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唑斯汀抗炎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付萌 樊平申 +5 位作者 廖文俊 赵小东 王志鹏 张鑫 杜俊峰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35-637,共3页
目的:评价抗组胺剂量下咪唑斯汀的抗炎强度,探讨咪唑斯汀抗炎活性的产生机制。方法:给大鼠鼠爪皮下注射花四烯酸0.1mL(1.0g/L)或1%角叉菜胶0.15mL致炎剂,分别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并在注射致炎剂2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0.3mg/kg)和西替... 目的:评价抗组胺剂量下咪唑斯汀的抗炎强度,探讨咪唑斯汀抗炎活性的产生机制。方法:给大鼠鼠爪皮下注射花四烯酸0.1mL(1.0g/L)或1%角叉菜胶0.15mL致炎剂,分别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并在注射致炎剂2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0.3mg/kg)和西替利嗪(0.3mg/kg)灌胃,注射致炎剂后1、2、3、4h,应用体积测量仪测定给药后鼠爪体积的改变。结果:咪唑汀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鼠爪水肿(P<0.05),对角叉菜胶诱导的鼠爪水肿无抑制作用(P>0.05);西替利嗪(0.3mg/kg)对种致炎剂诱导的鼠爪水肿均无抑制作用(P>0.05)。结论:抗组胺剂量的咪唑斯汀在动物体内具有较高的抗炎活性,咪唑斯汀能通过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的途径发挥其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花生四烯酸 抗炎活性 5-脂氧合酶 大鼠
下载PDF
抗角蛋白16单克隆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万业宏 李承新 +4 位作者 刘玉峰 高天文 夏汝山 党育平 武彩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原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3H-TdR掺入DNA合成测定法,观察抗角蛋白16mAb(anti-K16mAb)对角质形成细胞代谢增殖的影响。用...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原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3H-TdR掺入DNA合成测定法,观察抗角蛋白16mAb(anti-K16mAb)对角质形成细胞代谢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nti-K16mAb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mAb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样品的cpm降低,并呈抗体剂量依赖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由27%上升至42.2%,同时处于G1期与G2期的细胞比例分别相应下降。结论anti-K16mAb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将细胞阻滞于S期,无法进入G2期与M期分裂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角蛋白16 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活性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承新 万业宏 +1 位作者 刘玉峰 孙林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 研究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亲和层析法从混和人血清中提取纯化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然后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纯化得到的抗体进行纯度分析 .利用 MTT比色法与流式细胞仪分... 目的 研究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亲和层析法从混和人血清中提取纯化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然后通过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纯化得到的抗体进行纯度分析 .利用 MTT比色法与流式细胞仪分析 ,观察纯化抗体对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细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 纯化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纯度已达到电泳级 .MTT比色法的结果表明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细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相关系数为 - 0 .797.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浓度为0 .0 112 5 g· L- 1 的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处理 72 h后 ,处于 G2 /M+S期的角质形成细胞细比例从 5 6 .2 %下降至 46 .7% ,而处于 G1 / G0 期的细胞比例相应从 43.8%升至 5 3.3% .结论 从正常人血清中提取的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细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使多数角质形成细胞细滞留于 G1 / 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亲和层析 人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型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党育平 王刚 +3 位作者 范雪莉 沈柱 樊建勇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与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抗原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7基因片段,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HPV6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N端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E7-HSP70;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E7-HSP70原核表达质粒;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中,经异丙醇-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8000的蛋白;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纯化,得到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HPV6型E7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蛋白,为研究该融合蛋白疫苗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6型 E7蛋白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3种抗组胺药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作用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付萌 李小强 +6 位作者 樊平申 赵小东 孙林潮 廖文俊 王刚 王志鹏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3种抗组胺药的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方法:给大鼠左、右爪分别皮下注射花生四烯酸(1.0g/L,0.1mL)和组胺(10g/L,0.1mL)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在注射花生四烯酸和组胺2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3种抗组胺药的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方法:给大鼠左、右爪分别皮下注射花生四烯酸(1.0g/L,0.1mL)和组胺(10g/L,0.1mL)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在注射花生四烯酸和组胺2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0.6mg/kg)灌胃,注射后应用体积测量仪分别测定给药后鼠爪体积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咪唑斯汀可抑制花生四烯酸所致的鼠爪水肿(P<0.05),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咪唑斯汀对组胺所致的鼠爪水肿有抑制作用(P<0.05),抑制作用强于氯雷他定组,但与西替利嗪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具有抗组胺和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强于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相比,咪唑斯汀表现出其独特的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花生四烯酸 组胺 大鼠
下载PDF
HPV6型E6与结核杆菌HSP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6
作者 党育平 范雪莉 +3 位作者 孙林朝 沈柱 王刚 刘玉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构建HPV6型E6抗原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正确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6基因片段,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HP... 目的构建HPV6型E6抗原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结核杆菌HSP7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测序正确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HPV6型E6基因片段,测序后插入HSP70基因的5′端,构建HPV6E6与结核杆菌HSP70的N端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GEX-E6-HSP70;在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E6-HSP70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产物与抗GST抗体在113 kD处有很强的交叉反应;大肠杆菌超声破碎后的上清液用SDS-PAGE检测到表达的蛋白多为可溶性融合蛋白;经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纯化,得到了E6与结核杆菌HSP7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结论成功获得HPV6型E6与结核杆菌HSP70的融合蛋白,为研究HPV6型E6与结核杆菌HSP70融合蛋白疫苗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人乳头瘤病毒6型 融合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于晓云 李强 高天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目的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活黑素细胞ELISA法筛选白癜风患者血清;制备黑素瘤细胞的全息膜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其蛋白;转膜后分别用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血清和正常血清作为一... 目的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活黑素细胞ELISA法筛选白癜风患者血清;制备黑素瘤细胞的全息膜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其蛋白;转膜后分别用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血清和正常血清作为一抗行W estern B lotting检测。结果获得抗黑素细胞抗体的阳性血清;优化膜蛋白提纯的条件,获得了黑素瘤细胞全息膜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利用W estern B lotting方法比较正常人血清和患者血清与黑素瘤细胞膜蛋白的免疫印迹点,发现1个阳性差异蛋白点,表观分子量为70-75KD,表观等电点约为6.5。结论证明了在黑素瘤细胞表面存在与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结合的膜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黑素细胞 抗体 黑素瘤 双向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