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NF-γ、sIL-2R、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高明 杨慧林 +2 位作者 王智 阎雄 代鸿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2650-26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2(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58例良性肝病患...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12(IL-1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58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及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并分析血清INF-γ、sIL-2R、IL-12水平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血清INF-γ、IL-12水平低于Ⅱ期组及Ⅰ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Ⅲ期组sIL-2R水平高于Ⅱ期组及Ⅰ期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治疗前,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原发性肝癌存活组血清INF-γ、IL-12水平高于死亡组,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INF-γ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sIL-2R为0.880,IL-12为0.787,指标联合测定预测原发性肝癌预后的AUC为0.931。结论INF-γ、sIL-2R、IL-12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以上指标能够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且可作为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干扰素-Γ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介素-12
下载PDF
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与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代鸿华 王智 +2 位作者 阎熊 袁洪胜 杨慧林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49-651,6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与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减黄治疗的68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支架组)38例,胆肠吻合术(胆肠组)30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与胆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减黄治疗的68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支架组)38例,胆肠吻合术(胆肠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肝功能的变化、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F=8.642~42.011,P〈0.001)。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胆肠组,差异有显著性(t=2.151,χ^2=4.218,P〈0.05);但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与胆肠吻合术均能有效解除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但经皮胆管支架置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胆管肠吻合术 胆汁淤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LncRNA DILC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绍平 徐怡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33-3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ILC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胆囊癌组)和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对照组)中胆囊癌细胞GBC-SD和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中DILC基因表达水平。以DILC表达量...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ILC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胆囊癌组)和3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对照组)中胆囊癌细胞GBC-SD和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中DILC基因表达水平。以DILC表达量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胆囊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比较这2组临床病理特征。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通过转染DILC siRNA下调GBC-SD细胞中DILC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胆囊癌组DILC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BC-SD细胞DILC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HGBEC细胞(P<0.05)。高表达组T分期为T3—T4期、TNM分期为Ⅲ—Ⅳ期的占比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T分期(T3—T4)、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DILC高表达是胆囊癌患者不良预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转染DILC siRNA后,GBC-SD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01)。结论DILC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分期和生存预后有关。DILC可以促进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绍平 代洪华 袁洪胜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S0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15年6月一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收入治疗时间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各20例,... 目的探究分析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15年6月一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收入治疗时间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各2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捆绑式吻合技术,优化组患者采取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优化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管拔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皆优于常规组,且优化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优化各项手术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还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被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 捆绑式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