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姚和平 徐培林 王英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1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根据选择通气模式不同,分为SIMV组(60例,采用SIMV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1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根据选择通气模式不同,分为SIMV组(60例,采用SIMV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56例,采用CPA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3 d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氧化指数(OI)]、插管上机比例、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IMV组有效率为93.33%,CPAP有效率为8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SIMV组PaCO_2[(36.21±4.38)mm Hg]明显低于CPAP组[(42.54±5.1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PaO_2、SpO_2、OI[(63.29±5.19)mm Hg、(0.95±0.08)、(239.54±36.41)]明显高于CPAP组的[(57.19±5.09)mm Hg、(0.91±0.09)、(222.96±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插管上机比例、总并发症发生率[(34.12±10.78)h、(15.13±4.29)、8.33%、20.00%]与CPAP组[(48.75±12.49)h、(18.64±5.31)d、25.00%、44.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SIMV的模式机械通气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插管上机及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凝血功能和铁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李芬弟 华佳佳 +2 位作者 吴芬英 赵雪飞 陈佳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目的 探究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铁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绍兴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出生的127例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纳入研究组,另随机抽取医院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5名纳入对照组。比... 目的 探究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铁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绍兴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出生的127例先天性HCMV感染新生儿纳入研究组,另随机抽取医院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5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铁代谢[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RF)和血红蛋白(Hb)]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临床特征以宫内生长受限、病理性黄疸、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28.35%(36/127)、23.62%(30/127)、21.26%(27/127);研究组新生儿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APTT、PT、SI、SF、TRF及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6个月的体质量、头围、身长、上臀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出生后6个月,研究组新生儿单耳及双耳听力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适应性、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言语表达的神经发育商(DQ)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HCMV感染会影响新生儿凝血功能及铁代谢,增加新生儿听力及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先天性感染 凝血功能 铁代谢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低出生体重儿直肠细菌定植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培林 王英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9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出生体重儿直肠潜在致病菌定植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该院NICU患儿1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50例)、人工喂养组(68例)和母乳喂养组(47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出生体重儿直肠潜在致病菌定植的特点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该院NICU患儿1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50例)、人工喂养组(68例)和母乳喂养组(47例)。纳入研究2周后应用直肠拭子取样,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Mac Conkey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细菌鉴定采用Vitek Two全自动鉴定仪。结果与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相比,肠外营养组的胎龄、出生体重较小,产前应用类固醇激素的比例较高(P<0.05)。86.7%(143/165)的患儿有革兰氏阳性菌定植,60.6%(100/165)的患儿有革兰氏阴性菌定植。肠外营养组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定植率均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组溶血葡萄球菌定植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喂养方式是直肠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多的直肠潜在致病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喂养方式 低出生体重儿 定植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危重患儿急性胃肠损伤与血清瓜氨酸浓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73-274,共2页
近年来,急性胃肠损伤在危重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此也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找到一个简单易测的可靠诊断指标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血清瓜氨酸等是现在备受关注的胃肠功能指标[1]。本... 近年来,急性胃肠损伤在危重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此也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找到一个简单易测的可靠诊断指标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肠三叶因子(ITF)、血清瓜氨酸等是现在备受关注的胃肠功能指标[1]。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程度危重患儿急性胃肠损伤与瓜氨酸浓度变化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科患儿192例,其中胃肠损伤130例,无胃肠损伤62例,男性124例,女性68例,28 d^12月62例,1~4岁44例,5~6岁50例,>6岁36例,中位年龄3岁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 危重患儿 瓜氨酸 危重患者 中心医院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指标 浓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