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药物分析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铁虹 吴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9期56-59,共4页
混合式教学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对网络化学习的反思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回归而被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实践和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评价三方面探讨药物分析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为混合式教学在药学专业的全面... 混合式教学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对网络化学习的反思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回归而被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实践和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评价三方面探讨药物分析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为混合式教学在药学专业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教学
下载PDF
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和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乔友备 吴红 +3 位作者 杨铁虹 赵燕 范黎 谭光国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经历,介绍了教学体会和心得,主要从抓住知识主线、注重知识总结归纳、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体会,简要说明了药物... 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经历,介绍了教学体会和心得,主要从抓住知识主线、注重知识总结归纳、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体会,简要说明了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建议,可以为同行教师讲解和药学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析 教学体会 教学模式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铁虹 梅其炳 吴红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432-434,共3页
基于问题的学习逐渐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从PBL的实施方式、效果评价、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介绍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一些体会。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 基于问题的学习逐渐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从PBL的实施方式、效果评价、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介绍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一些体会。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我国教学条件与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PBL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PMLA-PEG-TAT纳米接枝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松岩 崔明凤 +5 位作者 周青 乔友备 吴娟 桑广泽 王玉琨 吴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合成药物载体聚苹果酸(PMLA),制备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orubicin(DOX),研究PEG对穿膜肽的保护作用及入胞特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5000)和PEG2000-TAT分别通过... 目的合成药物载体聚苹果酸(PMLA),制备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orubicin(DOX),研究PEG对穿膜肽的保护作用及入胞特性。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PMLA,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5000)和PEG2000-TAT分别通过腙键和酰胺键与PMLA相连。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通过酰胺键与PMLA相连。采用Hela细胞研究纳米接枝物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内摄作用。结果成功制备了药物载体PMLA和纳米接枝物PMLA-Hyd-PEG5000/PEG2000-TAT/DOX,筛选出当TAT含量为0.3%(TAT与PMLA的摩尔比,mol/mol)可发挥很好地穿膜入胞作用,PEG5000含量为3.2%(PEG与PMLA的摩尔比,mol/mol,下同)时对0.3%TAT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激光共聚焦实验(CLSM)验证了MTT实验结果。结论一定量PEG5000对TAT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后续去保护后,TAT发挥高效入胞作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聚乙二醇 聚苹果酸 纳米接枝物
下载PDF
新型生物材料聚(β-苹果酸-co-β-羟基丁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明凤 郭松岩 +3 位作者 周青 乔友备 范黎 吴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苯甲酸四乙铵为引发剂,引发β-苹果酸苄基内酯(MLABe)和β-丁内酯(BL)开环共聚,得到聚(β-苹果酸苄基酯-co-β-羟基丁酸酯)(P(MLABe-co-BL))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合... 以苯甲酸四乙铵为引发剂,引发β-苹果酸苄基内酯(MLABe)和β-丁内酯(BL)开环共聚,得到聚(β-苹果酸苄基酯-co-β-羟基丁酸酯)(P(MLABe-co-BL))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合成了聚合物单体MLABe和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为共聚奠定了基础。共聚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含量不同,聚合物组成有明显差别,分子量都在104以上。MLABe的竞聚率比BL的大,因此加入BL的比率越多,聚合时间就越长。MLABe和BL的比例为75/25(物质的量比),聚合时间短且共聚产物分子量适中,分布宽度窄。微观聚合机理表明MLABe和BL的比例为50/50(物质的量比)时,聚合过程酯交换剧烈,趋向于无规共聚。P(MLABe-co-BL)氢化苄基后得到两亲性共聚物聚(β-苹果酸-co-β-羟基丁酸酯)(P(MLA-coBL)),该共聚物改善了PMLA用作药物载体降解快、负电性大的缺点,有望在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苹果酸苄基内酯 β-羟基丁酸酯 共聚物
下载PDF
包载rhBMP-2和SDF-1的双层纳米微球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沈鹏 乔友备 +4 位作者 马瑞 张瑞 马文瑞 张少锋 吴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构建搭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双层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双层纳米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动态光... 目的:构建搭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双层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双层纳米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微球的粒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在乳化过程中将rh BMP-2和SDF-1依次加入纳米微球中,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袋扩散法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结果:制备的双层纳米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42.33±14.38)nm,微球之间无粘连。rh BMP-2包封率为(82.41±1.05)%,载药量为(24.67±0.43)ng/mg;SDF-1包封率为(75.58±0.84)%,载药量为(22.63±0.41)ng/mg。药物释放持续至少30 d,呈"双相释放"。第30天时累计释放的rh BMP-2和SDF-1分别为72.85%和91.01%。结论:成功制备了包裹SDF-1和rh BMP-2的双层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包封率较高,体外缓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壳聚糖(CS)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药物控释
下载PDF
色胺酮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倩 吴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制备色胺酮纳米胶束,改善色胺酮的水溶性,并进行体外性质考察。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色胺酮纳米胶束,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制备胶束的最佳条件,核磁共振氢谱(1 HNMR)验证色... 目的制备色胺酮纳米胶束,改善色胺酮的水溶性,并进行体外性质考察。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色胺酮纳米胶束,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制备胶束的最佳条件,核磁共振氢谱(1 HNMR)验证色胺酮包载于纳米胶束,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的粒径,以粒径、外观形态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胶束的稳定性。结果色胺酮纳米胶束的CMC为8.93×10-6mol·L^(-1),色胺酮与聚合物投药比为0.442 9∶1(mol∶mol),真空干燥1h,水化5min时,胶束的包封率为32.24%±1.37%,载药率为5.468%±0.39%。色胺酮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112.5nm,平均分散系数为0.208,4℃条件下胶束可稳定15d以上。结论制备色胺酮纳米胶束,将色胺酮的溶解度提高至1.625mmol·L^(-1),为改善色胺酮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胺酮 DSPE-PEG2000 纳米胶束 溶解度
下载PDF
PP1脂质体的急性眼毒性研究
8
作者 丁宜宁 李东旭 +3 位作者 刘祁 王阜蕾 吴红 周健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观察PP1脂质体滴眼对大鼠眼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用10,60,400μmol·L^(-1)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PP1脂质体滴入SD大鼠单侧眼,对侧眼给予空载脂质体作为对照,4次/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结膜、角膜和虹膜的改变,连续观察... 目的:观察PP1脂质体滴眼对大鼠眼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用10,60,400μmol·L^(-1)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PP1脂质体滴入SD大鼠单侧眼,对侧眼给予空载脂质体作为对照,4次/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结膜、角膜和虹膜的改变,连续观察3d,用眼前节刺激评分表评分。1周后取大鼠眼角膜、虹膜和晶状体组织,分别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在电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浓度为400μmol·L^(-1)的PP1脂质体滴眼后第1天,1只大鼠出现少许结膜分泌物,其余各组大鼠均未出现刺激反应,各组大鼠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均为阴性;不同浓度PP1脂质体滴眼后大鼠的角膜、虹膜、晶状体组织结构无异常改变,角膜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亦无异常改变。结论: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PP1脂质体点眼对SD大鼠无急性眼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1 脂质体 眼刺激性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PP1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东旭 乔友备 +1 位作者 吴红 周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22-3825,3834,共5页
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 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的PP1脂质体的最优处方的组成为: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比为1:8,温度为40℃,水化时间为3 min。平均包封率为(63.27±3.32)%。PP1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57.73±9.74)nm,Zeta电位为(-4.74±0.44)m V。结论: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出的PP1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匀,重现性好,为研究其在眼部的缓释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1 脂质体 薄膜水化法
原文传递
曲妥珠单抗修饰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峰 陈江浩 +3 位作者 杨铁虹 范黎 乔友备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1期4022-4028,共7页
目的:制备表面键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Doxorubicin-loadedimmunoliposome,DOX-IML),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阿霉素、DSPE-MPEG2000以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阿... 目的:制备表面键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Doxorubicin-loadedimmunoliposome,DOX-IML),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阿霉素、DSPE-MPEG2000以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将聚乙二醇衍生物(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N-[succinimidyl(polyethylene glycol)-3400]、DSPE-PEG3400-NHS)连接到TMAB;再与阿霉素脂质体连接得到DOX-IML。研究不同浓度的TMAB对DOX-IML入胞能力及细胞毒性的影响;测定免疫脂质体的包封率、载药率、粒径、电荷及稳定性等性质;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激光共聚焦观察免疫脂质体对AU565细胞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MTT法研究DOX-IML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成功制备了表面键合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配体载入率分别是53%、75.5%、84%;每毫克DOX-IML中抗体的含量分别是37、83、108μg·mg-1;阿霉素的包封率为76.85%、载药量为8.03%;粒径131.8nm;表面电荷-27mV。抗体含量83μg·mg-1的DOX-IML组的细胞存活率最低,细胞内荧光强度最高,且该免疫脂质体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缓释作用。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结论: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抗体含量适中时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免疫脂质体 曲妥珠单抗 靶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