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刚 曹晓瑞 +3 位作者 陈晓勇 关健 朱锦宇 朱庆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使用止血带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操作,但止血带的使用会对患者术后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目的:研究TKA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30例接受同期双...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使用止血带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操作,但止血带的使用会对患者术后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目的:研究TKA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30例接受同期双侧TKA的患者纳入此研究。受试者随机确定一侧膝关节在TKA术中使用止血带,另一侧膝关节在TKA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在手术开始前将止血带充气,直至皮肤缝合完毕;非止血带组手术全程不使用止血带。观察对比两组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率、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TKA术后X线评价计分。结果:术后1 d、3 d,非止血带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在休息和活动时均小于止血带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后5 d,非止血带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在休息和活动时均小于止血带组,但仅在活动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5 d,非止血带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大于止血带组,下肢肿胀率低于止血带组。非止血带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止血带组。两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总显性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评价计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患者条件及术者手术技术允许的条件下,TKA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情况,并有助于术后加速康复,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不影响假体安装固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带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孟帅 曹晓瑞 +2 位作者 闫昭 朱锦宇 朱庆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体材料、...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体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非骨水泥型假体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体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博 朱庆生 +1 位作者 朱锦宇 田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二级投射装置系统,根据钢珠质量和氮气压力值分为4组。激光测速仪测量弹丸速度并计算致伤能量,观察局部伤情,测量贯通伤出入口平均面积、空...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二级投射装置系统,根据钢珠质量和氮气压力值分为4组。激光测速仪测量弹丸速度并计算致伤能量,观察局部伤情,测量贯通伤出入口平均面积、空腔体积,并影像学评价骨缺损长度。统计各组伤情并分析变异系数(CV),以评价模型伤情稳定性。结果所有动物均造成后肢贯通伤并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D组致伤能量最大,B、C组次之,A组致伤能量最小。B、C组贯通伤伤道出、入口面积和伤道容积等局部伤情指标稳定性优于A、D两组,骨缺损长度B组伤情稳定性优于其他3组。最终确立用4 mm0.24 g钢珠、氮气气压1.4 MPa、钢珠弹丸速度(776.9±19.7)m/s,造成胫骨骨缺损(1.62±0.16)cm,动物在伤后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可长期存活。结论采用本方法模型制作简单,动物伤情稳定,可建立有效的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缺损 火器伤 模型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小会 朱锦宇 +4 位作者 段永宏 王华溢 李鹏飞 郭强 朱庆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33-2338,共6页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1年3月本科18例(29髋)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行THA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8~58岁,平均36.83岁;病程5~23年,平均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1年3月本科18例(29髋)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行THA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8~58岁,平均36.83岁;病程5~23年,平均12.11年。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为0°,屈曲畸形10°~55°,平均23.17°;单侧7例,双侧11例;其中1例合并内收10°畸形。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12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39年,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8,P【0.01),其中优1髋、良20髋,优良率72.41%。髋关节屈曲畸形明显矫正,18例(29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0°提高到术后平均145.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8,P【0.01);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0°提高到术后平均8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6,P【0.01)。术后18髋(62.07%)疼痛完全消失,5髋(17.24%)出现轻微、偶尔疼痛;仅2例仍需扶单拐行走,其余均可自由活动,步态正常。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脱位;异位骨化3例(3髋),BrookerⅠ级2髋、Ⅱ级1髋。SF-12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9.10分提高到50.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MCS由术前的40.49分提高到50.3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P【0.01)。[结论]THA是治疗AS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脊柱炎 强制性 髋关节功能 SF-12量表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短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小会 王华溢 +5 位作者 段永宏 曹晓瑞 韩一生 吴尧平 朱庆生 朱锦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07至2011年间行TKA治疗的38例(58膝)膝关节RA患者。采用HSS评分、KSS评分、WOMAC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膝... 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07至2011年间行TKA治疗的38例(58膝)膝关节RA患者。采用HSS评分、KSS评分、WOMAC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且获得平均3.3年(2~6年)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5.92±13.49分提高到术后88.19±5.98分,两者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其中优21膝,良34膝,优良率94.83%。膝关节屈曲畸形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前71.81°±32.58°提高到术后100.98°±13.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膝关节假体X线片采用膝关节学会的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 SF-36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6.27±3.91分提高到术后48.09±6.6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MCS由术前的41.59±5.61分提高到51.83±5.4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RA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效果 SF-36量表 HSS评分
原文传递
双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一生 朱庆生 +2 位作者 丛锐 王海强 张胜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介绍双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以来,应用双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10例。前切口平行股骨颈的体表投影,长4.5cm,从缝匠肌和股外侧肌间隙进入,“工”字形切开关节囊后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带偏心距的... 目的介绍双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以来,应用双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10例。前切口平行股骨颈的体表投影,长4.5cm,从缝匠肌和股外侧肌间隙进入,“工”字形切开关节囊后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带偏心距的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缝合关节囊。髋后切口3.0cm,劈开臀中肌纤维通过套筒股骨扩髓,在X线机透视下安放股骨假体。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84mL,术后3d下地活动,住院时间平均为7.4d。患者术后随访平均为4.5个月,8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2例出院不足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结论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不切断臀中肌,损伤小,保留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适应证为股骨颈骨折或病变较轻、且不过于肥胖的初次置换者,并发症包括髋臼或股骨柄位置不佳和股骨近端骨折。双切口髋关节置换需要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并且需要C型臂X线监视仪和特殊的髋臼锉、打入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双切口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一生 朱庆生 +3 位作者 桑宏勋 王海强 马兴 杨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微创手术 OCM入路
原文传递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韩一生 朱庆生 +2 位作者 王海强 杨敏 丛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73-875,共3页
早在1996年,就有人尝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它作为标准术式加以推广。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2000年以后有关微创(mininally—invasive surgery.MIS)... 早在1996年,就有人尝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它作为标准术式加以推广。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2000年以后有关微创(mininally—invasive surgery.MIS)THR技术的报道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得到了,骨科医生的认同,已逐渐成为初次THR的常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观念 关节置换技术 surgery 标准术式 微创技术 骨科医生 常规术式
原文传递
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被引量:6
9
作者 韩一生 朱庆生 +4 位作者 王海强 朱锦宇 马兴 吴子祥 魏义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6例;二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3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髋2例;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评估。结果 4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混合感染,1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一、二期平均间隔5.5个月。术后平均3年4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1.1分提高至62.9分。结论 TSEA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碘氟浸泡髓腔和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是主要手段。骨水泥复合万古霉素对耐受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分期翻修 抗菌素骨水泥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原文传递
加强性网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其近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一生 朱庆生 吴尧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4-718,共5页
目的评价Burch-Schneider(BS)网杯和颗粒状异体骨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利用对患者主观症状、患髋客观体征和功能进行评价的评分系统,对9例术后平均3.8年的使用网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评分... 目的评价Burch-Schneider(BS)网杯和颗粒状异体骨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利用对患者主观症状、患髋客观体征和功能进行评价的评分系统,对9例术后平均3.8年的使用网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评分,按得分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患者均完全脱拐,能上下楼梯,生活可自理,部分患者行走时跛行和穿袜困难,治疗的优良率为89%。结论(1)加强性网杯重建髋臼适用于存在重度腔洞型和混合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它是解决严重髋臼缺损的有效方法。(2)BS网杯属生物固定型网杯,网杯和髋臼的骨性愈合为术后良好的远期疗效创造了条件。(3)在骨盆环完整的条件下,BS网杯下翼无须按常规固定于坐骨或耻骨上,可将其自髋臼横韧带上方插入,同时用多枚螺钉固定上翼并使网杯有向外的弹力,这种固定方式的效果最佳。(4)网杯上翼的折弯应顺应髂翼的弧度一次成型,反复折弯易致其断裂或下翼与髋臼横韧带之间松脱,造成网杯与骨床接触不良。(5)在髋臼缺损内填充颗粒状异体骨并压实,植骨颗粒以0.8cm×0.8cm×0.8cm大小为宜,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性网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随访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重飞 朱庆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83-686,共4页
随着冶金技术不断改进、假体设计理念日益更新、对于髋关节假体磨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临床观察到第二代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取得的良好疗效,近年来,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作为一种对年轻、活动量大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可选择的... 随着冶金技术不断改进、假体设计理念日益更新、对于髋关节假体磨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临床观察到第二代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取得的良好疗效,近年来,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作为一种对年轻、活动量大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备受关注。这种方法不仅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股骨近端骨质,使得翻修手术十分容易,而且,优化了股骨近端应力传导。再加上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使用,提供了术后髋关节良好的稳定性及最佳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表面置换 临床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 人工髋 金属对金属 假体磨损 股骨近端 股骨头假体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季节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海宁 曹晓瑞 +4 位作者 杨重飞 陈晓勇 郭凯 朱锦宇 朱庆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3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构成比差异,为积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患者在不同季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构成比差异,为积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和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夏季(0.98%),明显高于冬季(0.30%),春季(0.25%),秋季(0.19%),夏季与秋季组之间、夏季与春季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翻修术后末次随访结果示夏季组PJI患者HS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夏季组感染患者的WOMAC评分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表明,夏季组PJI患者预后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呈现周期性规律,且夏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种差异可能与自身免疫及周围环境的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季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