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田成 王林 +5 位作者 李天清 冯亚非 马翔宇 马真胜 桑宏勋 雷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 探讨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亚急性期(≥5 d)胸腰段(T11至L2)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1 ~44岁,平均33.5岁;骨... 目的 探讨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亚急性期(≥5 d)胸腰段(T11至L2)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1 ~44岁,平均33.5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5例,L111例,L26例.均采用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局部后凸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DI、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中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中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旋转棒技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亚急性期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