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尼族沟渠文化研究——以红河哀牢山区座洛村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六金 王亚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6,共3页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专门从事梯田农耕,而沟渠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县座洛村的实例表明,沟渠的建造极为艰辛,一般遵循谁建造、谁拥有权属的原则。沟渠由专人管理并有一定报酬。沟水分配有4种方式,如果出现偷水行为,有约定的习惯...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专门从事梯田农耕,而沟渠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县座洛村的实例表明,沟渠的建造极为艰辛,一般遵循谁建造、谁拥有权属的原则。沟渠由专人管理并有一定报酬。沟水分配有4种方式,如果出现偷水行为,有约定的习惯法给予严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哈尼族 沟渠文化 梯田文化
下载PDF
国际哈尼/阿卡支系谱系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六金 李思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谱系 支系 国际 语言形态 文化习俗 宗教信仰 神话传说 约定俗成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义强 李凯冬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9-281,共3页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族 梯田
下载PDF
灵物、祭祀与治疗:红河哈尼族茶文化习俗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义强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7,共3页
作为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哈尼族种茶历史极为悠久,这其中最有名的即是为世人所熟知的野生茶树王和人工栽培茶树王,它们均生长和被发现于云南哈尼族聚居的西双版纳自治州境内的原始热带森林和哈尼山寨之中,前者为1961年勐海县哈... 作为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哈尼族种茶历史极为悠久,这其中最有名的即是为世人所熟知的野生茶树王和人工栽培茶树王,它们均生长和被发现于云南哈尼族聚居的西双版纳自治州境内的原始热带森林和哈尼山寨之中,前者为1961年勐海县哈尼人发现,树龄约有一千七百余年,后者树龄也接近九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文化习俗 种茶 红河 治疗 祭祀 野生茶树 人工栽培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生态特征与传统农耕仪礼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义强 马岑晔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6-288,共3页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的元阳、绿春、金平、红河等哈尼山乡,是古老的山地农耕民族哈尼族人民千百年来辛勤开拓的农业文化遗产。据估计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89万亩,梯田级数最多者达3700多级,从河谷到山头依山...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的元阳、绿春、金平、红河等哈尼山乡,是古老的山地农耕民族哈尼族人民千百年来辛勤开拓的农业文化遗产。据估计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89万亩,梯田级数最多者达3700多级,从河谷到山头依山而列的层层梯田,蜿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绵延不绝,景色壮丽,堪称人类农耕文明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文化遗产 梯田 红河 生态特征 农业 传统 云南省
下载PDF
仪式、象征与宗教艺术遗产——红河哈尼族叫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义强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传统的宗教仪式治疗在哈尼族生活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云南红河哈尼族"所拉枯"叫魂仪式的调查、描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哈尼族传统灵魂观、疾病观、宗教仪式疗法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紧密相关。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 传统的宗教仪式治疗在哈尼族生活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云南红河哈尼族"所拉枯"叫魂仪式的调查、描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哈尼族传统灵魂观、疾病观、宗教仪式疗法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紧密相关。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网络来诠释治疗仪式,可以帮助理解哈尼族传统仪式治疗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发生作用的机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哈尼族的巫师是地方社会知识体系的讲叙者、见证者和无形口述遗产的活态传承人。巫师的叫魂仪式也是一种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和民族宗教艺术,值得学术界研究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叫魂仪式 宗教艺术 人类学
下载PDF
国际哈尼/阿卡历史源流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六金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9,共6页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可寻。[1]1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中上游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少部分迁徙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和泰缅边境地区。文章不仅阐释了国内外哈尼/阿卡族的历史族称,而且揭示了历史迁徙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哈尼/阿卡 历史源流 民族名称 历史迁徙
下载PDF
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异同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俄多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8,共4页
哈尼阿卡人分布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是跨境民族。其中分布在中泰两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流文化的渗透,各自都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差异。本文从生活习惯、意识形态、语言使用、取名特点、寨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 哈尼阿卡人分布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是跨境民族。其中分布在中泰两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流文化的渗透,各自都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差异。本文从生活习惯、意识形态、语言使用、取名特点、寨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其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对促进两国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 阿卡人 文化 异同
下载PDF
中国边疆农民60年耕地变迁探究——以云南省红河县大科寨哈尼村为例
9
作者 杨六金 龙庆华 +1 位作者 王亚军 俄多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笔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哈尼族村寨农民土地、人口、生产生活等变迁情况调查中发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该村农民土地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迁。本文重点阐释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该地区第一次农民土地改革,此次土地... 笔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哈尼族村寨农民土地、人口、生产生活等变迁情况调查中发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该村农民土地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迁。本文重点阐释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该地区第一次农民土地改革,此次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贫下中农无偿分到了土地,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文中除阐释第一次土地改革外,还揭示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边疆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虽然比原来减少,但农民人均经济收入比原来提高了百倍,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有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变迁 红河县大科寨 哈尼族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哈尼/阿卡农耕文化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六金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69-72,共4页
人类农耕文化是先人的智慧和结晶,也是先人的伟大创造。哈尼/阿卡①农耕文化是在原始采集、狩猎、游牧、游耕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这些独特的农... 人类农耕文化是先人的智慧和结晶,也是先人的伟大创造。哈尼/阿卡①农耕文化是在原始采集、狩猎、游牧、游耕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这些独特的农耕文化,在世界农耕文明的史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的农耕文化若能传之后世,也会成为后世的文化遗产。东南亚是梯田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而哈尼/阿卡先民是梯田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云南与中南半岛哈尼/阿卡人从原始采集到梯田农耕文化的创造、利用和发展历程,同时揭示哈尼/阿卡人梯田农耕文化管理系统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阿卡 农耕文化 探析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对邻国边民的影响研究——以越南、老挝、缅甸哈尼族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六金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16,共5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外交工作极为困难,复杂的外交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大门,特制定了不分国大国小,互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略别国,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外交政策。中国政...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外交工作极为困难,复杂的外交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大门,特制定了不分国大国小,互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略别国,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外交政策。中国政府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展现了新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气度、能力和风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该文重点阐释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越南、老挝、缅甸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反映了邻国哈尼族边民对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怀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邻国边民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泰北阿卡基督教传播对我国哈尼族的影响
12
作者 俄多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9,共5页
基于地缘、亲缘关系,基督教由传教士从泰北地区传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区,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播福音。而部分哈尼族也因各种需要皈依基督教。在调查过程中机体的短缺是多数哈尼人皈依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哈尼族社会产... 基于地缘、亲缘关系,基督教由传教士从泰北地区传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区,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播福音。而部分哈尼族也因各种需要皈依基督教。在调查过程中机体的短缺是多数哈尼人皈依基督教的原因。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哈尼族社会产生了影响,其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信仰及观念的变化有积极的方面,但其消极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影响到家庭成员关系,亲属关系甚至整个哈尼族社会关系,由于两种文化的对垒,分化了哈尼族群体,不利于团结。另基督教的传入对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冲击,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北阿卡 基督教传播 影响
下载PDF
哈尼族村寨宗教人员与乡村治理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义强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从经济形态上来看,哈尼社会以梯田陆地农耕经济为主,是极...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从经济形态上来看,哈尼社会以梯田陆地农耕经济为主,是极为典型的农业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治理 乡村 宗教 村寨 中华民族 农业社会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商品化、家园感与人口流动——哈尼族村寨农民工流动与社会影响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义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哈尼族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出现规律性的人口流动,概括为"节日性候鸟迁徙"现象,并分析了哈尼族在人口流动增强情况下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农民工的大量流... 在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哈尼族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出现规律性的人口流动,概括为"节日性候鸟迁徙"现象,并分析了哈尼族在人口流动增强情况下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农民工的大量流动给曾经安宁的民族村寨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包括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问题、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无人耕作、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农民工 人口流动 社会影响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文化自觉现代性反思——以哈尼白宏妇女“披呎”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亚军 李建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76-78,共3页
服饰是传承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是族群内部对身份角色的标识和强化。哈尼白宏先祖们由于瘟疫、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曾经历过多次迁徙,部分经过贵州迁徙到云南红河三村、垤玛一带。白宏姑娘至今从未婚到... 服饰是传承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变迁,同时也是族群内部对身份角色的标识和强化。哈尼白宏先祖们由于瘟疫、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曾经历过多次迁徙,部分经过贵州迁徙到云南红河三村、垤玛一带。白宏姑娘至今从未婚到已婚重要外在服饰表现就是佩戴"披呎",通过个案研究哈尼白宏的"披呎",来窥探少数民族认同和伦理道德规范对哈尼族独特文化的展演和影响,反思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白宏 披呎
下载PDF
哈尼族债权伦理的互动和调适
16
作者 王亚军 杨六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少数民族债权伦理对丰富民族经济伦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哈尼族债权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以道德约束力来制约双方行为的伦理,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淀已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哈尼族相对封闭的居住系统开始打破后,债权观念日趋现实... 少数民族债权伦理对丰富民族经济伦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哈尼族债权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以道德约束力来制约双方行为的伦理,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淀已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哈尼族相对封闭的居住系统开始打破后,债权观念日趋现实性;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逐步弱化,习惯法和国家成文法出现调适和互动;传统神判制度的还有遗存,对宗教债权伦理存有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债权伦理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云南哈尼族白宏人“磕竹筒”习俗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军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6期153-154,共2页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 哈尼族是没有传统文字的民族,通过神话传说的叙事与仪式的双重构建来显示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哈尼族"磕竹筒"仪式出现在哈尼族白宏人的丧葬活动中,解析其"磕竹筒"习俗,探讨哈尼族民族文化认同内涵,反思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仪式 认同
下载PDF
从清代契约透视哈尼族农耕文明
18
作者 王亚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一、哈尼族传统的契约形式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与越南的西北部、老挝的中北部、缅甸的东部和泰国的北部边境地区,国外的哈尼族又称阿卡。中国的哈尼族有163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哈尼族 清代 边境地区 人口普查 西北部 西南部 云南省
下载PDF
哈尼族“谷魂”信仰探微
19
作者 王亚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2-304,共3页
哈尼族是云南典型的稻作农耕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培育了适应本土的稻种,创造独特的哈尼农耕稻作文化,因哈尼族的习俗紧紧围绕其民族的迁徙和繁衍,以原始宗教为主要载体,秉性万物有灵观念和祖先崇拜,衍生出丰富和神秘的稻作信... 哈尼族是云南典型的稻作农耕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培育了适应本土的稻种,创造独特的哈尼农耕稻作文化,因哈尼族的习俗紧紧围绕其民族的迁徙和繁衍,以原始宗教为主要载体,秉性万物有灵观念和祖先崇拜,衍生出丰富和神秘的稻作信仰,尤其是谷魂信仰颇具特色,以哈尼族谷魂信仰为例,探讨农耕文明视野下哈尼族谷魂信仰的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谷魂
下载PDF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澜沧淘金河佤寨婚俗为例
20
作者 俄多 《价值工程》 2013年第23期308-309,共2页
本文从婚俗的角度来解析多元文化如何作用于淘金河佤族的社会,佤族同胞又如何利用文化的特性服务当地社会的发展,以期为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提供参考和反思。
关键词 多元文化 佤族 婚俗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