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及护理预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桂红 王媛 沈藕英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究心身障碍患者团体心理治疗模式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抽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患者100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组加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 目的:探究心身障碍患者团体心理治疗模式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抽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患者100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组加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各组成员情绪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1团体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SCL-90得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0,P=0.002),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t=3.645,P=0.002;抑郁:t=3.535,P=0.001;焦虑:t=2.962,P=0.006)。2团体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得分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54,P=0.0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1,P=0.0001)。3团体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P=0.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宣泄身心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有所提高,提高了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障碍 团体干预 心理护理 满意度
原文传递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友让 徐超超 赵玉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2786-2789,共4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应用...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训练对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训练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3±3.1)分、(46.6±3.6分)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8.5±3.5)分、(57.5±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9、14.724,均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88.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5)。训练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62.7±10.1)分,高于对照组的(43.5±13.5分),PSQI评分(6.2±1.3)分,低于对照组的(10.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2、13.207,均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青少年心身障碍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性障碍 康复 训练 心理疗法 神经功能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主题书写表露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与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维微 陈琳霞 +1 位作者 朱亚珍 沈藕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1期1051-1052,共2页
精神分裂症系一组病因未获彻底阐明的精神病种,精神活动与环境间的不协调性为该症主要特征,以思维与知觉、行为与情感等障碍为主要表现[1],阴性症状集中表现为孤僻懒散、社交减少、生活技能下滑、思维贫乏、兴趣缺乏/减退、注意障碍等[2... 精神分裂症系一组病因未获彻底阐明的精神病种,精神活动与环境间的不协调性为该症主要特征,以思维与知觉、行为与情感等障碍为主要表现[1],阴性症状集中表现为孤僻懒散、社交减少、生活技能下滑、思维贫乏、兴趣缺乏/减退、注意障碍等[2]。主题书写表露护理即表达性写作,强调通过写作方式对情感做出语言化处理,从而促成情绪调适与社会分享[3]。本次研究尝试采用主题书写表露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施加干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生活技能 思维贫乏 注意障碍 阴性症状 情绪调适 不协调性 语言化
下载PDF
6~12岁孤独症儿童社交适应性及心理理论评定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藕英 徐苗苗 +1 位作者 吴桂红 陈晓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评定6~12岁孤独症儿童社交适应性及心理理论能力状况。方法前瞻性选定2015年3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12岁孤独症患儿62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配对,选择62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 目的探讨评定6~12岁孤独症儿童社交适应性及心理理论能力状况。方法前瞻性选定2015年3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12岁孤独症患儿62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配对,选择62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R)、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C-WISC)评定得出适应行为商(ADQ)、总智商(FIQ)情况;采用"外表-真实"、"意外地点"、"意外内容"3个任务检测两组儿童心理理论状况。比较两组儿童社交适应性以及心理理论情况,同时比较组内心理理论与社交适应性的相关性。结果①社交适应性比较:观察组ADQ为(85.12±21.35)分,对照组ADQ为(95.13±25.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Q为(102.25±24.18)分,对照组FIQ为(128.12±24.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理论比较:观察组意外地点、意外内容及外表-真实任务通过率、得分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组内相关性比较:观察组意外地点任务得分与社会自制因子呈正相关(r=0.45,P=0.03),与独立因子T分、认知因子T分等无显著相关性(r=-0.28~0.31,P>0.05);其他心理理论与社交适应性各因子相比无显著相关性(r=-0.19~0.29,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适应性障碍,且心理理论存在缺陷,心理理论与社交适应呈正相关,心理理论能力越强,社交适应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社交适应性 心理理论 儿童 适应行为商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