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面向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柏桦 张伟 +5 位作者 刘瑞 张晓迪 李文丽 彭洁 张涛 海春旭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在军队变革大背景和医学教育新趋势下,分析我军目前军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军队创新性人才特征、教学方法新特点、优化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军医大学紧贴部队需求,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努力寻求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为军队改革... 在军队变革大背景和医学教育新趋势下,分析我军目前军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军队创新性人才特征、教学方法新特点、优化课程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军医大学紧贴部队需求,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努力寻求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为军队改革教育实施方案、培养新形势下实战型军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实战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军事卫生毒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欣 张晓迪 +2 位作者 廖鼐 王钊 海春旭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在军事卫生毒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着重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信息化教学,以科研为支撑、推进精... 在军事卫生毒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着重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信息化教学,以科研为支撑、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着眼教育国际化、推进双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卫生毒理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对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洁 秦绪军 +2 位作者 陈宏莉 王钊 海春旭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548-550,共3页
探讨了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课前资料准备和实验课中有关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针对课前准备,从实验大纲制定、教材使用与管理、实验备课管理、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心理状态准备、教师语... 探讨了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课前资料准备和实验课中有关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针对课前准备,从实验大纲制定、教材使用与管理、实验备课管理、实验教具准备、教师心理状态准备、教师语言准备六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所应用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培养创新意识教学法分别进行论述。也探讨在军事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即教师应从认真的课前准备、规范的教学程序、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师生互动五方面进行提高,以确保教学准确、高效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卫生毒理学 实验教学 方法
下载PDF
以实践为核心的自由基医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欣 王钊 +2 位作者 张伟 刘瑞 海春旭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自由基医学是一门很有潜力的新兴学科,第四军医大学在研究生教学当中以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自由基医学课程。针对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经过认真的调查、讨论、总结,提出了以实践为核心的自由基医学教学模式改... 自由基医学是一门很有潜力的新兴学科,第四军医大学在研究生教学当中以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自由基医学课程。针对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经过认真的调查、讨论、总结,提出了以实践为核心的自由基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明显提高了研究生自由基医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医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Journal Club和Progress Discussion教学方法在卫生毒理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欣 廖鼐 +3 位作者 张洁舲 于卫华 王钊 海春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954-3957,3970,共5页
本实验室在卫生毒理学研究生培养中开展Journal Club和Progress Discussion教学模式,使研究生耳濡目染地学习国际同行的高水平研究,开阔科研视野,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提高,旨在提高研究生科研选题、文献获取、实践操作、... 本实验室在卫生毒理学研究生培养中开展Journal Club和Progress Discussion教学模式,使研究生耳濡目染地学习国际同行的高水平研究,开阔科研视野,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提高,旨在提高研究生科研选题、文献获取、实践操作、英文阅读与使用等综合能力。5年的实践证明,Journal Club和Progress Discussion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RNAL CLUB PROGRESS DISCUSSION 卫生毒理学 研究生 教学
原文传递
镉暴露致大鼠肾损伤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乐乐 刘江正 +7 位作者 刘萌萌 孔德钦 张涛 于卫华 刘瑞 张晓迪 王欣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化镉(CdCl2)染毒对大鼠肾损伤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0、1、3和5 mg/kg CdCl2染毒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染毒4周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化镉(CdCl2)染毒对大鼠肾损伤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0、1、3和5 mg/kg CdCl2染毒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染毒4周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DHE及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免疫印迹检测SOD1、SOD2、GPx-1、CAT、Bax、Bcl-2以及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镉暴露后大鼠体质量及肾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CdCl2剂量增加,血清BUN含量逐渐增加(r=0.463,P〈0.05);肾脏病理损伤进行性加重,出现肾小球肾小管肿胀,肾小管管2腔狭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堆积于管腔、管腔内可见管型,肾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肿胀、变形、空泡样变程度逐渐加重;肾组织中ROS含量逐渐增加;抗氧化酶SOD2、GPx-1和CAT表达逐渐增加(r依次为0.854、0.975、0.918,P均〈0.05),SOD1表达逐渐减少(r=-0.987,P〈0.05);肾脏组织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在0-3 mg/kg CdCl2处理组逐渐增加(r=0.226,P〈0.05),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逐渐减少(r=-0.85,P〈0.05),Bax/Bcl-2呈剂量依赖性升高(r=0.83,P〈0.05);同时,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也随CdCl2剂量增加而升高(r=0.913,P〈0.05)。结论:不同剂量镉暴露致雄性SD大鼠肾脏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镉暴露导致氧化还原稳态失衡,从而引起氧化应激,进一步引起凋亡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暴露 肾损伤 剂量效应关系 氧化应激 活性氧
下载PDF
高脂诱导BRL-3A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金磊 王帅 +2 位作者 王欣 海春旭 李文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6-50,55,共6页
目的:采用棕榈酸(PA)诱导BRL-3A细胞,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体外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μmol/L)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检测细胞生存率、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的... 目的:采用棕榈酸(PA)诱导BRL-3A细胞,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体外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μmol/L)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检测细胞生存率、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的变化。结果:高浓度PA(200、300、400μmol/L)使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PA(50、100μmol/L)短时间(6和12 h)作用对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浓度PA短时间(6 h)作用于细胞,其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作用24 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均明显下降(P<0.05),100μmol/L的PA处理12 h可降低细胞基础葡萄糖消耗及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且在继续培养至72 h摄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100μmol/L的PA作用12 h可诱导BRL-3A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消耗 葡萄糖氧化酶法
下载PDF
川芎嗪对辐射所致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洁 李玉亮 +2 位作者 吴昊 梁欣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辐射所致小鼠氧化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 Gy全身单次照射小鼠造模,分别于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治疗)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31.2 mg/kg,连续给药10 d,并设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肝组...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辐射所致小鼠氧化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 Gy全身单次照射小鼠造模,分别于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治疗)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31.2 mg/kg,连续给药10 d,并设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总抗氧化力(T-AOC)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60)Co-γ射线照射可显著增加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降低SOD、GSH、GPx的活性(P<0.05),使肝组织T-AOC下降(P<0.05),但对CAT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照射组比较,照射前和照射后给予川芎嗪,均可降低小鼠肝组织MDA含量(P<0.05),使SOD、GSH、GPx的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T-AOC升高(P<0.05),对CAT的活性仍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预防和治疗性用药均可降低辐射所致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辐射 氧化应激 抗氧化
下载PDF
太白楤木皂苷对砷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影娜 章琳 +3 位作者 奚苗苗 崔大江 杨渭临 秦绪军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皂苷对砷暴露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人正常肝细胞HL-7702进行砷暴露及太白楤木皂苷保护处理。砷暴露组用10μmol L-1终浓度的NaAsO2处理,太白楤木皂苷保护组用不同浓度太白楤木皂苷预处理12 h后,再进行砷暴露...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皂苷对砷暴露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人正常肝细胞HL-7702进行砷暴露及太白楤木皂苷保护处理。砷暴露组用10μmol L-1终浓度的NaAsO2处理,太白楤木皂苷保护组用不同浓度太白楤木皂苷预处理12 h后,再进行砷暴露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12 h后收集细胞样品,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重要因子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情况。结果砷暴露可以引起肝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给予不同浓度的太白楤木皂苷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5μg mL-1太白楤木皂苷保护效果最佳。砷暴露可以引起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细胞ROS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氧化损伤产物MDA水平增加,线粒体凋亡途径因子Cyto C和Caspase-3的激活。太白楤木皂苷(5μg mL-1)预处理能够显著拮抗砷暴露引起的细胞上述指标变化。结论砷暴露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发挥其损伤毒性作用。太白楤木皂苷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砷暴露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楤木 皂苷 线粒体 凋亡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磺丁基-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钊 王欣 +5 位作者 杨静 陈宏莉 李文丽 张伟 麻秋伟 海春旭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为提高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同时研究包合过程的机制。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的齐墩果酸的量,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溶解度曲线图,测定包合过程的超分... 目的:为提高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同时研究包合过程的机制。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的齐墩果酸的量,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溶解度曲线图,测定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不同温度下齐墩果酸的相溶解度图均呈现出A_(L)型特点。在25℃,35℃和45℃条件下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分别为5.530,3.353,2.805 L·mol^(-1),热力学参数△H^0为-26.89 kJ·mol^(-1),△S^0分别为-76.36 J·mol^(-1)·K^(-1),△G^0分别为-4.119,-3.356,-2.592 kJ·mol^(-1)。结论: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可自发形成物质的量的比为1:1的包合物。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均有较好的增溶作用,整个包合过程体现为焓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磺丁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超分子包合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甲基化-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的超分子包合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钊 王欣 +5 位作者 杨静 秦旭军 陈宏莉 李文丽 廖鼐 海春旭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为提高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齐墩果酸过程及其相关条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的齐墩果酸的量,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溶解度曲线图,测定包合过程的... 目的为提高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齐墩果酸过程及其相关条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的齐墩果酸的量,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溶解度曲线图,测定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不同温度下齐墩果酸的相溶解度图均呈现出AL型特点。在25,35和45℃条件下甲基化-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分别为6.916,10.39和27.80L.mol-1,热力学参数ΔH0为54.59kJ.mol-1,ΔS0为198.4J.mol-1.K-1,ΔG0分别为-4.555,-6.538和-8.522kJ.mol-1。结论甲基化-β-环糊精与齐墩果酸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均有较好的增溶作用,整个包合过程体现为熵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甲基化-β-环糊精 包合物 超分子包合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红景天、丹参及荷花粉对光气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欣 李文丽 +1 位作者 张晓迪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84-286,290,共4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丹参及荷花粉对光气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红景天、丹参、荷花粉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共5组。阴性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其余各组小鼠给予11.9 mg/L的光气1 min,于染毒后20min,各治疗组... 目的:研究红景天、丹参及荷花粉对光气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红景天、丹参、荷花粉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共5组。阴性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其余各组小鼠给予11.9 mg/L的光气1 min,于染毒后20min,各治疗组小鼠分别以0.01ml/g的红景天、丹参和荷花粉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 h后解剖小鼠取样,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脏MDA及GSH含量及进行血细胞测定。结果:红景天治疗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红景天和丹参治疗组小鼠全血血小板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治疗组小鼠肺脏MDA含量均较阳性对照组降低,其中红景天组最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小鼠肺脏GSH含量均较阳性对照组升高,其中红景天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红景天、丹参和荷花粉均对光气导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红景天的治疗作用优于丹参和荷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 红景天 丹参 荷花粉 氧化损伤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氯气染毒大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琰 张涛 +4 位作者 刘江正 秦绪军 王钊 海春旭 陈宏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氯气导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批,每批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EP处理组,每组各10只,阴性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阳性对照组和EP处理3组给予2...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氯气导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批,每批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EP处理组,每组各10只,阴性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阳性对照组和EP处理3组给予2 536 mg/m的氯气动态染毒,染毒时间为20 min,染毒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EP(40 mg/kg)。染毒后6 h采集肺泡灌洗液,检测TNF-α、IL-1β以及IL-8含量,取肺组织检测核因子NF-κB核转位。于染毒后24 h取肺组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并检测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type-ⅡA secretary phospholipase A2,sPLA2-ⅡA)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氯气染毒6 h后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8含量显著增加(P<0.05),NF-κB核转位显著升高(P<0.05),染毒后24 h肺组织中HMGB1表达以及sPLA2-ⅡA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给予EP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气中毒后启动了早期和晚期炎症反应,引起肺组织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发生。EP处理可有效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气 炎症反应 丙酮酸乙酯 肺组织
下载PDF
Bcl-2蛋白在肿瘤放化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绪军 何伟 海春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肿瘤放化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已建立的大鼠肿瘤放、化疗模型,分别设阴性对60照组、模型组、单纯放(化)疗组、以及放(化)疗+抗氧化剂保护组。放疗大鼠给予肿瘤局部累计剂量47 Gy的Coγ射线照射。化疗大鼠...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肿瘤放化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已建立的大鼠肿瘤放、化疗模型,分别设阴性对60照组、模型组、单纯放(化)疗组、以及放(化)疗+抗氧化剂保护组。放疗大鼠给予肿瘤局部累计剂量47 Gy的Coγ射线照射。化疗大鼠每两日1次给予2 mg/kg阿霉素腹腔注射化疗,连续注射8周。抗氧化剂保护组(安体欣60 mg/kg+Vit E 20 mg/kg+单宁2.5 mg/kg)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1次,放疗实验大鼠连续给药5周,化疗实验大鼠连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分别取放疗靶器官肝组织和化疗靶器官心肌组织,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并对阳性显色进行光密度的量化分析。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对照组的相应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放、化疗组可以显著抑制Bcl-2蛋白在相应靶器官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给予抗氧化剂保护后Bcl-2蛋白的表达较相应单纯放、化疗组显著提高(<0.05)。结论:Bcl-2是肿瘤放、化疗氧化损伤的一个重要靶分子,同时也是一个外源性抗氧化干预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 放疗 化疗 抗氧化剂 靶点 BCL-2
下载PDF
“三落三起”的“自由基” 被引量:2
15
作者 海春旭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7,共2页
研究认为,当地球上出现氧气以后,需氧生物出现。需氧生物进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紫外线照射会打开氧气的共价键,生成适量的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在促进生物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基是指具有不配对电... 研究认为,当地球上出现氧气以后,需氧生物出现。需氧生物进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紫外线照射会打开氧气的共价键,生成适量的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在促进生物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基是指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具有强氧化性。1968年马考德(Mc Cord)和福利多维奇(Fridovich)从牛血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需氧生物 生物进化 紫外线照射 强氧化性 共价键 氧气
下载PDF
线粒体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孝先 刘泽宇 +4 位作者 周庆彪 张晓迪 孔德钦 海春旭 于卫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67-470,475,共5页
炎症反应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不仅担当机体重要的"安全卫士",也是引起绝大多数疾病的"罪魁祸首"。炎症相关的急慢性疾病是临床病例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炎症分子通路复杂,且具体机制尚未阐明,导致炎性相关疾病缺乏... 炎症反应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不仅担当机体重要的"安全卫士",也是引起绝大多数疾病的"罪魁祸首"。炎症相关的急慢性疾病是临床病例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炎症分子通路复杂,且具体机制尚未阐明,导致炎性相关疾病缺乏有效救治措施,给患者造成沉重的身心伤害和医疗费用负担。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与多种炎症信号密不可分,是调控机体炎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炎症过程中线粒体的改变及其参与炎症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炎症 调控机制 自噬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太白楤木皂苷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育 杨沛 +3 位作者 周雪莹 海春旭 秦绪军 李金钢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85-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皂苷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利用其防治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体外化学法检测太白楤木皂苷的总抗氧化能力。在细胞实验中,采用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细胞氧化损伤。设立相应...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皂苷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利用其防治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体外化学法检测太白楤木皂苷的总抗氧化能力。在细胞实验中,采用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细胞氧化损伤。设立相应对照组和药物保护组,给予太白楤木皂苷(5μg/mL)预处理保护,收集样品,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氧化转录因子核呼吸因子2(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2,Nrf2)及其下游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γ-glutamate-cysteine ligase,GCL)的表达水平。结果:太白楤木皂苷体外实验检测总抗氧化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细胞实验中,tBHP可以显著提高细胞ROS水平,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太白楤木皂苷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tBHP诱导的细胞ROS水平。同时发现太白楤木皂苷可以显著拮抗tBHP引起Nrf2及其下游的HO-1、GCL的催化亚基(GCLC)和调节亚基(GCLM)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太白楤木皂苷在化学反应体系及细胞水平,均显现出了抗氧化作用,具有抗氧化防治疾病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楤木 抗氧化 活性氧 皂苷 核呼吸因子2
下载PDF
活性氧调控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师腾瑞 于卫华 +1 位作者 海春旭 秦绪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87-489,492,共4页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而异常细胞增殖是肿瘤等增殖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细胞增殖取决于细胞周期,低剂量的活性氧(ROS)具有信号转导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而异常细胞增殖是肿瘤等增殖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细胞增殖取决于细胞周期,低剂量的活性氧(ROS)具有信号转导和促进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s)、泛素蛋白酶体等机制实现的。ROS通过抑制CKIs活性和泛素化作用,升高cyclinCDK活性,加速细胞通过周期检测点。最终细胞周期时间缩短,表现为ROS的促细胞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下载PDF
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自噬模型的建立及其线粒体应激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师腾瑞 李鸽 +1 位作者 海春旭 秦绪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建立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自噬模型并探讨其中的线粒体应激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用不同浓度(100、200、400、800、1 000μmol/L)t-BHP及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Q或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 目的:建立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自噬模型并探讨其中的线粒体应激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用不同浓度(100、200、400、800、1 000μmol/L)t-BHP及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Q或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处理,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II和p62蛋白水平,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Mito-SOX Red染色流式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BHP剂量≥800μmol/L时可明显诱导L02细胞内LC3-II发生聚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800和1 000μmol/L t-BHP处理可显著增加LC3-II蛋白水平,并降低p62蛋白水平(P均<0.05)。同时线粒体ROS水平在≥400μmol/L t-BHP处理后明显升高,在1 000μmol/L t-BHP处理后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给予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Q或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可有效拮抗t-BHP(1 000μmol/L)处理引起的LC3-II和p62蛋白水平改变。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t-BHP诱导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的自噬模型,证明线粒体ROS介导了此过程的发生,同时p38/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基过氧化氢 自噬 线粒体 活性氧 p38/MAPK
下载PDF
光气中毒致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子 孔德钦 +1 位作者 海春旭 王欣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光气中毒对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给予光气(10 g/m3)动态染毒5 min,构建光气致急性肺损伤模型。染毒后2 h麻醉,采... 目的:研究光气中毒对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给予光气(10 g/m3)动态染毒5 min,构建光气致急性肺损伤模型。染毒后2 h麻醉,采集肺组织样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并测定肺组织线粒体酶复合物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气染毒后,肺湿/干比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存在炎细胞浸润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线粒体明显肿胀,形态改变,甚至固缩溶解,数量减少,线粒体嵴断裂和缺失,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降低(P<0.05)。结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为光气中毒的主要毒作用靶点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光气中毒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气 急性肺损伤 线粒体 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