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抗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自噬性损伤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煌 李静娴 +5 位作者 唐标 刘晓丹 李玲 唐映红 邓常清 黄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5-243,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细胞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评价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损伤的作用,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为1个剂量单位,按Isobologram法分别设立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不同比例(1∶2、1∶1、2∶1)的配伍,研究药物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计算各比例配伍的IC_(50),采用Isobologram及95%可信区间和相互作用指数γ分析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抑制自噬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自噬体数量及p62蛋白表达评价药物配伍对细胞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抑制自噬的IC_(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22±0.614)mg·L^(-1)[25.96,29.03]、(13.68±1.334)mg·L^(-1)[10.27,16.95]。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1配伍时呈现协同增效作用,而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2和2∶1配伍时,呈拮抗作用。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验证,结果显示单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及配伍均能增强细胞存活率,减轻LDH漏出,减少自噬体数量和LC3-Ⅱ蛋白数量,增加p62蛋白表达,且配伍组效应强于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单用组。析因设计实验分析表明,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存活、LDH漏出及自噬体形成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缺糖缺氧2h再复糖复氧24 h,细胞出现过度自噬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自噬性损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人参皂苷RG1 配伍 PC12细胞 细胞自噬 Isobologram分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细胞自噬和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丁煌 李静娴 +5 位作者 杨筱倩 唐标 刘晓丹 唐映红 邓常清 黄小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03-200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观察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细...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观察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并通过PI3KⅠ/Akt/m TOR和PI3KⅢ/beclin-1/Bcl-2信号通路研究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的作用机制。结果:氧糖剥夺2 h复糖复氧24 h后,PC12细胞内LC3-Ⅱ/LC3-Ⅰ蛋白比值增加。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及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均能下调OGD/R后PC12细胞LC3-Ⅱ/LC3-Ⅰ蛋白比值,且配伍组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组。机制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1单用及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能升高PI3KⅠ、Akt、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配伍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黄芪甲苷单用及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均能抑制PI3KⅢ、beclin-1蛋白表达,而配伍还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且配伍的效应强于药物单用组。结论: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2 h再复糖复氧24 h后,细胞出现自噬;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均能减轻OGD/R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且2者配伍对细胞自噬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Ⅰ/Akt/m TOR和PI3KⅢ/beclin-1/Bcl-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人参皂苷RG1 PC12细胞 自噬 PI3K Ⅰ/Akt/mTOR信号通路 PI3K Ⅲ/beclin-1/Bcl-2信号通路
下载PDF
黄芪甲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对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晓丹 丁煌 +4 位作者 李艳玲 陆展辉 杨芙蓉 黄小平 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 IV)配伍三七总皂苷(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增殖、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BMECs,免疫荧光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对细胞进行鉴定,取第...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 IV)配伍三七总皂苷(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增殖、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BMECs,免疫荧光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对细胞进行鉴定,取第3代BMECs,采用AST IV与PNS高(100μmol/L+60μmol/L)、中(50μmol/L+30μmol/L)、低(25μmol/L+15μmol/L)剂量配伍预处理24 h,以OGD/R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和模型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AnnexinⅤ/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TraKineTMPro活细胞线粒体染色试剂盒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激光共聚焦观察线粒体结构,JC1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分离BMECs,阳性表达vWF,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P<0.05),LDH漏出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ECs增殖、抑制LDH的释放和抑制细胞凋亡(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分布不均;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深红色荧光强度有所增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 AST IV配伍PNS在体外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模型BEMCs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降低LDH漏出率,其机制与保护线粒体,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凋亡 增殖 线粒体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脑组织MCP-1、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奕辉 覃弘宇 +2 位作者 文果 刘文华 李定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大鼠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凝血酶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及化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方法:MCAO大鼠分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凝血酶及其受体、大鼠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凝血酶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及化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方法:MCAO大鼠分手术组、模型组、活血化瘀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化瘀解毒法组、阿加曲班组、PDTC组等7组,分组给药,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脑组织凝血酶及其受体、MCP-1和NF-κB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缺血区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凝血酶及其受体、MCP-1、NF-κB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化瘀解毒法组较明显;各组大鼠脑组织内PAR-1、MCP-1、NF-κB的蛋白含量与凝血酶蛋白含量均呈正向直线相关(P<0.05);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凝血酶毒性和相关炎症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化瘀解毒法可以抑制MCAO大鼠凝血酶毒性和炎症反应,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化瘀解毒法 凝血酶 MCP-1 NF-ΚB 中性粒细胞浸润
下载PDF
PC12细胞氧糖剥夺模型细胞自噬与损伤的关系及黄芪甲苷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小平 李静娴 +4 位作者 杨筱倩 丁煌 唐标 刘晓丹 邓常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97-603,共7页
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自噬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自噬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自噬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 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自噬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自噬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自噬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自噬性损伤的作用。结果:复糖复氧6~36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用3-MA预处理后,可使复糖复氧6~12 h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复糖复氧后24~36 h相反。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复糖复氧后6 h LC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至24 h达高峰;p62蛋白表达随再复糖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黄芪甲苷对OGD 2 h复糖复氧24 h的PC12细胞自噬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C12在在OGD复糖复氧6~12 h,自噬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而在24~36 h后加重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诱导的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受损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氧糖剥夺再复糖复氧 细胞自噬 细胞损伤 黄芪甲苷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解毒化瘀方药物血清与药物血浆对模型PC12细胞蛋白酶活化受体-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奕辉 李银 +2 位作者 谭琥 覃弘宇 李定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解毒化瘀方药物血清与药物血浆对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差异。方法灌胃给药制备大鼠药物血清和药物血浆。采用三气培养箱和无糖DMEM培养液造成细胞缺氧模拟缺... 目的比较解毒化瘀方药物血清与药物血浆对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差异。方法灌胃给药制备大鼠药物血清和药物血浆。采用三气培养箱和无糖DMEM培养液造成细胞缺氧模拟缺血,并同时加入150 U/m L凝血酶,建立体外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血清组及药物血浆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AR-1、ERK1/2 m 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AR-1、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R-1、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血清组和药物血浆组PAR-1、ERK1/2 m 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药物血浆组PAR-1、ERK1/2表达较药物血清组下降(P<0.05)。结论解毒化瘀方药物血浆抗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用优于其药物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方 药物血浆 药物血清 PC12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ERK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奕辉 成绍武 +3 位作者 易亚乔 覃弘宇 李银 李定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 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 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 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方 急性缺血性中风 凝血酶 ERK1/2信号通路 黄连解毒汤
下载PDF
基于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覃弘宇 李银 +1 位作者 李定祥 邓奕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66-3769,共4页
目的探索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最佳反应时间点,为进一步研究凝血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意义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建立体外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采用三气培养箱(1%O2,5%CO2,94%N2)和无糖D... 目的探索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最佳反应时间点,为进一步研究凝血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意义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建立体外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采用三气培养箱(1%O2,5%CO2,94%N2)和无糖DMEM培养液造成细胞缺氧模拟缺血,并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血酶(0、50、100、150和200U/mL),再将每组都作用于1、6、12、24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和凝血酶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TUNEL细胞阳性率和凋亡率逐渐升高。低浓度凝血酶(50U/mL)在缺氧1h后,与对照组(0U/mL)相比细胞存活率有所升高,提示低凝血酶可能有保护作用。尤以缺氧12h后开始细胞损伤更为明显,150U/mL凝血酶组作用12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200U/mL凝血酶作用12h和150、200 U/mL凝血酶组作用24h后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U/mL凝血酶在缺氧作用12h后为研究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最佳模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凝血酶 缺氧 细胞损伤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唐三 杨筱倩 +7 位作者 朱秋燕 丁煌 刘晓丹 黄美婷 熊海龙 李莹 邓常清 黄小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43-2349,共7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 cfu/mL),建立...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 cfu/mL),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脑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肠道及脑组织中MTL、SS、VIP、5-HT、NA、DA、TLR4、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化痰通络汤各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大鼠细胞损伤率降低(P<0.01),脑组织中TLR-4、IL-1β、IL-6、MTL、VIP、SS水平降低(P<0.05,P<0.01),5-HT、DA、NA水平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中TLR-4、IL-1β、IL-6、VIP、SS、DA、NA水平降低(P<0.05,P<0.01),MTL、5-HT水平升高(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与肠的功能状态,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脑缺血再灌注 “肠-脑”轴损伤
下载PDF
黄芪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3
10
作者 黄小平 卢金冬 +3 位作者 丁煌 邓冰湘 唐映红 邓常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从炎症反应探讨黄芪和三七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ASTⅣ)组、人参皂苷Rg1(Rg1)组、人参皂苷Rb1(Rb1)组、三七皂苷R1(R1)组、4种有效成分配伍组、ASTⅣ+... 目的从炎症反应探讨黄芪和三七主要有效成分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ASTⅣ)组、人参皂苷Rg1(Rg1)组、人参皂苷Rb1(Rb1)组、三七皂苷R1(R1)组、4种有效成分配伍组、ASTⅣ+Rg1组、ASTⅣ+Rb1组、ASTⅣ+R1组及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预先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h。RT-PCR法测定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p-IκBα蛋白及胞质、胞核NF-κB蛋白表达,计算NF-κB核转位率。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增加。ASTⅣ可降低TNF-αmRNA表达,Rg1可降低ICAM-1 mRNA的表达,R1能同时下调TNF-α、ICAM-1 mRNA的表达。ASTⅣ与Rg1、Rb1、R1配伍对TNF-α、IL-1β、ICAM-1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以4种有效成分配伍组和ASTⅣ+R1组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2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胞质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胞核NF-κB蛋白表达增加,NF-κB核转位率升高。ASTⅣ、Rg1、R1及各有效成分配伍均能抑制IκB磷酸化,减少NF-κB核转位的发生,且配伍组的效应大于各有效成分单用,4种有效成分配伍组的效应大于ASTⅣ+Rb1和ASTⅣ+Rg1组。结论黄芪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配伍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甲苷 三七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Rb1 三七皂苷R1 有效成分配伍 脑缺血/再灌注 信号通路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与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丁煌 唐三 +3 位作者 杨筱倩 刘晓丹 黄小平 邓常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16-1523,共8页
目的 探讨冰片、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闭锁小带蛋白1(ZO-1)、ZO-2、咬合蛋白(Occludin)... 目的 探讨冰片、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闭锁小带蛋白1(ZO-1)、ZO-2、咬合蛋白(Occludin)及闭合蛋白5(Claudin-5)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增加,BBB破坏。各药物能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冰片+AST Ⅳ+PNS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脑缺血/再灌注后,ZO-1、ZO-2、Occludin、Claudin-5表达减少。各药物使ZO-1增加,除AST Ⅳ外,上调Occludin表达;冰片+AST Ⅳ+PNS还明显上调ZO-2,且上调ZO-1、ZO-2、Occludin的效应优于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结论 冰片、AST Ⅳ和PNS能不同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通透性的增加,减轻脑水肿,对抗脑组织损伤,三药合用有增强效应,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ZO-2、Occludin表达下调,保护BB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_1、Rb_1和三七皂苷R_1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和促进能量代谢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黄小平 王蓓 +3 位作者 邱咏园 曾嵘 邓常清 唐映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11,共7页
目的从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研究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配伍关系,明确其有效的配伍剂量。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 目的从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研究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配伍关系,明确其有效的配伍剂量。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测定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能增加脑组织中ATP、GSH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4种有效成分配伍具有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论 4种有效成分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能量代谢的有效配伍剂量为黄芪甲苷40 mg/kg,人参皂苷Rg150 mg/kg,人参皂苷Rb140 mg/kg,三七皂苷R1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三七皂苷R1 配伍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下载PDF
自噬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丁煌 唐映红 黄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8-1052,共5页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成分自我降解的过程,包括自噬的诱导、自噬体膜的形成、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以及内容物的降解。自噬若适度激活,则促进细胞存活;若过度激活,则可加重细胞损伤,甚至导致细胞裂解和促进细胞死亡。该文主...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成分自我降解的过程,包括自噬的诱导、自噬体膜的形成、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以及内容物的降解。自噬若适度激活,则促进细胞存活;若过度激活,则可加重细胞损伤,甚至导致细胞裂解和促进细胞死亡。该文主要从自噬的形成过程及分子机制、脑缺血后自噬的诱发因素、自噬参与脑缺血的信号转导通路及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自噬与脑缺血性损伤及其药物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脑缺血损伤 信号转导通路 PI3K/AKT AMPK NF-κB MAPK
下载PDF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与三七总皂苷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筱倩 陈仙蕾 +4 位作者 杨仁义 唐标 刘晓丹 邓常清 黄小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Ⅳ, 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剂量。方法采用U6*(64)均匀设计实验,设立6个不同剂量的冰片、ASTⅣ和PNS配伍,予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Ⅳ, 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剂量。方法采用U6*(64)均匀设计实验,设立6个不同剂量的冰片、ASTⅣ和PNS配伍,予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大鼠灌胃干预,以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评价药物的作用,对效应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确立3种组(成)分的有效配伍剂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结果均匀设计实验表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率、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损伤率和BBB通透性均显著增加。冰片、ASTⅣ、PNS不同剂量配伍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冰片7.5 mg/kg、ASTⅣ10 mg/kg、PNS25 mg/kg配伍为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验证实验显示,3种药物高、低剂量配伍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率,3种药物配伍的效应显著优于各药物单用或ASTⅣ+PNS配伍(P<0.05或P<0.01)。结论冰片、ASTⅣ、PNS配伍可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3种药物的有效配伍剂量为冰片7.5 mg/kg+ASTⅣ10 mg/kg+PNS 2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配伍剂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ET-1、vWF、H-FABP、PAO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定祥 方学杰 +4 位作者 刘晓丹 李平 刘文华 文果 邓奕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2-1093,11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IC组)通过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组各15例,ELISA法测定血清ET-1、vWF、H-FABP、PAO水平,并与15例正常健康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IC组)通过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组各15例,ELISA法测定血清ET-1、vWF、H-FABP、PAO水平,并与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ET-1、vWF、H-FABP、PA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各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ET-1、vWF、H-FABP、PAO水平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和证型进行评估或判断,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ET-1 VWF H-FABP PAO
下载PDF
MCAO大鼠不同时相血浆TAT、F1+2、D-二聚体、vWF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4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李平 李定祥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最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 h、6 h...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CAO大鼠缺血后血栓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研究确定最佳观察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后不同时相组(1 h、6 h、12 h、24 h、48 h、72 h),每组8只。线栓法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TAT、F1+2、D-二聚体、v WF的水平。结果:脑缺血后1h TAT的水平即上升且于24h达峰值;F1+2、D-二聚体的水平在缺血后1 h骤然升高并于6h达峰值;而v WF在缺血后1h即骤然升高达峰值,然后维持在稳定的较高水平。结论:MCAO大鼠在急性脑缺血后血浆TAT、D-二聚体、v WF、F1+2水平均升高,表现出不同的时程规律,它们的峰值均集中在缺血后6 h或24 h,提示脑缺血的早期即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缺血后24 h可作为药物研究的最佳观察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TAT F1+2 D-二聚体 VWF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血清vWF、PAO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学杰 李定祥 +3 位作者 易亚乔 刘文华 文果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vWF、PAO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血清vWF、PA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证候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vWF、PAO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血清vWF、PA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vWF、PAO血清含量变化有助于对中风病病情程度和类别的评估或判断,可作为中风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VWF PAO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文果 邓奕辉 +2 位作者 刘文华 覃弘宇 李定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凝血酶(Thrombin)及其受体(PAR-1)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时间变化规律过程及其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MCAO),分别在大鼠缺血后1h,6 h,24 h...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凝血酶(Thrombin)及其受体(PAR-1)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时间变化规律过程及其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MCAO),分别在大鼠缺血后1h,6 h,24 h,48 h,72 h进行行为学评分,断头取脑,荧光定量实时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脑组织内Thrombin、PAR-1及MCP-1、NF-κB的mRNA表达。结果大鼠缺血后,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提示:Thrombin、PAR-1、NF-κB及MCP-1的mRNA在造模后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其表达与凝血酶表达在时间上有相关性,凝血酶可能通过诱导脑组织表达和产生炎症因子,促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凝血酶 凝血酶受体 核转录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下载PDF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欧阳波 杨筱倩 +3 位作者 丁煌 刘晓丹 黄小平 邓常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观察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NVU)的保护作用。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区胶质纤... 目的观察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NVU)的保护作用。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层黏连蛋白(LN)、水通道蛋白-4(AQ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冰片配伍ASTⅣ和PNS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降低脑梗死体积(P<0.05)和脑组织GFAP表达(P<0.01),增加NeuN、LN表达(P<0.01),抑制脑组织AQP-4、MMP-9蛋白表达(P<0.05)。结论冰片配伍ASTⅣ和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了神经元和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抑制水通道开放和保护血脑屏障而减轻脑水肿,从而对NVU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血管单元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层黏连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欧阳波 刘晓丹 +4 位作者 杨筱倩 丁煌 唐三 黄小平 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Ⅳ组、PNS组、ASTⅣ+PNS组、冰片+ASTⅣ+PNS低剂量组、冰片+ASTⅣ+PNS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2次/d。采用线栓法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缺血2 h再灌注22 h建立CIRI模型。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尼氏染色计数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细胞尼氏体数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表达;Westrn blot法检测αII-血影蛋白(αII-Spectrin,αII SP)表达。结果CIRI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NF-200及αII SP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冰片+ASTⅣ+PNS组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尼氏体计数量及NF-200和αII SP蛋白表达(P<0.05,P<0.01),冰片+ASTⅣ+PNS配伍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组及ASTⅣ+PNS组。结论冰片、ASTⅣ、PNS具有抑制CIRI后神经元损伤的作用,3种药物配伍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