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易”文化探析
1
作者 黄培冬 方佳 +1 位作者 管遵惠 王花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5-1618,共4页
中医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中医学理论体系受《易经》理论影响深远。基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受《易经》理论影响,而蕴含了丰富的易学思想。文章从管氏经验穴、管氏针刺手法、管氏针灸临床诊治... 中医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中医学理论体系受《易经》理论影响深远。基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受《易经》理论影响,而蕴含了丰富的易学思想。文章从管氏经验穴、管氏针刺手法、管氏针灸临床诊治三方面入手,探析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临床实践中所积累的易学思想,有利于理解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周易理论 《易经》 中医文化 学术流派
原文传递
管遵惠针刺手法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管傲然 管薇薇 +6 位作者 丁丽玲 王苏娜 李群 郭翠萍 黄培冬 王祖红 易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管遵惠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管正斋的学术思想,提炼和践行了管氏针灸的传承理念,形成了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现将管遵惠教授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探讨分析如下。 1管氏下针十法 "下针十法"包括进、退、捻、留、捣、弹、... 管遵惠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管正斋的学术思想,提炼和践行了管氏针灸的传承理念,形成了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现将管遵惠教授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探讨分析如下。 1管氏下针十法 "下针十法"包括进、退、捻、留、捣、弹、搓、努、盘、飞,是管氏针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明代高武的"神针八法"(安神定志、按穴进针为一法,龙虎交战为二法,随咳进针为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刺法 手法特点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管氏脊椎九宫穴临床验案举隅
3
作者 刘艳昭 杨如秋 +4 位作者 王艳梅 胡龄烨 马家珺 窦春梅 管遵惠(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4期90-92,共3页
管氏脊椎九宫穴是一组极具特色的集合穴,是管氏针灸流派根据脊椎病变部位按八卦方位图所确定的穴位,并以“洛书九宫数”施行。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椎的病变,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肌劳损,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等... 管氏脊椎九宫穴是一组极具特色的集合穴,是管氏针灸流派根据脊椎病变部位按八卦方位图所确定的穴位,并以“洛书九宫数”施行。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椎的病变,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肌劳损,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等疗效显著。文章将通过介绍脊椎九宫穴的取穴方法、针刺方法、针刺要领及临床应用,并附该集合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病案举隅。探析脊椎九宫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脊椎病变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九宫穴 脊椎病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管氏针灸传承脉络与学术特色 被引量:9
4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郭翠萍 陈思翠 王艳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93-4096,共4页
管氏针灸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山东,发展于近代云南。文章梳理了管氏针灸五代传承脉络,简介五代传人管家岱、管庆鑫、管正斋、管遵惠、管遵信、管傲然、管薇薇学术成就;阐述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传承理念;简介学术团队现状;简述... 管氏针灸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山东,发展于近代云南。文章梳理了管氏针灸五代传承脉络,简介五代传人管家岱、管庆鑫、管正斋、管遵惠、管遵信、管傲然、管薇薇学术成就;阐述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传承理念;简介学术团队现状;简述管氏舌针疗法、过梁针法、热针疗法、蜂针经穴疗法、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6种特色诊疗技术,展示管氏针灸学术流派150年传承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传承脉络 学术思想 传承理念 学术团队 诊疗技术 学术特色
原文传递
管氏子午流注针法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3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苏娜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15-2119,共5页
文章简述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源流与发展,论述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学术的基本观点;管氏增加“同宗交错”“母子填充”内容,创制五环子午流注环周图,制作了“子午流注逐日对时和互用取穴表”;总结出中医学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等9项内容... 文章简述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源流与发展,论述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学术的基本观点;管氏增加“同宗交错”“母子填充”内容,创制五环子午流注环周图,制作了“子午流注逐日对时和互用取穴表”;总结出中医学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等9项内容是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归纳了经络辨证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主要辨证方法,选择开穴配穴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恰当的补泻手法是子午流注获得疗效的重要条件,提出提高子午流注针灸临床疗效五要素,阐述了管氏针灸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子午流注 临床运用 创新发展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针灸“飞经走气”手法的学术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6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艳梅 郭翠萍 李群 陈思翠 何文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3,共5页
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首次提出"飞经走气":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4种针法的操作方法,有通关过节、运行气血的作用。管氏针灸五代相传,针刺手法自成体系;文章简介管氏针刺手法渊源,论述管氏针灸"飞经走... 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首次提出"飞经走气":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4种针法的操作方法,有通关过节、运行气血的作用。管氏针灸五代相传,针刺手法自成体系;文章简介管氏针刺手法渊源,论述管氏针灸"飞经走气"手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的适应证及手法操作;分析管氏"飞经走气"手法的改进创新和临床特点,结合病案举例,阐述管氏针灸"飞经走气"手法的临床经验,探讨管氏针灸学术流派针刺手法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学术流派 管氏针灸 飞经走气
原文传递
管氏针刺手法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祖红 李莉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59-5362,共4页
简介管氏针刺手法之渊源,阐述管氏针刺手法体系内涵,包括:管氏针刺手法十要,管氏下针十法,管氏乾坤午阴针法,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管氏太极纯真补泻法-烧山火、透天凉,管氏飞经走气四法,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管氏特殊补泻手法。分析了管氏针... 简介管氏针刺手法之渊源,阐述管氏针刺手法体系内涵,包括:管氏针刺手法十要,管氏下针十法,管氏乾坤午阴针法,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管氏太极纯真补泻法-烧山火、透天凉,管氏飞经走气四法,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管氏特殊补泻手法。分析了管氏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论述了管氏针刺手法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针刺手法 体系内涵 学术特点 传承发展
原文传递
管氏补泻手法学术特点 被引量:15
8
作者 管遵惠 管傲然 +3 位作者 管薇薇 丁丽玲 王艳梅 郭翠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3-555,共3页
文章简述管氏针刺手法之渊源,阐述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与“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版本的《针灸学》单式补泻手法作了比较分析,探讨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的学术特点。
关键词 管氏针灸 基础补泻 针刺手法 学术特点
原文传递
管氏舌针疗法的创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李群 王祖红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46-6550,共5页
舌针疗法,是用毫针刺激舌体上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方法;《黄帝内经》已有舌针治病的记载。文章简介舌针源流、管氏舌针疗法的创立与发展;论述舌针的理论,阐述管氏舌穴分布的《易经》理论依据,介绍管氏基础舌穴的名称及主治、管... 舌针疗法,是用毫针刺激舌体上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方法;《黄帝内经》已有舌针治病的记载。文章简介舌针源流、管氏舌针疗法的创立与发展;论述舌针的理论,阐述管氏舌穴分布的《易经》理论依据,介绍管氏基础舌穴的名称及主治、管氏舌针针刺手法、管氏舌针的配穴方法、舌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绍管氏舌针临床应用经验,探讨管氏舌针的渊源和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舌针 学术渊源 舌针理论 舌穴刺法 临床应用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概要 被引量:2
10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祖红 李莉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75-4778,共4页
文章介绍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阐述经络辨证的临床意义;论述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辨证为纬;经络辨证的整体内涵还包括:奇经八脉经络辨证,十二经别经络辨证,十五络脉经络辨证,十二经筋经络辨证,十二皮部经络辨证;... 文章介绍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阐述经络辨证的临床意义;论述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辨证为纬;经络辨证的整体内涵还包括:奇经八脉经络辨证,十二经别经络辨证,十五络脉经络辨证,十二经筋经络辨证,十二皮部经络辨证;提示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经络辨证五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 主要方法 整体内涵 五要素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过梁针的学术特点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3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黄培冬 王艳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7-271,共5页
管氏过梁针取穴以奇穴为主,用穴少而精,刺法以"深""透""动""应"为特点。文章简论管氏过梁针的渊源,介绍管氏过梁针的针刺方法、管氏过梁针常用的24个特定奇穴,结合病案论述管氏过梁针治疗癔症... 管氏过梁针取穴以奇穴为主,用穴少而精,刺法以"深""透""动""应"为特点。文章简论管氏过梁针的渊源,介绍管氏过梁针的针刺方法、管氏过梁针常用的24个特定奇穴,结合病案论述管氏过梁针治疗癔症性瘫痪、精神病、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等疑难病证的临床经验,探讨管氏过梁针的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过梁针法 特定奇穴 临床经验 学术特点
原文传递
管氏蜂针经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5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苏娜 徐杰 陈思翠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1544,共4页
文章简述蜂针经穴疗法的渊源;介绍蜂针经穴疗法操作常规:蜂毒过敏试验、蜂针循经散刺法、蜂针经穴直刺法、活蜂经穴螫刺法,阐述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蜂毒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疗疗程;论述蜂针经穴疗法的适应证和... 文章简述蜂针经穴疗法的渊源;介绍蜂针经穴疗法操作常规:蜂毒过敏试验、蜂针循经散刺法、蜂针经穴直刺法、活蜂经穴螫刺法,阐述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蜂毒注射液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疗疗程;论述蜂针经穴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提示出现不良反应或超敏反应的处理措施;讨论蜂针经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病证临床应用体会,探讨蜂毒的药理及治疗作用;论述管氏蜂针经穴疗法的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蜂针经穴疗法 操作方法 临床经验 学术特点
原文传递
管氏热针疗法的创新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黄培冬 徐杰 谭保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89-7192,共4页
文章总结了管氏热针疗法的学术经验。介绍了热针仪的设计原理、热针的渊源及理论根据、GZH型热针仪的特点及热针疗法治疗漏肩风、哮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探讨了热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热针对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 文章总结了管氏热针疗法的学术经验。介绍了热针仪的设计原理、热针的渊源及理论根据、GZH型热针仪的特点及热针疗法治疗漏肩风、哮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探讨了热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热针对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能显著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神经根的受压状态,一定程度的改善和修复受损的坐骨神经。热针对凝血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动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热针疗法 GZH型热针仪 临床运用 作用机制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灵龟八法的传承与临床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4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陈思翠 王苏娜 黄培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87-3292,共6页
灵龟八法是以八脉八穴为主的一种按时开穴的古代针灸治疗方法。文章论述灵龟八法的定义,灵龟八法的组成内容:奇经八脉、八脉八穴、九宫八卦,阐述了八脉八穴与九宫八卦的关系;介绍了灵龟八法查表开穴法,结合临床案例,论述了灵龟八法的临... 灵龟八法是以八脉八穴为主的一种按时开穴的古代针灸治疗方法。文章论述灵龟八法的定义,灵龟八法的组成内容:奇经八脉、八脉八穴、九宫八卦,阐述了八脉八穴与九宫八卦的关系;介绍了灵龟八法查表开穴法,结合临床案例,论述了灵龟八法的临床运用;阐述管氏灵龟八法传承发展的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灵龟八法 临床运用 传承发展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两仪生化六法针刺手法探微 被引量:12
15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6 位作者 管傲然 王艳梅 丁丽玲 陈思翠 郭翠萍 吕晓莉 车艳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275,共4页
文章阐述了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的源流,论述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的适应证与手法操作,分析阳中隐阴、阴中隐阳、龙虎交战、子午捣臼、龙虎升降、凤凰展翅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结合典型病案举例,阐述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两仪生化六法的手法特点和临... 文章阐述了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的源流,论述管氏两仪生化六法的适应证与手法操作,分析阳中隐阴、阴中隐阳、龙虎交战、子午捣臼、龙虎升降、凤凰展翅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结合典型病案举例,阐述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两仪生化六法的手法特点和临床应用,探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两仪生化六法 学术特点 名医经验 管氏针灸 学术流派
原文传递
管氏太极纯真补泻法——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5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王艳梅 何文浩 陈思翠 郭翠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48-5351,共4页
《黄帝内经》提出针刺可以产生针下热、凉的感觉,奠定了针灸手法烧山火、透天凉的理论基础。文章简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源流及发展,阐述《针灸大成》等代表作的学术经验;论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适应证;分述行降阴法、捻转手法、慢... 《黄帝内经》提出针刺可以产生针下热、凉的感觉,奠定了针灸手法烧山火、透天凉的理论基础。文章简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源流及发展,阐述《针灸大成》等代表作的学术经验;论述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适应证;分述行降阴法、捻转手法、慢提紧按、行九阳数、随而济之、行震刮术、呼吸补泻、针孔处理等管氏烧山火八步操作法和管氏透天凉手法,结合病例阐述了管氏手法的临床运用及学术特点;探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补泻手法 烧山火 透天凉 学术经验
原文传递
管氏针灸配穴处方学概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5 位作者 管傲然 丁丽玲 郭翠萍 黄培冬 李莉 王艳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77-5980,共4页
简介针灸施治法则、针灸处方六原则、针灸取穴三要;论述管氏针灸常用15种配穴法:三部配穴法、俞募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十二经表里配穴法、阴阳配穴法、接经配穴法、主客原络配穴法、郄会配穴法、刚柔配穴法、九宫配穴法、上下配穴法、... 简介针灸施治法则、针灸处方六原则、针灸取穴三要;论述管氏针灸常用15种配穴法:三部配穴法、俞募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十二经表里配穴法、阴阳配穴法、接经配穴法、主客原络配穴法、郄会配穴法、刚柔配穴法、九宫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五行输配穴法、肢末配穴法、本经配穴法、一经连用或数经互用配穴法;阐述管氏针灸配穴处方学的学术特点,探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针灸 施治法则 处方原则 取穴三要 配穴方法 学术特色
原文传递
管氏舌针为主治疗灼口综合征20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苏娜 谢苏娟 王祖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5-696,共2页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配合循经取穴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管氏舌针为主,取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等,配合通里、太溪、太冲、三阴交等循经取穴,每日针1次,共治疗10次。结果: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0%;...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配合循经取穴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管氏舌针为主,取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等,配合通里、太溪、太冲、三阴交等循经取穴,每日针1次,共治疗10次。结果: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0%;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0±1.49vs 3.55±2.11,P<0.01)。结论:管氏舌针为主治疗灼口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患者舌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 管氏舌针
原文传递
十二经筋理论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管傲然 管薇薇 +4 位作者 丁丽玲 王苏娜 王祖红 黄培冬 管遵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8期53-55,共3页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循行、分布、病候及作用等,都着重于“筋肉”,所以称为“经筋”.1 十二经筋的特点1.1 经筋的循行特点,是只在四肢、躯体和胸郭、腹腔,并不入属内脏,突出了经络系统在体表的组织功能.它...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循行、分布、病候及作用等,都着重于“筋肉”,所以称为“经筋”.1 十二经筋的特点1.1 经筋的循行特点,是只在四肢、躯体和胸郭、腹腔,并不入属内脏,突出了经络系统在体表的组织功能.它与十二经脉或内或外;十二经别之着重内部脏腑的循行方式,均不相同.1.2 经筋的分布特点,可概括为“结聚散络”.“结”,是指经筋的结合,多在关节、肌肉部位.“聚”,是指经筋的聚拢,主要指肌腱部位.“散”,是指经筋的散布,主要指肌肉纹理部位.“络”,是指经筋的联缀作用,约束四肢百骸,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筋 作用意义 经络辩证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十二经别理论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傲然 管薇薇 +4 位作者 丁丽玲 李群 郭翠萍 王苏娜 管遵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1-3,共3页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整体循行通路以外,另行深入体腔的分支,又与一般经脉不同,所以称为“别行之正经”,简称“经别”。现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临床运用十二经别理论的学术经验整理简介如下。
关键词 十二经别 名医经验 经络辨证 临床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