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重度创伤病情评估的意义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威 黄杨 +4 位作者 王玉同 余厚友 李俊杰 陈实 尹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创伤患者(1457例)在致伤机制、入院前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SS≥50组摩托车致伤者显著高于ISS评分<50组。ISS≥50组平均损伤3.8个部位,ISS<50组平均损伤2.3个部位(P<0.05)。在ISS≥50组胸部联合下肢损伤和胸部联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ISS<50组(P<0.05)。入院前的休克、意识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和两次转诊患者的比例,ISS≥50组均高于ISS<50组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在ISS≥50组显著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接受手术台数、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住院日平均73 d,病死率32.3%,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获得中等以上好转。ISS<50组住院日平均49 d,病死率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重度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ISS可作为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工具,但并不能准确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即使是ISS评分>50患者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也会有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评估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磊 汪学琴 +5 位作者 黄杨 尹文 王倩梅 樊菲菲 张宁 庞芳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6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影响急性百草枯中...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6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价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64例患者存活65例,死亡99例,病死率60.37%。死亡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LR高于存活组,血淋巴细胞、血钾低于存活组(P<0.05)。血淋巴细胞、NLR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12.07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病死率的特异度为96.9%,敏感性为65.7%。结论血NLR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依达拉奉缓解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脑损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磊 蒋小建 +4 位作者 樊菲菲 尹文 王倩梅 张宁 庞芳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9,14,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所致脑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10只、CO中毒对照组(CO组)30只、CO中毒+依达拉奉实验组(实验组)20只。在实验第3、7、14 d...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所致脑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10只、CO中毒对照组(CO组)30只、CO中毒+依达拉奉实验组(实验组)20只。在实验第3、7、14 d后处死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比较各时间点3组中髓鞘碱性蛋白质(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含量,以RT-PCR技术对3组中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时间3组Keap-1及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3 d时3组MB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14 d时CO组和实验组较NS组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比CO组表达量增多(P<0.05);在3、7、14 d时CO组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S组(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NS组和CO组(P<0.05);CO组和实验组Bax mRNA表达水平在3、7、14 d均显著高于NS组(P<0.05),实验组Bax mRNA表达水平在3 d与CO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14 d显著低于CO组(P<0.05);在3、7、14 d时Keap1、Nrf-2含量CO组及实验组比NS组明显增多(P<0.01),实验组比CO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急性CO中毒所致的脑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Keap-1/Nrf-2的途径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依达拉奉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髓鞘碱性蛋白 Keap1-Nrf2/ARE 大鼠 SD
下载PDF
让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抗感染治疗更合理
4
作者 尹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5期2-2,共1页
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感染约物使用仍仃任很多川题,避免抗菌约物滥用及耐药菌株的过度产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问题,75%的CAP住急诊科进行初始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开始使用抗感染药的时间、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感染治疗 急诊科 临床医师 耐药菌株 抗感染药 CAP
下载PDF
常用创伤危重评分对创伤预后判断的特点及局限性浅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段永宏 赵新春 +1 位作者 李俊杰 尹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创伤评分体系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方法,能够对危重复合、多发伤及严重创、战伤提供有效的伤情评估,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漏诊率、判断创伤与并发症、残疾后遗症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的创伤评分创新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创伤评分体系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方法,能够对危重复合、多发伤及严重创、战伤提供有效的伤情评估,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漏诊率、判断创伤与并发症、残疾后遗症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的创伤评分创新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创伤评分的参数指标源于西方国家的创伤数据库统计资料,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创伤救治的现状。因此,加快危重创伤评分的创新和应用研究,加强我国创伤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积累,对提高我国危重创伤的救治能力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创伤危重评分 评估
下载PDF
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瞿丽娟 段永宏 +4 位作者 尹文 黄杨 孟虎 张家喜 刘旭峰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7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生应当具备的岗位胜任特征及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为急诊科医生的培养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劳工部开发的职业信息网络系统(O*NET)对国内急诊科医生200名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对急诊科医生工作能力、工作技能、...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生应当具备的岗位胜任特征及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为急诊科医生的培养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劳工部开发的职业信息网络系统(O*NET)对国内急诊科医生200名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对急诊科医生工作能力、工作技能、工作活动及工作风格等多维度的问卷调查分析,确立国内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及评价。结果急诊科医生岗位必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内部协调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工作技能;应当具有相应的责任心、耐压性和独立性等工作风格;必须具有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及丰富的医学技能储备。成绩优异的急诊科医生与成绩普通的急诊医生工作经验、判断病情、调解医患纠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生的成长需要一个引导、培养、自身努力、主动学习的过程。本研究初步构建并验证了国内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为下一步建立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的研究及建立急诊专业选拔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特征 急诊科医生 O*NET问卷 模型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HGF修饰ADSCs对大鼠肝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杰 尹文 +1 位作者 洪楠 赵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建立重组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ADSCs定向分化肝细胞的方法,并对其参与肝损伤修复能力进行验证,为作为治疗肝损伤细胞来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消化培养的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ADSCs细胞,连续传代3次对其进行纯化... 目的:建立重组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ADSCs定向分化肝细胞的方法,并对其参与肝损伤修复能力进行验证,为作为治疗肝损伤细胞来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消化培养的方法,分离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ADSCs细胞,连续传代3次对其进行纯化培养,利用形态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s表面标志物方法对其间充质干细胞样特征进行鉴定,加入成脂肪细胞诱导液观察其分化成脂肪细胞的能力;构建腺病毒表达HGF载体Adeno-HGF-EGFP,并转染ADSCs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细胞标志分子表达水平;最后建立大鼠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Adeno-HGF-EGFP转染的ADSCs细胞参与肝损伤修复能力情况。结果:分离的ADSCs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绝大多数呈梭形,排列不规则。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CD29、CD90、CD106等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标记物,低表达造血干细胞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同时,分离的ADSCs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能力;Adeno-HGF-EGFP转染ADSCs后,AFP、ALB、CK18等肝细胞特异性分子表达水平升高;经尾静脉注射ADSCs细胞后,肝损伤大鼠的AST、ALT、TBIL等分子表达水平恢复正常。结论:建立了重组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ADSCs定向分化肝细胞的方法,并且表达HGF的ADSCs细胞具有修复大鼠肝损伤模型能力,这为通过细胞治疗肝损伤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损伤 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地佐辛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救治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支少敏 龚晓亮 +2 位作者 王彦军 王玉同 尹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163-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救治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负荷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地佐辛和吗啡治疗,间隔15 min记录MAP、HR、RR、SpO2,每30 min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救治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负荷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地佐辛和吗啡治疗,间隔15 min记录MAP、HR、RR、SpO2,每30 min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地佐辛组67%,吗啡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10),当剂量达10 mg时治疗成功率最高,治疗30 min及45 min后地佐辛组MAP、HR、SPO2改善均明显优于吗啡组(30 min χ2=7.38,P=0.03;45 minχ2=8.11,P=0.02),地佐辛组未见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地佐辛在急性心力衰竭救治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吗啡 呼吸抑制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4
9
作者 石瑞春 杨志伟 +1 位作者 杨理华 尹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642-564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12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 目的研究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12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给予亚胺培南治疗、B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C组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均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比较3组患者疗效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 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85.7%、95.2%,A、B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C、B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一种在治疗肝硬化并感染患者中优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