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化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贝贝 任一理 +1 位作者 王江峰 张沂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36-440,44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线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2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81例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一线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线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2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81例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一线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在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结果:39例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PF,氟尿嘧啶1 000 mg/m^2d 1-5、顺铂75 mg/m^2d 1-3)方案、21例紫杉醇联合顺铂(PC,紫杉醇150 mg/m^2d 1、顺铂75 mg/m^2d 1-3)、21例多西他赛、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DCF,多西他赛60 mg/m^2d 1、顺铂70 mg/m^2d1-3、氟尿嘧啶500 mg/m^2d1-5)与接受放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5.6%、23.8%、38.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4.3%、61.9%、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分别为7.34、7.10、9.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分别为18.03、16.10、18.83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PF、PC、DCF方案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7.9%、14.2%、19.04%。结论:三种方案均可作为一线治疗食管癌化疗方案,且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晚期 食管鳞癌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文文 何美青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93-194,共2页
目的 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实验... 目的 研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5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44例,6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37例,13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0%。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5例,3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2例患者出现疼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2例,5例患者出现踝部水肿,7例患者出现头痛,发生率为24.0%。可得,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概率较低,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NF-κB和CCL20及HSP70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琼 肖葛琼 +1 位作者 吕秋琼 尉理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64-3067,307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核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趋化因子L20(CCL20)的表达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集正常胃黏膜组织65份及胃癌组织73份、癌旁组织73份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快速尿素...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核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趋化因子L20(CCL20)的表达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集正常胃黏膜组织65份及胃癌组织73份、癌旁组织73份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Gimesa染色判断Hp的感染情况。通过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NF-κB、CCL20、HSP70的表达情况。比较癌旁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的Hp感染率及NF-κB、CCL20、HSP70阳性率;分析NF-κB、CCL20、HSP70在癌旁组织、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灰度值。分析Hp感染对NF-κB、CCL20、HSP70表达的影响。对NF-κB、CCL20、HSP70的表达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Hp感染阳性率及NF-κB、CCL20、HSP70阳性率分别为43.84%及64.38%、75.34%、87.67%和47.95%及39.73%、43.84%、56.16%均高于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呈递减趋势(P<0.001)。Hp(+)的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NF-κB、CCL20、HSP70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21.32±12.69)、(112.20±10.47)、(115.50±10.65)和(152.65±16.33)、(149.52±12.30)、(160.64±11.47)均低于Hp(-)组(P<0.001)。NF-κB、CCL20、HSP70间两两呈正相关(P<0.001)。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NF-κB、CCL20、HSP70,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热休克蛋白70 趋化因子L20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