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胃癌病人远期预后的随访研究
1
作者 朱承良 童波 王津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有非常高的死亡率[1-2]。大多数胃癌病人临床表现呈慢性过程,急性少见,但有少数病人以上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或急性幽门梗阻等急性并发症起病而就诊[3-4]。我国近年...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有非常高的死亡率[1-2]。大多数胃癌病人临床表现呈慢性过程,急性少见,但有少数病人以上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或急性幽门梗阻等急性并发症起病而就诊[3-4]。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胃癌的三级预防,但除少数医院外,早期胃癌所占的比例还很低,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胃癌急诊的比例仍较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急症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急症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承良 童波 王津道 《胃肠病学》 2016年第8期484-487,共4页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部分患者以急症如胃穿孔就诊。目的:探讨急症起病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318例胃癌患者,将患者分为急症组和非急症组,分析...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部分患者以急症如胃穿孔就诊。目的:探讨急症起病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318例胃癌患者,将患者分为急症组和非急症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53例(16.7%)患者急症起病,其余265例(83.3%)无急症表现。急症组TNMⅣ期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急症组(P<0.05),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Kaplan-Meier法显示急症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非急症组(P<0.05)。调整TNM分期和治疗方法后,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症起病的胃癌患者生存率较低,但急症可能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较高的TNM分期和较低的根治性手术比例可能是急症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急症 预后
下载PDF
脾创伤保脾手术术式的选择(附158例分析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焕建 王荣泉 《腹部外科》 2001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探讨脾创伤保脾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脾创伤采用术中保脾的 15 8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 ,其中氩气刀止血 5例 ,ZT生物胶止血 3例 ,单纯脾修补术 2 6例 ,脾部分切除术 77例 ,修补加脾部分切除术 12例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 目的 探讨脾创伤保脾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脾创伤采用术中保脾的 15 8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 ,其中氩气刀止血 5例 ,ZT生物胶止血 3例 ,单纯脾修补术 2 6例 ,脾部分切除术 77例 ,修补加脾部分切除术 12例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 35例。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出院。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组 35例中 ,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11例出现各类术后感染 ,而其它术中保脾组 12 3例中 ,10例出现术后感染 ,两组总感染数比较 ,P <0 .0 1。结论 脾创伤术中保脾术的术式选择 ,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 ,必要时采用联合多种术式保脾。对伴有空腔脏器破裂者也可选择性保脾。但应慎重选择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创伤 脾破裂 外科手术 保脾手术 术式选择
下载PDF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脑挫伤伴颅内小血肿20例疗效分析
4
作者 朱赐炎 王恩长 《工企医刊》 1996年第1期29-29,共1页
脑挫伤伴颅内小血肿是急诊外科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我科于1992年以来,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20例脑挫伤伴颅内小血肿(不合并有其他复合伤)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
关键词 脑挫伤 颅内小血肿 光量子疗法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1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丰 王伟红 +1 位作者 王荣泉 尹劲松 《腹部外科》 2005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有1例发生疤痕狭窄,术后1年狭窄上端形成1枚结石,经再次...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有1例发生疤痕狭窄,术后1年狭窄上端形成1枚结石,经再次手术取出结石后治愈。结论 Mirizzi综合征病理分型不一,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实验室化验检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不同病理类型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诊治分析 影像学检查技术 手术治疗 回顾性分析 治疗方法 病理特点 临床资料 死亡病例 疤痕狭窄 手术取出 病理分型 诊断困难 化验检查 手术方法 病理类型 实验室 结石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15例诊治分析
6
作者 王立丰 王伟红 +4 位作者 王荣泉 尹劲松 黄志坤 田关富 赵晖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总结新的合理的诊断与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采用胆囊切除术、胆囊部分切...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总结新的合理的诊断与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采用胆囊切除术、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或肝总管探查术、胆道重建术或胆肠内引流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病理分型不一,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实验室化验检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枝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梗阻性黄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部损害控制性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承良 童波 严培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接受损害控制性术(DCO)后的早期死亡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5年1月_2015年3月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首次术后72h内、确定性手术之前的死亡,并据此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记录两组性别...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接受损害控制性术(DCO)后的早期死亡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5年1月_2015年3月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首次术后72h内、确定性手术之前的死亡,并据此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损伤分类、生命体征、是否需要心肺脑复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pH值、碱剩余、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II)等。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术后早期死亡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118例(80.8%),死亡组28例(19.2%)。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6.8%:21.4%,P〈0.05)、多发伤(62.7%:85.7%,P〈0.05)、体温[(36.1±0.4)oC:(35.2±0.8)℃,P〈0.05]、ISS(31.4%:64.3%,P〈0.05)、PT[(12.1±1.5)s:(13.9±1.2)s,P〈0.05]、血液pH值(7.25±0.04:7.08±0.11,P〈0.05)、碱剩余[(-8.9±2.8)mmol/L:(-10.6±3.3)mmol/L,P〈0.05)]、术后APACHEⅡ[(12.8±1.8)分:(17.5±2.0)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12,95%CI1.112—4.157,P〈0.05)、ISS(OR=1.313,95%CI1.134—5.442,P〈0.05)、APACHEⅡ(OR=1.361,95%CI1.182—5.222,P〈0.05)是影响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DCO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仍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并且与患者年龄、ISS和术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俊杰 周娟娣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9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急诊科救治的12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急诊科救治的12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后血清乳酸(Lac)、红细胞比容(Hct)、国际标准化值(IN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后,对照组输液量、MAP及INR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动脉Lac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2组患者红细胞比容液体复苏后均较入院时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液体复苏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但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MODS、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8.3%,25.0%及6.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40.0%,41.7%及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创伤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病情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俊杰 张祖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3期410-412,共3页
目的动态检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6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 目的动态检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6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中度组(GCS 9~12分)及重度组(GCS 3~8分)。于伤后1、3、7和14 d的早上8:00连续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随访6个月后,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轻度及中度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多在正常范围,且变化幅度小,而重度组变异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5,P<0.01)。同时,结果显示各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在前一周内变化幅度最大,此后逐渐趋于正常。皮质醇正常、升高及下降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26例及6例;同时,根据本研究对预后的定义,预后不良者共11例,预后良好者共49例。皮质醇浓度正常和上升组预后良好率为87.0%,显著高于皮质醇浓度下降组(33.3%),提示皮质醇浓度降低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越重,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异度越大,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清皮质醇 预后
原文传递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期损伤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波 朱承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 观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对出血性休克复苏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80只,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ω-3PUFA低(10 mg/kg)、中(3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 目的 观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对出血性休克复苏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80只,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ω-3PUFA低(10 mg/kg)、中(3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建立出血性休克模型,待进入复苏期后记录各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并检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内毒素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体(MPO)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复苏期30 min ω-3PUFA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105.1 mmHg(1 mmHg =0.133 kPa)、319.2次/分和69.4 mmHg,显著高于模型组的69.6 mmHg、310.5次/分和38.1 mmHg;ω-3PUFA可以升高大鼠在失血性休克后复苏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同时,ω-3PUFA还可以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复苏期TNF-α 、IL-1β、MDA、MPO和内毒素的含量,增加SOD的含量.结论 ω-3PUFA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出血性休克 复苏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肌肉生长抑制素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智亮 章国良 +1 位作者 倪海滨 孙元水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86-291,共6页
目的 检测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恶病质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并判断其预后.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及53例腹部良性疾病患... 目的 检测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恶病质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并判断其预后.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及53例腹部良性疾病患者.分别应用反转录PCR、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STN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和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MSTN在腹直肌中的表达水平与营养状况指标及结局的关系.结果 MSTN mRNA在胃癌组和对照组患者腹直肌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3±1.11和1.0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06,P<0.01).MST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5±0.696和0.085±0.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血清中的表达量分别为8.79±4.32和1.2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01,P<0.05).胃癌患者腹直肌中MSTN高于中位数视为高表达,其表达量与患者发病年龄(x2=22.039,P=0.000)、肿瘤分期(Z=2.550,P=0.011)以及半年体质量下降百分比≥10%(x2=14.365,P=0.000)、体质量指数<22 kg/m2(x2=6.800,P=0.09)、血清白蛋白(x2=31.018,P=0.000)、血红蛋白(x2=10.079,P=0.001)、预后营养指数(x2=10.074,P=0.002)、营养风险筛查2002高评分(Z=2.628,P=0.009)等营养指标有关.胃癌患者组腹直肌中的MSTN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0,P<0.01).结论 MSTN在胃癌恶病质患者腹直肌和外周血清中较非肿瘤患者升高,胃癌患者腹直肌MSTN的表达水平升高与患者肿瘤分期及营养状况不良密切相关,提示MSTN可能在胃癌恶病质患者肌肉消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 胃肿瘤 恶病质 腹直肌 营养状况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