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宦梦蕾 崔晗 周四元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2期99-100,共2页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属于理论性实践性结合的综合学科。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完全体现教学效果,根据国内常用授课方式,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对药剂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初探: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教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属于理论性实践性结合的综合学科。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完全体现教学效果,根据国内常用授课方式,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对药剂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初探: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教学考核;依据教学重点随堂进行教学效果检测;建立药剂学题库,抽取试题生成试卷;注重考实验动手能力,试卷分析显示成绩分布呈正态,考核方式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微课的药剂学案例教学全过程建设探索 被引量:14
2
作者 宦梦蕾 张邦乐 +1 位作者 崔晗 周四元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期167-170,共4页
药剂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适合案例教学。基于微课形式建设药剂学案例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案例的收集、案例的微课制作,案例库的应用与评价,可实现基于微课的药剂学案例库的全过程建设,开启药剂学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药剂学 案例库 微课
下载PDF
《药剂学》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宦梦蕾 滕增辉 +2 位作者 崔晗 张邦乐 周四元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327-329,共3页
药剂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学员学习的重点难点,对教员授课要求高。第四军医大学药剂学教研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就药剂学教学中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和教学总结等各个教学质控环节进行了探索,以期发挥学员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剂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没食子酸的药理作用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4
作者 高雅 李骅 +3 位作者 王四旺 谢艳华 杨倩 张邦乐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综述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的药效分子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的药理和药物动力学等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GA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提炼和阐明GA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结果 GA是牡丹皮、山茱萸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重要... 目的综述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的药效分子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的药理和药物动力学等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GA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提炼和阐明GA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结果 GA是牡丹皮、山茱萸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重要的功效成分,具有明显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抑菌和心脑血管保护等药理作用。经灌胃及静脉给药后,GA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2.9%。结论 GA作为牡丹皮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有效的中药分子用于开发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消炎、抗肿瘤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药理活性 药代动力学 中医药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双丹口服液中没食子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骅 谢艳华 +4 位作者 张邦乐 王剑波 杨倩 曹蔚 王四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5期117-118,12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丹口服液中3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 Chrom ODS-BP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3%冰醋酸水溶液(8∶92),流速为1.0 mL/min,柱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丹口服液中3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 Chrom ODS-BP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3%冰醋酸水溶液(8∶9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没食子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分别在5.0~100.0μg/mL(r=0.999 8)、7.5~150.0μg/mL(r=0.999 9)、5.0~100.0μg/mL(r=0.999 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依次为99.2%、99.8%、100.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双丹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丹口服液 没食子酸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丹 张邦乐 +3 位作者 宦梦蕾 黄秋菊 祝春来 周四元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比较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H_2O_2造成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邻二氮菲-Fe^(2+)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方法研究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采用H_2O_2诱导... 目的:比较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H_2O_2造成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邻二氮菲-Fe^(2+)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方法研究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采用H_2O_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两种药物对H_2O_2致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清除·OH的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其中白藜芦醇苷的作用比白藜芦醇强,但均弱于维生素C;白藜芦醇对H_2O_2致氧化损伤的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强于白藜芦醇苷。结论:白藜芦醇对H_2O_2损伤的ECV304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丹皮酚的药理活性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骅 王四旺 张邦乐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丹皮酚近年来的药理、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提高对丹皮酚的研究水平。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总结、提炼和阐明丹皮酚的研究前景。结果:丹皮酚具有显著的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脂质、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炎、镇... 目的:对丹皮酚近年来的药理、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提高对丹皮酚的研究水平。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总结、提炼和阐明丹皮酚的研究前景。结果:丹皮酚具有显著的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脂质、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丹皮酚小鼠灌胃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单室模型;大鼠灌胃丹皮酚的生物利用度仅为28.92%,存在吸收不完全或首过效应;大鼠静脉注射丹皮酚及其包合物,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结论:丹皮酚作为有效中药分子用于开发治疗冠心病、脑卒中等药物具有良好前景,探讨其分子中药组方的药理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对创制分子中药、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药理活性 药代动力学 中药分子 分子中药
下载PDF
双膦酸盐作为骨靶向配体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白少柏 肖勇 +1 位作者 包丽婕 周四元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1234-1238,共5页
成人骨骼由50~70%矿物质、20%~40%有机基质、5%~10%水和1%~5%的脂肪组织组成,具有硬度大、渗透性差、血流量低等特点,常规的给药方式很难到达病变部位。靶向给药技术是利用病灶局部病理生理特点,将药物最大限度地递送到病灶靶区,减少药... 成人骨骼由50~70%矿物质、20%~40%有机基质、5%~10%水和1%~5%的脂肪组织组成,具有硬度大、渗透性差、血流量低等特点,常规的给药方式很难到达病变部位。靶向给药技术是利用病灶局部病理生理特点,将药物最大限度地递送到病灶靶区,减少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药剂学及临床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羟基磷灰石 骨靶向 配体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凝胶微球的研制及其溶胀、降解、载药、释药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发明 金岩 +3 位作者 吴织芬 杜岩 王国芳 吴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701,共5页
目的制备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凝胶微球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溶胀、降解、载药与释药特征。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载rhBMP-2的凝胶微球(BMP-HMs... 目的制备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凝胶微球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溶胀、降解、载药与释药特征。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载rhBMP-2的凝胶微球(BMP-HMs)并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其制备工艺;观察BMP-HMs形态和粒径,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用微球的吸水能力表示微球的溶胀率(Rs),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体外降解,动态观察体外释药特征及其与微球溶胀、降解的关系。结果所制备的BMP-HMs形态规整,粒径40~50μm,分布均匀;rhBMP-2载药量(10.6±4.8)%,包封率(88.9±1.0)%,BMP-HMs冻干剂4℃以下存放6个月性能稳定,但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0~40d内可以完全降解。微球Rs随反应促进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用量的增大而减小,0.3mlTEMED制备的BMP-HMs体外释药实验表明80%的rhBMP-2在前20d左右释放。结论BMP-HMs对rhBMP-2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并可以通过制备工艺的改变控制其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右旋糖酐 微球体 控制释放 组织工程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体外降解 释药特征 胶微球 缓释作用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汤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瑞 成颖 +1 位作者 田媛 张尊建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建立大黄汤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大黄汤经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大黄汤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选用安捷伦 Zorbax SB-C18柱(250 mm ×... 目的:建立大黄汤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大黄汤经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大黄汤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选用安捷伦 Zorbax SB-C18柱(250 mm × 4.6 mm, 5 μm); 检测波长 210 nm; 柱温30 ℃; 流速1mL·min·1。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定量限分别为1.86、2.32 和2.00 μg·mL·1, 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分别在 4.66·233、5.80·290、2.00·100 μg·mL·1 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87.9%·103.0%, 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 RSD 分别小于0.12%、2.2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大黄药材及其制剂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儿茶素 表儿茶素 大黄汤 HPLC测定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霉素和塞来昔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祝春来 张邦乐 +3 位作者 宦梦蕾 黄秋菊 苏丹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2期4222-4225,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研究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眼眶取血并抗凝,离心分离血浆,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血浆中的阿霉素和塞来昔布...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研究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眼眶取血并抗凝,离心分离血浆,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血浆中的阿霉素和塞来昔布,N2吹干乙酸乙酯,残留物用50μL甲醇溶解,取20μL用于LC/MS/MS分析。结果:用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的线性范围为1-800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检测血浆低、中、高三个浓度(8、50、500ng/mL)阿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1.2%、95.1%和91.4%,检测血浆低、中、高三个浓度(8、50、500ng/mL)塞来昔布的回收率分别为105.6%、106.8%和93.7%。大鼠尾静脉注射5.8mg/kg阿霉素和3.8mg/kg塞来昔布的半衰期分别为2.3h和3.6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70ng·h·mL-1和1480ng·h·m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适用于阿霉素和塞来昔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塞来昔布 LC/MS/MS法
原文传递
叶酸-阿霉素连接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威良 宦梦蕾 +5 位作者 杨文娟 肖飒 崔晗 万宁 张邦乐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S1期4641-4644,共4页
目的: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叶酸-氨基己酸-阿霉素连接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首先将叶酸与氨基己酸连接,然后利用腙键与阿霉素连接,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观察连接物对叶酸受体表达... 目的: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叶酸-氨基己酸-阿霉素连接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首先将叶酸与氨基己酸连接,然后利用腙键与阿霉素连接,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观察连接物对叶酸受体表达阳性的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细胞及叶酸受体表达阴性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氮羟基琥珀酰亚胺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叶酸-氨基己酸-阿霉素连接物,波谱分析提示为目标产物。与游离阿霉素相比,连接物对KB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性作用可被外源性叶酸抑制;而连接物对A549细胞的毒性弱于游离阿霉素,而且外源性游离叶酸对其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叶酸-氨基己酸-阿霉素连接物能经叶酸受体介导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阿霉素 细胞毒性 肿瘤靶向
原文传递
叶酸-聚乙二醇-阿霉素连接物及其制剂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李勃 许晓莲 +3 位作者 叶威良 宋彦峰 崔晗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1654-1658,1683,共6页
目的:考察叶酸-聚乙二醇-阿霉素连接物(FA-PEG-hyd-DOX)及其制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X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将DOX、FA-PEG-hyd-DOX连接物原料... 目的:考察叶酸-聚乙二醇-阿霉素连接物(FA-PEG-hyd-DOX)及其制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X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将DOX、FA-PEG-hyd-DOX连接物原料及其冻干粉制剂置于高温、高湿、强光照环境中,不同时间对样品的DOX质量百分含量、熔点、外观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分析。结果:DOX在高温、高湿、强光照环境中放置10天后,DOX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31.95%、66.36%和61.27%,熔点分别为195℃、194℃和194℃。FA-PEG-hyd-DOX连接物在高温、高湿、强光照环境中放置10天后,DOX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71%、3.85%和3.14%,熔点范围分别为169-175℃、170-175℃和170-175℃。FA-PEG-hyd-DOX冻干粉制剂在高温、高湿、强光照环境中放置10天后,DOX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3.80%、5.76%和4.80%。结论:FA-PEG-hyd-DOX连接物原料的稳定性高于DOX,FA-PEG-hyd-DOX甘露醇冻干粉制剂的稳定性高于其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聚乙二醇-阿霉素 阿霉素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双丹口服液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雨晨 李骅 +6 位作者 王四旺 高雅 谢艳华 杨倩 张邦乐 毕琳琳 张晓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6期3019-3022,共4页
目的:对双丹口服液(Shuang Dan oral liquid,SD)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双丹冻干粉经口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双丹冻干粉及单味... 目的:对双丹口服液(Shuang Dan oral liquid,SD)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双丹冻干粉经口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双丹冻干粉及单味药材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双丹冻干粉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通过与文献中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确定大鼠口服双丹冻干粉后有8种血清移行原型成分,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此8种成分将有可能成为双丹方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结论:本实验初步确定了双丹口服液的入血成分,为后续双丹方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确定和药效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丹方 双丹口服液 血清药物化学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载HCPT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怀秋 叶威良 +2 位作者 成颖 张邦乐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制备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PLGA-hyd-PEG-FA纳米粒(HCPT@PLGA-hyd-PEG-FA),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PLGA-hyd-PEG-F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聚合物浓度、PVA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 目的:制备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PLGA-hyd-PEG-FA纳米粒(HCPT@PLGA-hyd-PEG-FA),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PLGA-hyd-PEG-F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聚合物浓度、PVA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及投药量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采用透析法评价HCPT@PLGA-hyd-PEG-FA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测定HCPT@PLGA-hyd-PEG-FA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HCPT@PLGA-hyd-PEG-FA平均粒径约为109±3 nm,zeta电位为-11.57 mV,载药量为5.6%,TEM显示其为球形;体外释药结果表明HCPT@PLGA-hyd-PEG-FA对HCPT的释放具有p H值依赖性;HCPT和HCPT@PLGA-hyd-PEG-FA的IC50值分别为474.6 ng/mL和286.0 ng/mL。结论:HCPT@PLGA-hyd-PEG-FA体外释药性能良好,HCPT@PLGA-hyd-PEG-FA的细胞毒性明显大于游离的HCPT,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α-亚麻酸-阿霉素前药的合成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春辉 郭焕利 +2 位作者 姚希梅 庞薪莉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7期5242-5246,5252,共6页
目的: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α-亚麻酸-阿霉素前体药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以BocNHNH2、α-亚麻酸、阿霉素为主要反应原料,先后合成Boc保护的α-亚麻酰肼、α-亚麻酰肼和α-亚麻酸-阿霉素腙键连接物,采用核... 目的: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α-亚麻酸-阿霉素前体药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以BocNHNH2、α-亚麻酸、阿霉素为主要反应原料,先后合成Boc保护的α-亚麻酰肼、α-亚麻酰肼和α-亚麻酸-阿霉素腙键连接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LC/MS方法研究连接物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物释放行为;采用MTT法观察连接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α-亚麻酸-阿霉素前体药物,波谱分析提示为目标产物。通过在体外酸性条件下水解连接物,我们发现该连接物具有显著的pH值敏感性。同时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我们发现相比于游离阿霉素,该合成连接物α-亚麻酸-阿霉素对HepG2、MDA-MB-231和MCF-7三种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性作用可被外源性α-亚麻酸抑制。结论:α-亚麻酸-阿霉素连接物能经α-亚麻酸受体介导靶向于α-亚麻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阿霉素 细胞毒性 肿瘤靶向
原文传递
乳腺癌体外骨转移瘤3D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一浦 叶威良 +2 位作者 白少柏 张邦乐 周四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1期2028-2031,共4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体外骨转移瘤3D模型。方法:新生CD-1小鼠的颅骨单独孵育为正常组,新生CD-1小鼠的颅骨与MDA-MB-231细胞低氧共孵育四天为模型组。通过扫描电镜(SEM)鉴定骨转移瘤模型,中性红染色法鉴定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硝酸银复染法观... 目的:构建乳腺癌体外骨转移瘤3D模型。方法:新生CD-1小鼠的颅骨单独孵育为正常组,新生CD-1小鼠的颅骨与MDA-MB-231细胞低氧共孵育四天为模型组。通过扫描电镜(SEM)鉴定骨转移瘤模型,中性红染色法鉴定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硝酸银复染法观察骨的溶解,结晶紫染色法观察骨转移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正常组骨表面光滑完整;模型组骨组织表面黏附大量肿瘤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产生严重的溶骨,表面出现骨陷窝,骨纤维发生断裂。结论:成功建立了乳腺癌骨转移瘤体外3D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体内骨转移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瘤 3D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