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肖兰
鲁海菊
+4 位作者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6期154-164,共11页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元素
农业
土壤
植物
双碳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郑服丛
侯会霞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37-43,共7页
为了探索验证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途径存在的真实性,把甘蔗、香蕉组培苗放入密闭、全日光照、无CO_(2)和无微生物的环境中,将其培育在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结果表明,只要培养基含有一定...
为了探索验证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途径存在的真实性,把甘蔗、香蕉组培苗放入密闭、全日光照、无CO_(2)和无微生物的环境中,将其培育在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结果表明,只要培养基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蔗糖或乳糖有机碳,在缺乏CO_(2)的环境中,甘蔗、香蕉苗都能生长良好。而在无有机碳源且缺CO_(2)的环境中,试材生长衰弱且时间长了会干枯死亡。因此甘蔗和香蕉能从根系吸收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供地上部生长。此外本研究还在采用人工气候箱保证正常光合作用的条件下,通过沙培测试水稻秧苗在不同碳源补充情况下的生长状态,以此进一步验证水稻根系对土壤中碳源的吸收。结果显示,水稻苗在MS补充以上3种碳源条件下生长良好,补充无碳源MS的情况下初期生长良好,后逐渐生长迟缓直至干枯死亡。证实水稻苗能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同时发现,MS过量施用且缺乏碳源能导致土壤pH降低。研究结果证实,植物除了利用光合作用获取碳外,还可以通过根部吸收碳,获取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合成生长所需物质,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香蕉
水稻
CO_(2)
碳源
光合作用
新途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肖兰
鲁海菊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
生物
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
生物
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农学系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
学院
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
三亚研究院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6期154-164,共11页
基金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剑麻生理与栽培岗位”(CARS16-E1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橡胶树炭疽菌抗药性监测及HNQZ1736抗药性机理研究”(2019RC27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1100)。
文摘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碳元素
农业
土壤
植物
双碳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carbon element
agriculture
soil
plant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S432.3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鲁海菊
郑服丛
侯会霞
易克贤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农林有害
生物
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试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
生物
监测与控制重点试验室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
学院
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农学系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
学院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37-43,共7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橡胶树炭疽菌抗药性监测及HNQZ1736抗药性机理研究”(No.2019RC27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No.2018YFD0201100)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剑麻生理与栽培岗位”(No.CARS16-E16)。
文摘
为了探索验证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途径存在的真实性,把甘蔗、香蕉组培苗放入密闭、全日光照、无CO_(2)和无微生物的环境中,将其培育在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结果表明,只要培养基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蔗糖或乳糖有机碳,在缺乏CO_(2)的环境中,甘蔗、香蕉苗都能生长良好。而在无有机碳源且缺CO_(2)的环境中,试材生长衰弱且时间长了会干枯死亡。因此甘蔗和香蕉能从根系吸收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供地上部生长。此外本研究还在采用人工气候箱保证正常光合作用的条件下,通过沙培测试水稻秧苗在不同碳源补充情况下的生长状态,以此进一步验证水稻根系对土壤中碳源的吸收。结果显示,水稻苗在MS补充以上3种碳源条件下生长良好,补充无碳源MS的情况下初期生长良好,后逐渐生长迟缓直至干枯死亡。证实水稻苗能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同时发现,MS过量施用且缺乏碳源能导致土壤pH降低。研究结果证实,植物除了利用光合作用获取碳外,还可以通过根部吸收碳,获取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合成生长所需物质,正常生长发育。
关键词
甘蔗
香蕉
水稻
CO_(2)
碳源
光合作用
新途径
Keywords
sugarcane
banana
rice
CO_(2)
carbon source
photosynthesis
new approach
分类号
Q945.11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郑肖兰
鲁海菊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
郑肖兰
崔昌华
鲁海菊
郑服丛
侯会霞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