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蒙·克里奇利谈“他律伦理”:悲剧剧场、爱与哀悼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曦
西蒙.克里奇利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5,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
批准号:15ZDB084
-
文摘
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现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乔纳斯荣誉教授,欧洲哲学论坛执行委员会创始委员、常任委员,曾任英国现象学学会主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克里奇利笔力雄健,个人学术专著二十本有余,部分著作已译成汉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此外,他还是《卫报》的撰稿人,《纽约时报》大众哲学专栏《石头》的编辑,该专栏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的读者。克里奇利对美学和政治伦理学交叉领域的探讨在西方左翼理论家中独树一帜,他的《极少的,近乎无的》、《无尽的求索》、《无信仰者的信仰》等书在齐泽克与巴迪欧等左翼学者中引发了广泛的理论对话与争锋。文章围绕克里奇利教授"他律伦理"(heteronomous ethics)对其展开访谈,就悲剧剧场、爱、哀悼等具体的伦理情境展开探讨,克里奇利教授以其注重艺术、审美体验的研究视角,及其统筹政治伦理学与美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开出了当今西方学界从规范伦理学到情感伦理学转向的一种新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新理论。
-
关键词
克里奇利
他律伦理
悲剧剧场
爱
哀悼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有关正义实质的论辩:再分配、承认还是代表权?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南茜.弗雷泽
朱美荣
-
机构
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
-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41,共5页
-
文摘
当代的社会正义运动对正义的实质缺乏共识,运动参与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却导向彼此对立的目标。这种关于"实质"的不确定性给理解和解决正义冲突带来了障碍,也给传统的正义理论带来了挑战。在当下这种反常规时期,面对正义"实质"问题的不同理解,理论建构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展开。南茜.弗雷泽认为,我们需要一种综合了多元社会本体论和规范一元论的方法,即把正义看作是一个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等多维度概念,同时还需要一个能覆盖多维度的单一的规范性原则,它能为那种在正义"实质"问题上持对立理解的诉求提供一个衡量尺度,她提出以参与对等性这个覆盖性的规范性原则来衡量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这三种维度上的诉求。
-
关键词
正义“实质”
反常规性
多元社会本体论
规范一元论
参与对等性
-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乌托邦主义消亡了吗?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西蒙.克里切利
冯红
-
机构
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
天津外国语大学基础课部
-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6,共7页
-
文摘
文章提出了乌托邦主义在当今社会是否已经消亡的问题,并简要地回顾了当代西方的众多乌托邦团体及其乌托邦主义的实验。作者指出,政治思维中的乌托邦主义和乌托邦冲动并没有消亡,只是改变了存在的方式,更多地以隐形、模糊、匿名和共振的形式存在着。作者反对远离当代文明世界以及法律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那种乌托邦,但也肯定了乌托邦主义和乌托邦冲动的现实意义,并认为乌托邦理念应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审慎的态度、清晰的远见和果敢的行动力。
-
关键词
乌托邦
共同体
政治抽象化
隐形
匿名
共振
-
分类号
F09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科学的进步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 4
-
-
作者
J.麦克坎贝
彦冰
-
机构
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
-
出处
《世界哲学》
1983年第6期40-44,共5页
-
文摘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科学”体系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极大关注,在黑格尔看来,后者补充了前者的不足。E.HarriS最近提出,《精神现象学》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科学”相关,P.Thagard进而详尽发挥了这一观点。这种看法似应引起科学哲学的关注,因为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经验科学并不是单纯建立在那些不带价值评价的观察的基础上的。
-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经验科学
辩证法
科学哲学
规定性
新阶段
科学理论
认识
意识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