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珊 阳洪 +2 位作者 蒋祝昌 翁保慧 陈仕检 《右江医学》 2015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日1次,单唾液...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每日1次,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21天。结果治疗第21天后,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1天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21天后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50),为尤瑞克林引起,经停药及补液处理后,血压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联合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安全性
下载PDF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蒋中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8期2958-2959,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带教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教学 内科患者 态度和行为 基础知识 护理理论 护理工作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7
3
作者 蒋中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期3132-3133,共2页
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认真的总结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可防患于未然,保障患者安全,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进行。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与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宗艳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6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意义,证实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传...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意义,证实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入循证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护理2个星期后对比其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即压疮的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丽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近年到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住院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神经内科标准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舒适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评估两组的临床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近年到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住院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神经内科标准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舒适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评估两组的临床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满意度是97.2%,相比对照组的80.6%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神经内科实施舒适护理方案进行辅助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生理康复,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临床满意度,适合加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收集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6
作者 莫文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1期3589-3589,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痰标本留取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我科58例患者痰标本留取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不能配合、宣传指导不够、标本污染、护士未掌握深部吸痰方法。通过强化医护人...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痰标本留取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我科58例患者痰标本留取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不能配合、宣传指导不够、标本污染、护士未掌握深部吸痰方法。通过强化医护人员责任心、重视对患者的宣教、训练护士深部吸痰操作技巧等措施,痰标本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时,要仔细分析可能影响痰液收集的原因,根据其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痰标本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痰标本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的神经梅毒1例
7
作者 田鸿福 刘佳佳 +1 位作者 张汉卿 邱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5-256,314,315,共4页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髓实质、脑血管、脑脊膜损害的一组神经系统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引起全身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的表现。本文报道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听力下降伴皮疹30 d, 加重伴反应迟钝7 d”于2021年1月23日入院。患者于30 d前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耳鸣、走路不稳,躯干及四肢皮疹,无视物旋转、恶心不适,当时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视物旋转 全身性损害 临床综合征 脑脊髓 听力下降 脑脊膜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楼小亮 席秋江 +3 位作者 胡雪勇 李晓萍 范华 谭建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应用TTC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d、7 d、14 d、21 d神经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Brdu平均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荧光强度测定及治...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应用TTC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d、7 d、14 d、21 d神经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Brdu平均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荧光强度测定及治疗后的影响。结果 1除假手术组外,模型对照组、养血清脑低剂量组和养血清脑高剂量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不一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第3、7、14、21天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Brdu阳性细胞或Nestin阳性细胞其平均荧光强度值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高剂量组Brdu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促进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MCAO模型大鼠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血清Lp-PLA_2含量对早期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渭芳 苏岑 +1 位作者 赵康仁 任乃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浓度在早期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和筛查价值。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2个月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标准,将其分为DPN组...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浓度在早期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和筛查价值。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2个月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标准,将其分为DP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分别检测其血清Lp-PLA_2等血脂含量。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Lp-PLA_2的诊断价值,并找出合适的截断点。结果:DPN组血清Lp-PLA_2浓度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t=-3.772,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P=0.001),说明Lp-PLA_2对DPN的诊断有意义,且当Lp-PLA_2浓度为133.50 ng/m L时最具有DPN诊断意义。结论:血清Lp-PLA_2浓度可能预测DPN,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下载PDF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清除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敏 韦真理 +4 位作者 唐开奖 覃学勇 陈达 黄向阳 潘丽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43-294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清除尿毒症毒素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P)3组,患者每4周进行1次生化检测,并观察12周,比较各组尿毒症毒素血肌... 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清除尿毒症毒素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P)3组,患者每4周进行1次生化检测,并观察12周,比较各组尿毒症毒素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以及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比较自主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结果在清除尿毒症毒素方面,3组治疗前后S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TH和β2MG在HD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HDF组治疗12周PTH和β2MG与HD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组治疗8周PTH及β2MG与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PTH及β2MG与H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SR变化:HD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治疗12周,HDF组上下肢潜伏期明显下降,振幅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上下肢潜伏期下降,振幅上升,与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H、β2MG水平与SSR的各项检测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PTH及β2MG;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可能与中分子和小分子蛋白毒素在体内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治疗 尿毒症毒素 自主神经病变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云茜 杨晓平 +2 位作者 罗丽华 刘姚 王建林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皮肤交感反应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阳洪 佘军红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8期2822-2825,共4页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了解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神经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在此就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规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肌电图、运动单位估数等神经肌电图检查...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了解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神经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在此就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规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肌电图、运动单位估数等神经肌电图检查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肌电图 肌电图
下载PDF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腹角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步亮 尹昭 +3 位作者 李明 杨力 郭泽云 王廷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2,22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t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NT-4)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染4种神经因子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脊髓...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t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NT-4)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染4种神经因子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胞核,BDNF、NT-4与NT-3主要分布于胞浆。htSCI前后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BDNF、NGF与NT-3的3 d在损伤尾侧段脊髓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BDNF与NGF的14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T-3与NT-4的14 d^21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BDNF7~21 d以及NGF14 d的健侧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分别多于相应的伤侧。结论:内源性BDNF、NGF、NT-3、NT-4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BDNF和NGF在健侧表达的增加说明健侧代偿功能的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神经营养因子-4 脊髓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脑心通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宏武 周征成 +2 位作者 楼小亮 李晓萍 席秋江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990-993,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脑心通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M...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脑心通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MCAO+脑心通胶囊低剂量组;MCAO+脑心通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再按照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d、第7d、第14d和第21d 4个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实验鼠在缺血再灌注后4个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具有差异(P<0.01);不同剂量脑心通组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心通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TC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第7d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最大;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脑心通实验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对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验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减轻梗死体积有促进作用,但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药物剂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评分 梗死体积 脑心通胶囊
下载PDF
交感皮肤反应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钢 潘丽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0,共2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与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除主要表现运动及感觉障碍外,自主神经损害也很常见。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自主神经损害 交感皮肤反应 诊断价值 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查对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征成 楼小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s,FABP)家族是由一组多源性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组成,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s,FABP)家族是由一组多源性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组成,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心、肝、小肠、脂肪、脑、骨骼肌等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可以作为心肌梗死诊断、预后的敏感、有效生化标志物.亦有研究提示H-FABP可以作为脑梗死诊断、预后等判断的生化标志物。近年来对于H-FABP的研究更进一步揭示H.FABP可能与痴呆、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相关。本文就H—FABP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状况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脑卒中 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痴呆
下载PDF
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倩倩 阳洪 +3 位作者 石胜良 韦柠琳 陈仕检 林保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Aβ_(1-42)海马注射建立AD模型,以他克莫司(FK506)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免疫组化以及明胶酶谱...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Aβ_(1-42)海马注射建立AD模型,以他克莫司(FK506)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免疫组化以及明胶酶谱技术检测海马区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1),MMP-9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FK506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其海马区MMP-9基因转录减少、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抑制CaN激活可改善AD症状,可能与影响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钙调神经磷酸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通过NMDA受体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鑫 吕达平 +1 位作者 姚明 陈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NMDA受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VO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15 s/15 s,3c...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NMDA受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VO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将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15 s/15 s,3cycle)(IP组)、NMDA受体阻滞剂MK-801预处理组(IP+MK-801组)、NR2B选择性受体阻滞剂ifenprodil预处理组(IP+ifenprodil组),以水迷宫、旷场实验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其对行为学的影响,以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全脑缺血组大鼠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增加,旷场试验评分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更低,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每250μm存活神经元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改变均被MK-801阻断,与缺血后处理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P+ifenprodil组的表现与缺血后处理组未见差异。结论 NMDA受体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全脑缺血 NMDA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阳洪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植物神经 SSR 皮肤电流反应 GSR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阳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及波幅(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SSR总异常率为66.1%(37例)。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SSR异常率为8.9%(5例)。结论 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