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国教育峰会
1
作者 樊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I0004-I0005,共2页
为积极推动我国骨科教育、加速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引进国际骨科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最新前沿技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 为积极推动我国骨科教育、加速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引进国际骨科先进的教育模式及最新前沿技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骨科讲师团教育峰会(OES)”-霍普金斯专场于2016年4月15-16日在古城西安顺利召开。峰会的课程设置、形式与内容,均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骨科全程实施,突出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军医大学 骨科专科 教育学院 国际化 讲师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医生培养 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为什么要彻底清除病灶?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脊柱结核随着外科治疗的进步及内固定的应用,结核病灶清除程度与传统方法和要求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当前无论在认识上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和差异。为使相同的病情采用相近的治疗方式,进一步规范外科治疗,本期特邀请几位专家对&q... 脊柱结核随着外科治疗的进步及内固定的应用,结核病灶清除程度与传统方法和要求有着很大不同。但是当前无论在认识上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和差异。为使相同的病情采用相近的治疗方式,进一步规范外科治疗,本期特邀请几位专家对"脊柱结核病灶应清除到何种程度"作一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病灶 清除病灶 病灶清除术 干酪样坏死 规划教材 肉芽组织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勇 赵春成 +4 位作者 高浩 罗卓荆 杨红梅 李文龙 陈长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1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1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0例。全部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胸背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8个月。术后平均Cobb角15°,平均矫正12°。20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有17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病灶清除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勇 高浩 +4 位作者 杨红梅 赵春成 罗卓荆 陈长春 李文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8-779,共2页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平均8.2°,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早期治疗中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胸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与经椎间孔融合治疗成人Ⅱ度腰椎滑脱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哲 吴清涛 +2 位作者 龚凯 胡慧敏 罗卓荆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针对13例椎间隙塌陷合并骨质疏松的L5Ⅱ度滑脱患者采取后路减压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治疗,并与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经椎间孔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21例患者在临床和影像学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 目的针对13例椎间隙塌陷合并骨质疏松的L5Ⅱ度滑脱患者采取后路减压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治疗,并与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经椎间孔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21例患者在临床和影像学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共34例患者,其中13例接受后路减压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术(A组),另外21例接受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TLIF术式(B组)。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参数包括滑移率,全腰椎前凸角和腰骶角。同时记录了术中相关资料,融合率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所有患者术后背部和腿部疼痛均显着减轻,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骶角、腰椎前凸角、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融合率分别为92.3%和95.2%,A组中2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的S1感觉异常,踇长伸肌肌力下降1例;B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固定部位疼痛,1例表浅感染,1例螺钉松动。结论对于存在椎间隙塌陷和/或骨质疏松患者,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术式可成为TLIF术式外的另一选择。经骶骨钛网原位融合固定与TLIF手术相比较,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但在短期临床预后和影像学结果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8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楹卓 杜俊杰 +2 位作者 罗卓荆 梁伟 张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枕颈融...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脊髓受压有确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融合 枕颈融合手术
下载PDF
颈椎管内、外木筷贯穿并存留致不全瘫1例报道
7
作者 樊勇 桑宏勋 +2 位作者 吴子祥 王立松 雷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6,共2页
患者女性,25岁,自述1d前遭遇抢劫,搏斗时被木筷自颈部左前方刺伤,出现颈部疼痛、出血,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固定颈部后急诊入院。入院查体:颈椎活动受限,左侧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段可见一0.8cm皮肤伤口,已结痂(图1);左前臂桡侧及示、
关键词 木筷 椎管内 不全瘫 颈部疼痛 颈椎活动受限 胸锁乳突肌 肢体活动 急诊入院
下载PDF
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浩 杜俊杰 +3 位作者 何其臻 宋楹卓 孟浩 罗卓荆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齿状突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35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屈曲型25例,伸展型10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34岁。患者均未见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术前均行颅骨牵引,...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齿状突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35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屈曲型25例,伸展型10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34岁。患者均未见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完全复位30例,未完全复位5例。为防止术后骨不连,所有患者行颈前路电视下闭合复位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05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骨折愈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颈前路单枚齿状突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颈前路 单枚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一期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哲 罗卓荆 +3 位作者 胡慧敏 吴清涛 李新奎 杜俊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岁;病程6~72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病例均一期完... 目的 探讨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岁;病程6~72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病例均一期完成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测量,评价患者腰背疼痛、神经功能及胸腰段角度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200~450 min,平均273 min;术中出血量600~1800 ml,平均954 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1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前VAS、ODI、胸腰段Cobb角分别为(7.91±0.83)分、66.36%±10.91%、5.91°±0.83°.末次随访时VAS、ODI分别为(2.18±1.90)分和25.45%±12.19%,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Cobb角度为12.18°±3.06°,较术前显著增大,出现病理性后凸.结论 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临床表现复杂,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时容易漏诊.一旦诊断明确可一期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佳;对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在行下胸段椎管后壁切除减压的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免造成胸腰段病理性后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椎管狭窄 腰椎
原文传递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在严重骨质疏松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子祥 樊勇 +5 位作者 雷伟 马真胜 万世勇 高明暄 刘达 桑宏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在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0例需行内固定治疗同时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进行脊...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在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0例需行内固定治疗同时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进行脊柱后路稳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摄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了解螺钉稳定性、骨水泥分布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共置入膨胀式椎弓根螺钉168枚。所有患者术后获12~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平均分别为(11.4±2.6)分和(2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76,P=0.000);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0±1.4)分和(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0,P=0.000)。螺钉及骨水泥在椎体内位置稳定,周围骨小梁致密,未见明显透光带,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迹象;后外侧融合节段植骨愈合良好,椎体间或椎板、关节突及棘突旁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连接上下椎体。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早期及晚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临床复发。结论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Photoshop CS16.0软件辅助下截骨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飞 陶惠人 +2 位作者 刘志斌 张建华 韩芳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Photoshop CS16.0软件(PS软件)辅助下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ASK)矫正术前截骨设计,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3月,对21例ASK患者行改良椎弓根闭合截骨术前,采用PS...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Photoshop CS16.0软件(PS软件)辅助下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ASK)矫正术前截骨设计,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3月,对21例ASK患者行改良椎弓根闭合截骨术前,采用PS软件辅助设计截骨角度及范围。男16例,女5例;年龄23-50岁,平均34.2岁。后凸畸形节段:单纯胸段2例,胸腰段14例,单纯腰段5例。比较术前设计截骨角度及术后实际截骨角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颌眉角(chin brow-vertical angle,CBVA);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问卷(SRS-22)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症状1例;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ODI及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计划截骨角度为(34.2±10.5)°,术后实际截骨角度为(33.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2)。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GK、SVA、PT、LL及CB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达理想范围;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无内固定失效及断裂,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通过PS软件术前辅助截骨设计,可精确恢复ASK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以及水平视角,有效避免矫正过度或矫正不足,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HOP CS16.0软件 胸腰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截骨设计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飞 陶惠人 +3 位作者 张建华 韩芳民 李勇 刘志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1期1190-1192,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约有66%的患者进展为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整个脊柱会在头颈前倾的姿势形成骨性强直,直接导致了脊柱矢状面的失衡及水平视角的缺失,不但限制了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而且会...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约有66%的患者进展为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整个脊柱会在头颈前倾的姿势形成骨性强直,直接导致了脊柱矢状面的失衡及水平视角的缺失,不但限制了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而且会对患者身心方面产生影响。在严重的病例,会因内脏受压而造成腹腔并发症。通过传统的物理治疗或者矫形器治疗疗效有限,手术截骨矫正仍是治疗该畸形的主要手段。笔者专门就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截骨矫正 脊柱后凸畸形 慢性疾病 骨性强直 治疗疗效 物理治疗
原文传递
Coflex与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振林 黄培培 +3 位作者 焦海斌 梁卓文 胡学昱 王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棘突间动态非融合装置Coflex与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探讨Coflex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应用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和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L_(4... [目的]对比分析棘突间动态非融合装置Coflex与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探讨Coflex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应用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和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L_(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oflex组和融合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和MRI片进行测量,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flex组及融合组分别有20及2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随访时间均匹配。两组VAS、ODI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组L_(3、4)节段ROM与手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融合组L_(3、4)节段ROM末次随访(7.38±1.15)°比手术前增加(5.75±0.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L_(3~4)和L_5~S_1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共有4例升高,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共有10例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与融合固定同样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且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间动态稳定 相邻节段退变 椎间融合 非融合
原文传递
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哲 朱超 罗卓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spinalstenosis,TSS)多见于45—65岁的中老年人,慢性发病多见,发病率男多于女,文献报道胸椎管狭窄症男性占病例总数的83.8%。TSS的病理改变常以某一病变为主,同时伴有其他组织结构的退变。导致TSS的常见...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spinalstenosis,TSS)多见于45—65岁的中老年人,慢性发病多见,发病率男多于女,文献报道胸椎管狭窄症男性占病例总数的83.8%。TSS的病理改变常以某一病变为主,同时伴有其他组织结构的退变。导致TSS的常见病因分为两大类:(1)原发性病理因素,包括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椎体后缘离断或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策略 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胸椎间盘突出 后纵韧带骨化 椎体后缘离断 黄韧带骨化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氟化钠对人黄韧带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哲 胡学昱 +3 位作者 罗卓荆 杜俊杰 李新奎 王全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 探讨氟化钠(NaF)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黄韧带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合成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标本来源不同,分为正常黄韧带细胞(NLF)组(取自急性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截... 目的 探讨氟化钠(NaF)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黄韧带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合成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标本来源不同,分为正常黄韧带细胞(NLF)组(取自急性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7例)、退变黄韧带细胞(DLF)组(取自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例)及骨化黄韧带细胞(OLF)组(取自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8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共获得24组传代细胞.取第五代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NaF,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NaF对各组人黄韧带细胞的ALP活性和BGP合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的人黄韧带细胞均可在体外增殖并传代,DLF与OLF组人黄韧带细胞呈多形性表现,并可形成钙结节.体外培养条件下,高浓度(1.0mmol/L)NaF可导致人黄韧带细胞发生中毒反应;低浓度(0.01~0.125 mmol/L)NaF可促进DLF组黄韧带细胞增殖、钙结节形成,ALP活性上调,BGP合成明显增加,而对OLF与NLF组人黄韧带细胞则无明显效应.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低浓度(0.01~0.125 mmol/L)NaF可促进人退变黄韧带细胞的ALP活性增高及BGP合成增加,提示低浓度NaF可能促进人退变黄韧带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氟化钠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原文传递
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吴清涛 王哲 罗卓荆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的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于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COFLEX 棘突间固定 再突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