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康复医学现况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华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康复医学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电刺激盆底肌结合主动训练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冰水 刘卫 +1 位作者 牟翔 袁华 《中国康复》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例,治疗时将刺激电极置于患者直肠内,刺激频率20Hz,每次治疗30min;同时配合盆底肌主动训练,每次收缩和放松各5s,反复10遍为1次,休息3~5min,...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例,治疗时将刺激电极置于患者直肠内,刺激频率20Hz,每次治疗30min;同时配合盆底肌主动训练,每次收缩和放松各5s,反复10遍为1次,休息3~5min,连续2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记录24h排尿次数、溢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连续治疗2个月后,8例患者排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次排尿量及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小。结论:电刺激结合盆底肌主动训练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盆底肌 主动训练 脊髓损伤 尿失禁
下载PDF
汽车和火车内环境次声的测量 被引量:5
3
作者 牟翔 袁华 +4 位作者 李玲 刘静 葛雪松 瞿丽莉 陈景藻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测量汽车和火车内环境次声的频率和声压级的分布.方法:使用《便携式野外低频信号实时测试智能分析系统》,对行驶中的汽车和火车车厢中的次声进行了测量.每组中的每个测试点采集数据30s,从中随机抽取15个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目的:测量汽车和火车内环境次声的频率和声压级的分布.方法:使用《便携式野外低频信号实时测试智能分析系统》,对行驶中的汽车和火车车厢中的次声进行了测量.每组中的每个测试点采集数据30s,从中随机抽取15个数据,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汽车行驶时车内次声的频率和声压级的分布为(16.6±1.6)Hz,(111±4)dB;火车行驶时车内次声的频率和声压级的分布为(7.8±1.7vs6.8±1.5)Hz(P<0.05),(99±5vs93±5)dB(P<0.01).结论:汽车、火车车厢内存在次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测量
下载PDF
高强度次声作用小鼠后海马内P53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牟翔 袁华 +4 位作者 李玲 刘静 葛雪松 瞿丽莉 陈景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次声作用小鼠后海马内P53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130dB次声。每天作用2h,分别作用1、7、14、21和28d后,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P53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30dB次声作用后,海马区域内P5... 目的:研究高强度次声作用小鼠后海马内P53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130dB次声。每天作用2h,分别作用1、7、14、21和28d后,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P53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30dB次声作用后,海马区域内P53mRNA表达明显增多;在相同声压级强度的次声作用下,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海马内P53mRNA的杂交阳性反应产物增多。结论:一定参数次声作用后,脑内P53mRNA表达的增高,提示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导致DNA损伤,神经元受到损害。这一效应与次声的声强和暴露时间有关。P53mRNA在次声导致脑组织损害过程中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脑损伤 P53MRNA
下载PDF
16Hz次声暴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4 位作者 李玲 任冬青 方恒虎 刘静 陈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8-49,共2页
目的: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研究16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次声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物理... 目的: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研究16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次声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科次声实验室及电镜中心完成。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分为对照组、假暴露组和16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组。对实验组的细胞作2h的次声暴露,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次声暴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次声暴露2h后,90dB次声暴露组(427.4±57.1)、110dB次声暴露组(489.1±63.7)和130dB次声暴露组(531.3±6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6,6.9,8.3,P<0.01)。130dB组(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90dB组(t=3.0,P<0.05)。结论:不同声压级水平的16Hz次声暴露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不同程度增高,从而引起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性改变,且钙离子浓度的增高与声压级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钙/代谢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小鼠次声刺激后海马内bcl-2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牟翔 袁华 +3 位作者 李玲 刘静 瞿丽莉 陈景藻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接受不同声压级次声刺激后海马内bcl-2 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 Hz,声压为90 dB和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分别作用1、7、14、21和28 d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bcl-2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90 dB... 目的研究小鼠接受不同声压级次声刺激后海马内bcl-2 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 Hz,声压为90 dB和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分别作用1、7、14、21和28 d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bcl-2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90 dB和130 dB次声作用后,海马区域内bcl-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130 dB次声作用组反应比90 dB次声作用组强;在相同声压级强度的次声作用下,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海马内bcl-2 mRNA的杂交阳性反应产物增多。结论海马对次声作用敏感,次声可以通过改变海马内bcl-2 mRNA的含量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次声的这一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脑损伤 BCL-2 MRNA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对未来的态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美霞 牟翔 +1 位作者 袁华 化前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选取233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F-36和SDS对23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消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选取233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F-36和SDS对23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卒中后抑郁及对未来的态度消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抑郁者除了生理功能(PF)和社会功能(SF)外,在其他领域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无抑郁者;对未来的态度,消极态度者在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领域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态度积极者。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医学伦理 健康伦理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儿童无脊椎骨折的急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卫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椎骨折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声强超声波对细胞骨架微丝F-actin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冰水 袁华 +4 位作者 王斌 牟翔 刘卫 刘静 陈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17,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声强超声波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接种于6孔板中,分别以频率800kHz,占空比为30%功率密度0.20、0.40、0.60和0.80W/cm2,的脉... 目的:研究不同声强超声波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接种于6孔板中,分别以频率800kHz,占空比为30%功率密度0.20、0.40、0.60和0.80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射5min,于辐射后不同时间,对ECV-304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F-actin表达的改变,测定单个细胞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假辐射组细胞有中等量的F-actin表达,荧光物质部分呈弥漫状态,部分呈线形应力丝状态,细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的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四组不同强度超声波辐射后的细胞变化较为一致,辐射后均可看到胞浆中微丝F-actin粗大纤长,弥漫状态的荧光物质相对较少,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数量及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加,细胞膜荧光较强,超声波辐射的四组细胞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应力丝逐渐减少,12h时已接近正常组细胞,各组细胞的变化是同步的。结论:800kHz的脉冲式超声波辐射ECV-304细胞可诱导F-actin表达的改变,导致细胞骨架重建,超声波强度≤0.80W/cm2时,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聚合态肌动蛋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10
作者 何芳梅 潘剑罡 +3 位作者 赵西耀 袁华 牟翔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频率41.5%(54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8.5%(7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GG型频率44.9%(53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5.1%(65例)。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在脑梗死组,C1040T多态性的CC型占50.0%(65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50.0%(6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CC型51.7%(61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48.3%(57例)。C1040T多态性的CC型及T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及C1040T单核苷酸多态性(CT或TT基因型)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声强超声波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Ca^(2+)浓度的影响
11
作者 王冰水 王斌 +3 位作者 袁华 牟翔 刘卫 陈丹 《中国康复》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800kHz不同声强的超声波辐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和功率密度为0.20、0.40、0.60和0.80W/cm2占空比30%... 目的:研究800kHz不同声强的超声波辐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超声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假辐射组和功率密度为0.20、0.40、0.60和0.80W/cm2占空比30%的脉冲超声波辐射组(超声波组)。超声波组各声强辐射5min后,与其他各组均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加载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假辐射组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而0.20、0.40、0.60和0.80W/cm2的超声波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波强度越高钙离子的变化越明显;各功率密度间比较,0.80W/cm2点明显高于0.20W/cm2点(P<0.05),其余点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800kHz不同强度的超声波辐射,可导致ECV-304细胞内钙离子不同程度的超载,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与超声波辐射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钙离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生命与电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景藻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介绍了人体物理性能的重要作用,电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有关人体 电性能研究的进展。目的在于阐述了解人体的电性能和全面的物理性能, 在疾病诊疗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深入探索生命活动奥秘不 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人体 物理性能 人体电性能 生命 电子 物理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治疗
13
作者 王冰水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椎骨折 儿童
下载PDF
超声波治疗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冰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声波按频率可分为超声波、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超声波作为一种传统的物理因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常规治疗病种几... 声波按频率可分为超声波、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超声波作为一种传统的物理因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常规治疗病种几乎涉及到了临床的各个学科。近年,随着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超声治疗又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治疗 康复领域 临床诊断 超声波疗法 机械振动 物理因子 常规治疗 治疗设备
原文传递
次声暴露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微丝F-a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6 位作者 郭国祯 任东青 李玲 曾桂英 方恒虎 刘静 陈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 目的研究16Hz,90,110及130dB的次声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90,110,130dB次声暴露组。各次声暴露组均接受2h相应强度的次声作用,对照组则作次声假暴露处理。于次声作用后即刻、1h、2h、4h、8h、12h及24h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F-act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同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F-actin的表达变化,记录并测定其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即刻观察经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后的3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细胞膜与对照组类似,均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在次声作用后8h时,各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仍处于高表达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其F-actin表达逐渐降低;当次声作用后24h时,各次声暴露组F-actin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声压级次声暴露组细胞的F-actin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3组细胞的F-actin表达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6Hz,90dB、110dB及130dB的短时次声暴露均可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F-actin表达改变,导致其骨架重建;并且由短时次声作用诱发的细胞骨架改建可在次声暴露结束后24h时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 聚合态肌动蛋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次声暴露对L929细胞膜影响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4 位作者 刘斌 李玲 易南 刘静 张飒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次声作用后L929细胞膜的变化,探讨次声对细胞膜影响的机制。方法经过培养的L929细胞暴露于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每天2h,连续3d后,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对照和次声作用后的L929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级水平的扫...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次声作用后L929细胞膜的变化,探讨次声对细胞膜影响的机制。方法经过培养的L929细胞暴露于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每天2h,连续3d后,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对照和次声作用后的L929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级水平的扫描观测。结果次声暴露后,在7.5μm×7.5μm和4.0μm×4.0μm的扫描图像中可以看到,细胞膜表面正常的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呈鹅卵石样改变,膜表面变得较为平缓。结论一定强度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细胞膜表面结构的直接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次声对细胞作用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细胞膜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次声辐射对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君慧 李颖 +3 位作者 梁媛 王冰水 黄晓峰 王瑞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次声辐射对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作用以及连环蛋白(β-catenin)与睾丸损伤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成年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次声组(54只),次声组小鼠又根据次声作用频率不同细分为3...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次声辐射对小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作用以及连环蛋白(β-catenin)与睾丸损伤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成年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次声组(54只),次声组小鼠又根据次声作用频率不同细分为3个亚组,每组18只,分别施以4Hz、8 Hz及20 Hz次声干预(次声声压级均为130dB),持续作用2h;对照组小鼠则于相同时间点置于次声舱内,但期间无次声能量输出。各组分别于次声辐射停止后3h、9h和21h时各取6只小鼠处死(对照组则于上述时间点各取2只处死),提取睾丸组织固定并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次声作用停止3h后各组小鼠睾丸细胞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8Hz-130dB次声辐射对小鼠睾丸的病理损伤作用最显著,可见小鼠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细胞结构松散,细胞间连接减少或消失,精子形态受损,并以次声辐射停止3h后病理损伤程度最严重。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次声辐射停止3h后,对照组及各次声亚组β—catenin均主要存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如支持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胞膜中均可见强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精细胞周期无关,且不同频率次声亚组β—catenin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4Hz-130dB和8Hz-130dB次声辐射均可引起小鼠睾丸细胞形态受损,20Hz-130dB次声辐射则对小鼠睾丸组织无明显损伤作用;次声辐射对小鼠睾丸组织β-catenin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损伤效应可能是由次声产生的机械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睾丸 连环蛋白 小鼠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美霞 牟翔 +1 位作者 袁华 赵钢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3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宛对象,再按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分为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79倒。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362,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447,观察各种因素对两...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3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宛对象,再按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分为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79倒。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362,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447,观察各种因素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合并有高血压、偏瘫及健康状况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偏瘫、高年龄和女性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结论尽早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预防、控制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电、磁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冰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507,共3页
电、磁治疗是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是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电、磁疗法也不断创新,包括理论上的探索、治疗方法的革新、新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等。近年电、磁治疗发展很快,从高端的治疗设... 电、磁治疗是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是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电、磁疗法也不断创新,包括理论上的探索、治疗方法的革新、新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等。近年电、磁治疗发展很快,从高端的治疗设备到家庭使用的小型仪器,应有尽有,在治疗上涉及到了临床的各个科室,很难用有限的篇幅,把电、磁治疗进行全面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仪器设备 现代康复 科学技术 家庭使用 治疗设备 磁疗法
原文传递
颈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亢进1例分析
20
作者 王冰水 刘慧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1期7790-7790,共1页
关键词 颈椎/损伤 脊髓损伤/并发症 自主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