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术:附45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2 位作者 张涛 李炳健 徐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 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窄1例。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死亡1例,为老年外伤性回肠破裂,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小肠 浆肌层吻合 空肠吻合 回肠吻合
下载PDF
腹腔镜配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涛 凌亚菲 郭建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1,2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在腹腔镜下将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总管高位切开至左右肝管汇合部,显露左右肝管的开口,在腹腔镜监视下取石。结果中转开腹1例(1.6%);55例(87.3%)术后仍有残石,需要1~4次胆道镜取石。结石完全...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在腹腔镜下将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总管高位切开至左右肝管汇合部,显露左右肝管的开口,在腹腔镜监视下取石。结果中转开腹1例(1.6%);55例(87.3%)术后仍有残石,需要1~4次胆道镜取石。结石完全清除56例(88.9%)。术后胆漏8例(12.7%),经腹腔引流治愈。51例(80.0%)随访1.5~5.0年,优43例(84.3%),良7例(13.7%),差1例(2.0%)。结论腹腔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肝总管高位切开的方法较好地显露一、二级胆管,甚至三级胆管,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结石取出,配合胆道镜可使残余结石率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凌亚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9-770,77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6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8例(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6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8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5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3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21例(65.6%),电凝止血9例(28.1%),中转开腹止血2例(6.3%),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正确地辨认、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及分支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出血
下载PDF
PRIM1干扰慢病毒载体构建
4
作者 卢海 江金群 孟镔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目的构建PRIM1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载体,供后续深入研究PRIM1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机制。方法以PRIM1基因为模板,按照RNA序列设计原则,完成RNA干扰靶点设计后,构建RPIM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成含干扰序列的单链DNA oligo,退火配对产生双链DNA;... 目的构建PRIM1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载体,供后续深入研究PRIM1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机制。方法以PRIM1基因为模板,按照RNA序列设计原则,完成RNA干扰靶点设计后,构建RPIM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成含干扰序列的单链DNA oligo,退火配对产生双链DNA;随后通过其两端酶切位点直接连入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将连接产物转入制备好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重组子,送测序验证,对测序结果比对正确的克隆进行质粒抽提。结果对RNA序列设计软件评估后选取的干扰靶点序列,经过退火配对得到具有带黏性末端的双链的DNA; Age I和EcoRI双酶切使GV115载体线性化;双链DNA oligo与线性化的载体连接的产物经PCR扩增后的序列与目标序列完全一致,获得测序结果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结论以PRIM1基因为模板,按照载体设计构建常规方法成功构建PRIM1干扰慢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慢病毒 干扰 PRIM1基因 肿瘤
下载PDF
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在余肝体积不足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淑牖 黄从云 +7 位作者 王许安 张有用 王建伟 许斌 洪德飞 李江涛 刘颖斌 蔡秀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TBPVE)在余肝体积(FLR)不足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3家医院接受TBPVE治疗的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8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51.9岁(范围:18~79岁)。HB... 目的探讨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TBPVE)在余肝体积(FLR)不足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3家医院接受TBPVE治疗的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8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51.9岁(范围:18~79岁)。HBV阳性101例,其中合并门静脉高压症27例。按照是否合并乙肝、是否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分层分析。统计FLR增生情况、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不手术的患者采用TBPVE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BPVE后第7天和第14天FLR平均增生率分别为56.2%和57.8%。合并乙肝组患者和无乙肝组患者TBPVE后第7天的FLR增生率分别为(55.0±27.3)%和(57.8±20.9)%,第14天的分别为(57.3±24.6)%和(58.3±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5、0.801,P=0.373、0.447)。联合TACE组和未联合TACE组患者TBPVE后第7天的FLR增生率分别为(62.3±26.3)%和(48.8±20.6)%,第14天的分别为(64.4±25.0)%和(55.2±2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88、1.097,P=0.077、0.257)。53例患者实施后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1/53),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9%(1/53),术后1年和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5%和64.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7%和40.6%,其中合并乙肝组和无乙肝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联合TACE治疗组和未行TACE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1年和3年的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7例TBPVE联合TACE治疗后未进行手术的患者的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1%和53.7%。结论TBPVE可以安全有效地在短期内促进FLR增生达到手术要求;同时联合TACE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手术患者或无法手术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结果 末梢门静脉栓塞技术 余肝体积不足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文传递
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除术——胰头癌根治术的新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彭淑牖 李江涛 +7 位作者 秦仁义 刘颖斌 洪德飞 王建伟 王敏 吴文广 黄从云 谭志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7-441,共5页
目的总结评价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新策略——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除术(RRRLLL)。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单位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33例胰头癌患者采用RRRLLL的手术方式和临床资料。结果133例患者中,门静脉一肠系膜上... 目的总结评价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新策略——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除术(RRRLLL)。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单位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33例胰头癌患者采用RRRLLL的手术方式和临床资料。结果133例患者中,门静脉一肠系膜上静脉血管侧壁切除修补和静脉切除端端吻合重建39例。平均手术时间288min,平均出血量454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6.2d,平均术后住院日13.2d。31例(23.3%)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7例,胰漏(A级)6例,切口感染5例,胃排空障碍5例,胆漏4例,术后出血4例,术后腹泻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RRRLLL明确了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三维清扫空间范围,易于安全操作,是胰头癌切除理念的更新,对提高胰头癌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全系膜切除 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 除术
原文传递
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从云 王建南 +3 位作者 彭淑牖 张涛 李秉健 徐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将中国家兔分成浆肌层吻合组、2层吻合组、1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行1处吻合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处回肠和2处结肠的端端吻合。术后第3、7天,测定吻合口爆破压(ABP)和... 目的探讨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将中国家兔分成浆肌层吻合组、2层吻合组、1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行1处吻合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处回肠和2处结肠的端端吻合。术后第3、7天,测定吻合口爆破压(ABP)和羟脯氨酸(HP)含量。结果术后第7天,浆肌层吻合组各吻合口ABP均高于其他3组(P〈0.05,P〈0.01);HP含量高于2层吻合组(P〈0.05)。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肌层吻合 家兔 吻合口爆破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