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瓷视角下的斯瓦希里文明嬗变
1
作者 钱一平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47-58,157,共13页
自9世纪起,中国陶瓷就通过印度洋贸易网络流通到东非,随后在斯瓦希里海岸出现了一种中国物质文化与阿拉伯宗教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采借现象。11—15世纪,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进口器物被广泛地运用在东非沿海城市的核心建筑——柱墓、清真寺... 自9世纪起,中国陶瓷就通过印度洋贸易网络流通到东非,随后在斯瓦希里海岸出现了一种中国物质文化与阿拉伯宗教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采借现象。11—15世纪,以中国陶瓷为代表的进口器物被广泛地运用在东非沿海城市的核心建筑——柱墓、清真寺和石屋中,用来连接过去和现在、本土与海外,并成为精英贵族“大传统”的一部分,表现出了同中有异的跨文化特征,反映了前现代的亚非联系。来自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移民群体的更迭使东非地区对中国陶瓷作为建筑装饰的使用呈现出时代性变化,同时斯瓦希里人发挥非洲主动性,形成了将珊瑚石建筑、城市与文明挂钩的生活方式和象征体系。以中国古瓷来解释斯瓦希里文明的发展变化成为学界外来起源和本土起源争论的一部分,而借助跨学科的视角能更为全面地认识这段东非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瓦希里文明 非洲主动性 中国瓷器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现代人群颅骨梨状孔区域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武 何嘉宁 +3 位作者 严毅 张梓梁 陈逸迎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57,共13页
位于颅骨颜面中部的梨状孔及周围区域的形态在古人类及现代人群呈现不同的表现并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一直受到人类演化及生物人类学研究的关注。本文对欧洲裔美国白人、非洲人、亚洲地区中国华北人154例头骨标本的梨状孔区域形态特征进... 位于颅骨颜面中部的梨状孔及周围区域的形态在古人类及现代人群呈现不同的表现并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一直受到人类演化及生物人类学研究的关注。本文对欧洲裔美国白人、非洲人、亚洲地区中国华北人154例头骨标本的梨状孔区域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这一区域形态具有明显的人群特点及人群之间的差异。非洲人群具有低矮宽阔的梨状孔、圆钝的梨状孔边缘、欠发达的鼻前棘、明显的鼻下窝;美国白人梨状孔高而狭窄、边缘锐利、鼻前棘发达、鼻下窝微弱甚至缺如。这些特征在华北人群的表现介于美国白人和非洲人之间,但与美国白人更为接近。以往研究发现,近万年来中国不同地区人群梨状孔形态呈现时代变化与人群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地区人群具有宽阔的梨状孔。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梨状孔区域形态与变异在整个中国地区人群表现规律仍不清楚。未来对不同中国人群梨状孔区域形态特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为研究东亚大陆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孔 齿槽 鼻腔 形态 现代人
下载PDF
所有考古学者请注意:稳定同位素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研究和综述研究中相关术语、方法论、数据处理和报告的指导意见 被引量:1
3
作者 Patrick Roberts Ricardo Fernandes +6 位作者 Oliver E.Craig Thomas Larsen Alexandre Lucquin Jillian Swift Jana Zech 毕晓光(译) 董豫(校) 《东方考古》 2022年第1期212-232,共21页
虽然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应用到考古学中,但仍然缺乏对术语、取样、预处理评价、校正、质量控制、数据呈现,以及图形、统计学处理等方面的标准化方案。本文中,我们针对考古学应用中以下方面逐一提出建议和要求,包括有... 虽然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应用到考古学中,但仍然缺乏对术语、取样、预处理评价、校正、质量控制、数据呈现,以及图形、统计学处理等方面的标准化方案。本文中,我们针对考古学应用中以下方面逐一提出建议和要求,包括有机物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碳酸盐总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胶原蛋白和角质蛋白中单体化合物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脂肪酸中单体化合物碳、氢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这些规范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委员会的建议,以及不断增长的地球化学和科技考古实验文献而制定。考古学领域稳定同位素应用和数据不断增加,我们希望这些规范为相关作者和审稿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分析 校正 分析不确定度 统计检验
原文传递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世界遗产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认知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为例
4
作者 张柔然 玛丽·路易斯·斯蒂格·索伦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现有的世界遗产体系中,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融合价值评估标准仍不完善。以遗产思辨研究为分析框架,挖掘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对融合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填补相关评估标准的空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桂林山水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现有的世界遗产体系中,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融合价值评估标准仍不完善。以遗产思辨研究为分析框架,挖掘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对融合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填补相关评估标准的空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桂林山水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自我理解、阐释和创造桂林山水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游客不仅是桂林山水文化的体验者,更是其文化价值的创造者。他们的亲身感受与理解,证实并塑造了桂林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游客的话语为重新审视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价值提供了中国旅游者的智慧,强调在评估遗产价值时应采取更加民主的方式,尊重本土知识,并以文化与自然融合的视角解读遗产价值。确保民众的话语权对于全面理解和阐释遗产价值以及制定更加合理的世界遗产保护、申报和管理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思辨研究 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 桂林喀斯特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