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黄颖 任军 +2 位作者 潘伯荣 王九花 黄若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663-1663,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 p53突变(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海丹 任军 +2 位作者 吕韶敏 斯小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 ,并与测序结果比较 .结果  4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 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 ,DHPL C检测到有 8例突变 ,随机送检的 8份 DHPL 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 ,与 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 .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 ,DHPL C可作为一种快速 ,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 ,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 p5 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恶性肿瘤 血浆 DNA p53 突变
下载PDF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俊召 刘文超 +4 位作者 陈衍 喻召才 张红梅 杨静悦 薛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89-2391,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2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全身热疗,观察其疗效。全身热疗采用SRI全身热疗系统,温度40℃±0.5℃,持续90-120分钟,1次/3周。结果:近期疗效,完...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2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全身热疗,观察其疗效。全身热疗采用SRI全身热疗系统,温度40℃±0.5℃,持续90-120分钟,1次/3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3例(1.36%),部分缓解(PR)28例(12.73%),疾病稳定(SD)118例(53.64%),疾病进展(PD)71例(32.27%),疾病控制率(CR+PR+SD)67.73%。绝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近期疗效确切,不同肿瘤对全身热疗的敏感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 全身热疗 化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43例 被引量:8
4
作者 罗丽莹 吕韶敏 刘文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胃肿瘤 肠道肿瘤 化学治疗 病例
下载PDF
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开放、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闫向勇 刘文超 +1 位作者 燕忠生 杨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707-2709,共3页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试验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传统腹水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试验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传统腹水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腹腔循环热灌注联合化疗者与传统腹水治疗联合化疗者,治疗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61.0%和47.0%(P=0.047)。两组病人以病种为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结果并未显示出试验组在2年累积生存率上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是胃癌0.315、卵巢癌0.285、大肠癌0.758、肝癌0.471,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安全并且有良好近期疗效,但目前未显示出对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 联合化疗 恶性肿瘤 腹水
下载PDF
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文超 张燕军 +6 位作者 任军 范黎 尤向辉 黄若宇 黄颍 斯晓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 :评价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将 1 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 (组A ,n =8)用伊班磷酸钠 4mg ,阳性对照组 (组B ,n =1 0 )用帕米磷酸二钠90mg ,... 目的 :评价伊班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将 1 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 (组A ,n =8)用伊班磷酸钠 4mg ,阳性对照组 (组B ,n =1 0 )用帕米磷酸二钠90mg ,均单次iv滴注 ,观察 2 1d评价止痛效果 .结果 :1 8例入组患者 ,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组A患者 ,有效率 4 / 8;组B患者 ,有效率 3/ 1 0 .组A 4例有效患者 ,3~ 6 (平均 4 .5 )d起效 ,观察期间均无复发 ;组B 3例有效患者 ,6~ 9(平均 7.5 )d起效 ,2例于治疗后 1 1~ 1 4 (平均 1 2 .5 )d复发 .不良反应组B为发热 ,组A主要是恶心呕吐、骨肌肉疼痛、水肿和手足麻木等 ,但发生率较低 ,程度均轻 .结论 :伊班磷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耐受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磷酸钠 骨肿瘤/继发性 疼痛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肺癌EGFR突变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倩荣 陈衍 +1 位作者 斯晓明 刘文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101-2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突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初治NSCLC患者共155例,用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芯片技术检测NSCLC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突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初治NSCLC患者共155例,用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芯片技术检测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表达及与病理组织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CEA、CA125在NSCLC中表达特点及CEA、CA125的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CEA、CA125表达异常与患者EGFR敏感突变无相关性。但治疗前血清CEA、CA125表达水平高于正常10倍以上时,EGFR突变率显著升高;且随着CEA、CA125水平异常程度的升高,EGFR突变率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法进行EGFR突变检测的N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CEA、CA125表达水平高于10倍以上者,其可能是EGFR-TKI治疗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倩荣 刘文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3,共5页
肿瘤转移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环节参与肿瘤的转移。TGF-β... 肿瘤转移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环节参与肿瘤的转移。TGF-β是由巨噬细胞、间质细胞和肿瘤细胞产生,它能对抗血管内皮的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使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肿瘤细胞从血管中游出进入器官组织中形成种植转移。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可合成和分泌EGF等细胞因子,引导肿瘤细胞穿越血管壁,促进肿瘤的转移。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凝血酶能通过影响微环境中其他细胞的行为而为肿瘤转移提供一个相容的环境。明晰肿瘤转移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进而明确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分子,寻找其相对应的靶点,对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尧 王宇 +5 位作者 赵东利 闫晓红 杨乔 杨哲 周海平 耿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研究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IB-CR组接受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常规放疗组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 目的:研究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进展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IB-CR组接受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常规放疗组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检测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抗凋亡分子和促凋亡分子的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肺癌活力指标。结果:与常规放疗组比较,SIB-CR组肺癌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FasL含量较高,而Bcl-2、Pim-1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CR组血清中Cyfra21-1、SCC、TSGF的含量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联合常规化疗能够诱导肺癌细胞凋亡、调节促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优于常规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程局部同步推量适形放疗 凋亡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肿瘤患者自体血浆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红梅 张利旺 +1 位作者 贾军 任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实体瘤患者自体血浆替代胎牛血清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自体血浆(AP)、胎牛血清(FCS)等培养条件... 目的探讨以实体瘤患者自体血浆替代胎牛血清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自体血浆(AP)、胎牛血清(FCS)等培养条件下,加入rhGM-CSF、rhIL-4和nrhTNF-α培养7~9 d诱导成为树突状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表型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析.结果在不同血清条件下,PBMC经诱导后均出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但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以自体血浆培养的DC共刺激分子CD86为(74.09±0.92)%,MHCⅡ类分子HLA-DR为(91.73±1.96)%,显著高于FCS培养的DC;并且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AP-DC具有更高效的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结论以AP代替FCS,实体瘤患者PBMC可被诱导为表型更成熟的DC;该方法既可去除异种蛋白干扰,又利于DC成熟,可作为临床应用DC的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诱导 自体血浆
下载PDF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异常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蓉 张涵英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恶性肿瘤循环核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海丹 吕韶敏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54-358,共5页
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 ,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 ,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进步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 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 ,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 ,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进步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 ,循环核酸日益受到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现综述恶性肿瘤循环核酸国内外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核酸 血循环
下载PDF
61例多原发癌的病种分布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范黎 于钊 +1 位作者 任军 郑平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多原发癌 发病间期 预后 病种分布
下载PDF
微创置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范黎 张利旺 +2 位作者 刘都户 喻召才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 (n =4 6 )和心包积液 (n =1 3)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 (n =2 9)和常规穿刺组 (n =30 ) ,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 (... 目的 :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 (n =4 6 )和心包积液 (n =1 3)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 (n =2 9)和常规穿刺组 (n =30 ) ,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 (4 5mg和 1 0mg/m2 ) .结果 :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微创置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 (86 .4 %vs 5 4 .2 % ,P <0 .0 5 ) ;对于心包积液患者 ,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与常规穿刺组相差不显著 (71 .4 %vs 5 0 .0 % ,P >0 .0 5 ) .但所有病例中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 ,也能较好改善生活质量 (86 .2 %vs 5 3.3% ,P <0 .0 5 )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 留置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红梅 任军 +5 位作者 张利旺 张亮 张燕军 斯晓明 范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以实体瘤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为来源 ,建立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检测 .方法 :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加入rhGM CSF ,rhIL 4和nrhTNF α培养 7~ 9d成为树突状细胞 ... 目的 :以实体瘤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为来源 ,建立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检测 .方法 :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加入rhGM CSF ,rhIL 4和nrhTNF α培养 7~ 9d成为树突状细胞 ,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析 .结果 :PBSC经诱导培养后 ,倒置显微镜和电镜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 ,其中CD1a 38.2 8% ,CD11c 6 6 .77% ,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分别为 5 1.0 5 % ,6 7.5 8% ,MHCⅡ类分子HLA DR为 72 .0 9% ,为典型的DC表型特征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DC具有高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体外定向诱导 树突状细胞 功能鉴定 实体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尧 王宇 +4 位作者 雷光焰 闫晓红 杨乔 周海平 耿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分析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西京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 目的:分析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西京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63例,观察组(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月后血清各项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VEGF、FGF及M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AFPL3、GP73、Sb7-H3、AFU、Cat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ICAM-1、ESM-1及u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各项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减弱癌细胞恶性程度并延缓病情进展,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 TACE 恶性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KD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娟 董蕾 +5 位作者 徐仓宝 潘伯荣 李明众 王晖 王晓丽 王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用 KDR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 ,观察对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检测作用后 KDR基因的表达 ,并测定细胞分泌 VEGF的能力 .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检测 KDR m... 目的 用 KDR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 ,观察对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检测作用后 KDR基因的表达 ,并测定细胞分泌 VEGF的能力 .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检测 KD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 .ELISA法测细胞培养液中人 VEGF的含量 .结果  KDR ASODN可明显的抑制人胃腺癌细胞增殖 .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 55.4% .当剂量为 2 0μmol· L-1 时还可诱发细胞凋亡 .KDR ASODN能明显抑制细胞内 KDR m RNA和蛋白的表达 .胃癌细胞还能分泌一定量的人 VEGF:(92± 1 .7) ng· L-1 .结论 胃癌细胞能分泌一定量的人 VEGF.KDR ASODN能抑制细胞内 KDR基因的表达 ,并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在一定剂量下还可诱发其凋亡 .说明 VEGF及受体 KDR在人胃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R 反义寡核苷酸 人胃癌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药联合热治疗对晚期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历史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闫向勇 燕忠生 +3 位作者 刘文超 丁辉 宋书征 蔺彩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热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充分考虑伦理学的前提下,采用历史对照方法,患者分为历史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中药联合热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治疗组(21例)患者登记时间从2015年1月开始,对...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热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充分考虑伦理学的前提下,采用历史对照方法,患者分为历史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中药联合热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治疗组(21例)患者登记时间从2015年1月开始,对照组(21例)病例为近5年在我科就诊患者,选取时尽量与治疗组的基线资料相匹配。对照组仅采用补液、保肝等姑息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热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2.38%和19.05%(P=0.026),经log-rank检验治疗组1年累积生存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血压升高,但未给予药物干预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中药联合热治疗对晚期肝癌患有一定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而且对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热治疗 肝癌
下载PDF
肝癌细胞HepG2与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红梅 张利旺 +3 位作者 刘文超 潘伯荣 斯晓明 任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将肝细胞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s)与肝癌细胞HepG2融合制备瘤苗,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目的将肝细胞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s)与肝癌细胞HepG2融合制备瘤苗,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rhlL-4)体外诱导培养DCs;聚乙二醇融合DCs与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DCs/HepG2)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DCs/HepG2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ep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融合细胞DCs/HepG2高表达成熟DC表面分子,其中CD8390.4%,CD8087.7%,CD8684.4%,HLA-DR98.5%;其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HepG2和DCs;DCs/HepG2活化的CTL对HepG2具有显著杀伤作用,其杀伤率为(63.5±4.6)%(效靶比例为20∶1).结论HCC患者外周血DC融合HepG2细胞可有效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效应,可能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融合 肝细胞 免疫疗法
下载PDF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俊召 刘文超 +1 位作者 张红梅 陈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比较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5例Ⅲb/Ⅳ病人1∶2∶4比例随机分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组、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全身热疗采用SRI全身热疗系统,每周期1次;局部热疗采用HG-2000高... 目的:比较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5例Ⅲb/Ⅳ病人1∶2∶4比例随机分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组、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化疗组。全身热疗采用SRI全身热疗系统,每周期1次;局部热疗采用HG-2000高频热疗机,每周期2次;化疗采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结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全身热疗组35例,(5.21±3.84)月;局部热疗组61例,(4.02±2.82)月;单纯化疗组129例,(3.49±2.75)月。全身热疗组PFS与单纯化疗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也优于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P=0.061)。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55)。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PFS优于单纯化疗及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毒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晚期NSCLC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