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面神经压迫与偏侧面肌痉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华 胡兴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为面肌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偏侧面神经支配肌肉不自主抽搐,除部分患者存在下面部轻度面瘫体征外,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微血管压迫是HFS的主要原因,压迫血管构成主要有小脑前下动脉(an...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为面肌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偏侧面神经支配肌肉不自主抽搐,除部分患者存在下面部轻度面瘫体征外,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微血管压迫是HFS的主要原因,压迫血管构成主要有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AICA)、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PI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及静脉等。国外资料报道VA压迫HFS比例从0.7%~35%[1~4],差异较大。本次研究旨在研究VA压迫与HFS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神经压迫 相关性 椎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artery 面肌抽搐
下载PDF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志伟 阮麒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453-455,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由于脑血管出现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AC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益气活...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由于脑血管出现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AC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活血通络方 疗效观察 炎症因子 益气 自拟 CEREBRAL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连妙芬 贾震雷 +3 位作者 严秋霞 严丽 张建华 陈秀娣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46-847,8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心源性脑卒中通过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吞咽评估均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照是否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及置入胃管的时间分成48h内留置组、3d内...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心源性脑卒中通过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吞咽评估均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照是否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及置入胃管的时间分成48h内留置组、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及未留置胃管组4组,4组均连续治疗21d,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Hb]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留置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BMI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未留置胃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8h内留置胃管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5),BM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治疗后3d内留置组、1周内留置组、未留置胃管组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48h内留置组治疗前后Alb、H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48h内留置组Alb、H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4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8h内留置组最低。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营养水平、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脑卒中 留置胃管 NIHSS MBI 肺部感染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陶慧丽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1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276名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将2014年1~5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276名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自制量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1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276名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将2014年1~5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276名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自制量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 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冬冬 贾震雷 +4 位作者 李栩婷 严丽 陈秀娣 廉长红 连妙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0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常规健康管理(HM)组... 目的 探讨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常规健康管理(HM)组和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健康管理(NH)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健康管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NH组自我健康管理量表评分[(3.66±0.88)分]高于HM组[(2.34±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5,P<0.05)。干预前,两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NH组MoCA评分[(27.15±2.59)分]高于HM组[(24.63±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P<0.05)。干预前,两组总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NH组总FMA评分[(71.94±7.43)分]高于HM组[(60.33±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2,P<0.05)。与HM组对比,NH组撞伤、窒息、再出血及舌咬伤人数明显降低,NH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00%)明显低于HM组(2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 采用基于叙事医学模式的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女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模式 健康管理 围绝经期 脑卒中 自我管理 认知功能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痉挛程度 平衡能力及行为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朱冬冬 贾震雷 +4 位作者 李栩婷 严丽 陈秀娣 廉长红 连妙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3期2485-2489,共5页
目的 探讨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痉挛程度、平衡能力及行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 目的 探讨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痉挛程度、平衡能力及行为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痉挛程度、平衡能力、吞咽功能、负性情绪及健康行为水平。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改良肌痉挛评分量表(MAS)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TDWT)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MAS评分[(1.21±0.36)分]、CSI评分[(1.27±0.33)分]、SSA评分[(23.14±4.53)分]、SAS评分[(54.19±4.62)分]、SDS评分[(51.11±5.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4±0.48)分、(3.57±0.34)分、(30.35±3.75)分、(56.26±4.55)分、(55.87±7.21)分,而BBS评分[(38.31±4.58)分]、FM-B评分[(10.03±1.24)分]、WTDWT评分[(3.69±1.27)分]、HPLP-Ⅱ评分[(95.32±3.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87±2.16)分、(9.18±1.49)分、(2.53±1.05)分、(93.62±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MAS)=22.750,t_(CSI)=34.320,t_(SSA)=8.669,t_(SAS)=2.257,t_(SDS)=3.751,t_(BBS)=21.560,t_(FM-B)=3.101,t_(WTDWT)=4.978,t_(HPLP-Ⅱ)=2.293,均P<0.05)。结论 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能够减轻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平衡能力,改善吞咽功能,降低负性情绪,提升健康行为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金纳理论下的健康教育 围绝经期脑卒中 痉挛程度 平衡能力 行为水平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建华 陈文斌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8-40,55,共4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120例,以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120例,以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2组均连续治疗14d。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记录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神经、语言等功能均有程度不等的恢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8.33%,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5.77%和9.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确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自由基 血小板
原文传递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陶慧丽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11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析超早期康复介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的首发患者160例为研... 目的:探析超早期康复介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的首发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组法并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组在此基础上超早期(48h内)行康复介入干预护理。经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抑郁发生率为51.25%,低于对照组的66.25%,且实验组抑郁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χ2=9.0281,P=0.0289);实验组生活基本自理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03,P=0.0000);两组患者护理后BMI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实验组升高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和干预前SIS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全方位、针对性的康复介入干预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目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生存质量 效果
原文传递
影响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秀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共纳入144例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06±3.98)分,高血压89例,糖尿...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共纳入144例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06±3.98)分,高血压89例,糖尿病32例,高脂血症43例,冠心病21例,心房颤动4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6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8例,心源性卒中型64例,其他原因型4例,不明原因型8例.WMHs评分(7.81 ±4.93)分,中位评分6.5分.WMHs评分0~6分组72例,7~24分组72例,两组年龄、收缩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8±12.45)岁比(72.03±10.13)岁、(149.40±25.43)mmHg(1 mmHg=0.133 kPa)比(159.19±23.63)mmHg、12.5%(9/72)比29.2%(21/7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HHe是AIS患者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HHe是AIS患者WMH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脑白质高信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