癌细胞相互作用后,能启动核转录因子 NFκ B的表达。 NFκ B激活在其抗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肝癌细胞 NF-ΚB 激活作用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KC活性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选奋 季少平 +1 位作者 鲁开化 李荟元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 ,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 ,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 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 ,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 ,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 ,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 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 ,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 (P <0 .0 0 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 318.30 %和 5 19.0 7% ) ,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 (P <0 .0 0 1,高出 48.6 0 % )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蛋白激酶C 信号转导 活性测定
下载PDF
蓖麻毒素诱导U937细胞分泌IL-6和IL-8的作用
6
作者 董巨莹 张小光 +2 位作者 赵英 药立波 苏成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04-4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蓖麻毒素是否具有诱生U93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了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 ,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 6和IL 8。结果 :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随着作... 目的 :进一步研究蓖麻毒素是否具有诱生U93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了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 ,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 6和IL 8。结果 :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诱生 2种细胞因子的量逐渐增加 ;随蓖麻毒素剂量的增加 ,诱生 2种细胞因子的量均减少。结论 :蓖麻毒素诱导 2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为其抗癌应用或其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U937细胞 IL-6 IL-8
下载PDF
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巨莹 药立波 苏成芝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Tec家族是近几年国外研究较活跃的胞浆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它们主要在淋巴细胞和髓样细胞中表达。该家族成员有Btk、Itk/Tsk/Emt、Tec、Txk和Bmx,其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均由PH结构域、SH3、SH2... Tec家族是近几年国外研究较活跃的胞浆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它们主要在淋巴细胞和髓样细胞中表达。该家族成员有Btk、Itk/Tsk/Emt、Tec、Txk和Bmx,其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均由PH结构域、SH3、SH2及激酶结构域组成,其N端缺乏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蛋白激酶 Tec家族 结构特点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