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氧桥联混合配位的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计算(英文)
1
作者 李浩宏 陈之荣 +3 位作者 李俊篯 肖伏贤 黄长沧 张文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9-524,共6页
The synthesi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alkoxo-bridged dinuclear copper(II) compound has been described. The title compound has the formula C22H28Cl2Cu2N8O11. It consists of... The synthesi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a novel alkoxo-bridged dinuclear copper(II) compound has been described. The title compound has the formula C22H28Cl2Cu2N8O11. It consists of dinuclear units with bridging methoxo groups. The ligands 2-amino-pyridine and 2-amino-6-hydroxyl-pyridine are linked to each copper via the pyridine N atoms respectively, providing a square planar CuN2O2 unit. The ClO4- anions in the title compound are semi-coordinated to copper ion at the distance of 0.265 83(4) nm (Cu-O(ClO4-). The Cu-Cu distances within the dinuclear units are 0.299 79(9) nm with Cu-O-Cu angles of 102.27(9)°. The structures are stabilized by intramolecular H-bonds between the amino hydrogen atoms and oxygen atoms. Based on crystal data,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on DFT/B3LPY level was used to reveal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CCDC: 270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混合配位 烷氧桥联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银簇化合物Ag_(3)B_(6)O_(10)I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双折射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志鹏 周洋 赵三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5,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技术,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银簇卤化硼酸盐Ag_(3)B_(6)O_(10)I。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No.62)。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结构中BO4四面体和BO3三角形连接形成[B_(6)O_(10)]^(2-)并最终相互连接形成三维孔洞结构,A...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技术,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银簇卤化硼酸盐Ag_(3)B_(6)O_(10)I。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No.62)。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结构中BO4四面体和BO3三角形连接形成[B_(6)O_(10)]^(2-)并最终相互连接形成三维孔洞结构,Ag3I三角锥位于孔洞中。这种基于B6O10基元的含银簇三维孔洞结构为首次报道。热稳定性分析表明Ag_(3)B_(6)O_(10)I为非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熔融分解温度为963 K。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显示该晶体光学带隙约为3.1 eV。值得关注的是,Ag_(3)B_(6)O_(10)I晶体具有较大的双折射率(0.031@550 nm)。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揭示了该晶体的光学特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银簇化合物 晶体结构 双折射率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OH+HCl→Cl+H_(2)O反应中的反应物转动激发效应
3
作者 徐昕 陈俊 +1 位作者 刘舒 张东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1-220,I0102,共11页
本文在最近构建的F12a势能面上,对OH+HCl→Cl+H_(2)O的一系列反应物转动激发态进行了势能平均的五维含时波包计算,得到了初始态选择的反应几率和速率常数。研究发现,除了很低碰撞能量,单独激发反应物HCl到j_(1)=2或者OH到j_(2)=1得到了... 本文在最近构建的F12a势能面上,对OH+HCl→Cl+H_(2)O的一系列反应物转动激发态进行了势能平均的五维含时波包计算,得到了初始态选择的反应几率和速率常数。研究发现,除了很低碰撞能量,单独激发反应物HCl到j_(1)=2或者OH到j_(2)=1得到了总反应几率的最大值.在低能区域,随着OH转动激发的增加,反应几率的共振增强迅速减小,导致250K以下的速率常数迅速下降HCl和OH同时转动激发的速率常数不是单独激发结果的简单叠加。最后,通过对(5,5)态以下初始转动态的速率常数进行玻尔兹曼平均,得到了反应的热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物转动激发 含时波包 反应几率 FESHBACH共振 速率常数
下载PDF
3d过渡金属碳化物相稳定性和化学键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章永凡 林伟 +1 位作者 王文峰 李俊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41-1048,M004,共9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具有NaCl相、CsCl相以及WC相结构的 3d过渡金属碳化物MC (M =Sc~Ni)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类型相结构的MC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 ,均可用刚性带模型来描述 ,并由此得到了三种相统...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具有NaCl相、CsCl相以及WC相结构的 3d过渡金属碳化物MC (M =Sc~Ni)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类型相结构的MC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 ,均可用刚性带模型来描述 ,并由此得到了三种相统一的态密度 (DOS)分布 .基于该DOS分布 ,通过分析费米能级附近DOS的大小并结合体系的结合能 ,对三种相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CsCl相构型最不稳定 ;对于 3d电子数较少的MC化合物 (M =Sc~V) ,以NaCl相为稳定构型 ;对于M =Cr~Ni的MC化合物 ,则以WC相为稳定相 .此外 ,通过采用双子晶格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相稳定性 化学键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 密度泛函
下载PDF
苯在A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梅娟 陈文凯 +2 位作者 刘书红 许莹 李俊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吸附能为-184.8~-184.3kJ·mol-1,苯环发生扭曲,C—C键明显拉长,出现了介于...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吸附能为-184.8~-184.3kJ·mol-1,苯环发生扭曲,C—C键明显拉长,出现了介于苯和1,4-环己二烯之间的船状构型,船头的2个C原子从sp2杂化重新进行sp3杂化.苯分子在桥位和顶位的吸附活性较低,吸附能分别为-156.7~-145.3kJ·mol-1、-116.5~-117.0kJ·mol-1,苯分子构型有稍微的改变.轨道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吸附之后苯分子的轨道简并度降低,苯分子的LUMO轨道和邻近Au原子的dz2轨道叠加比较好,两个对位的C原子以双σ键形式连接到表面邻近的Au原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100)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下载PDF
有限长锯齿型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与管径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贾桂霄 李俊篯 章永凡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在B3LYP/6-31G//PM3水平上对一系列有限长锯齿型碳纳米管(n,0)(n=6~11)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空轨道(LUMO)间的能隙(Eg)随着管径的增大出现随奇偶n值的振荡变化,随着管长的增加呈单调减小的趋... 在B3LYP/6-31G//PM3水平上对一系列有限长锯齿型碳纳米管(n,0)(n=6~11)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最低空轨道(LUMO)间的能隙(Eg)随着管径的增大出现随奇偶n值的振荡变化,随着管长的增加呈单调减小的趋势;前线轨道波函数的成键结构随管径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随管长的变化而改变,HOMO的成键性质与几何结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有限长 B3LYP 键结构 波函数 单调 能隙 管径 锯齿 齿型
下载PDF
椅型碳纳米管电子结构与长度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章永凡 李俊 +1 位作者 张明昕 周立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2-280,共9页
采用PM3方法对含帽及不含帽结构的三种 (5 ,5 )椅型有限长碳纳米管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管长度的增加 ,除了最高占据轨道 (HOMO)和最低空轨道 (LUMO)之间的能隙 (Eg)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外 ,纳米管端“表面” (... 采用PM3方法对含帽及不含帽结构的三种 (5 ,5 )椅型有限长碳纳米管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管长度的增加 ,除了最高占据轨道 (HOMO)和最低空轨道 (LUMO)之间的能隙 (Eg)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外 ,纳米管端“表面” (管的末端和管帽 )构型也出现周期振荡现象 ,通过研究同种类型纳米管三组不同的长度效应 ,发现属于同一组的纳米管具有相似的构型和电子结构变化规律 .此外 ,研究表明纳米管帽的尺寸效应可以看成为一定长度管壁的简单延伸 ,揭示了含帽与不含帽纳米管电子结构之间的相似性 .本文还对处在管末端以及管帽上的表面态及其化学反应性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型碳纳米管 电子结构 表面态 成键性质 长度效应
下载PDF
γ-TiAl中掺杂原子取代位置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尊行 王秀丽 +1 位作者 周立新 李俊篯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计算了g -TiAl及其掺杂合金的原子间成键强度,并依据键强度建立了判断掺杂原子取代位置的模型。掺杂原子的位置应根据取代前后的键强度相近的取代方式进行确定。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场理论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也... 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计算了g -TiAl及其掺杂合金的原子间成键强度,并依据键强度建立了判断掺杂原子取代位置的模型。掺杂原子的位置应根据取代前后的键强度相近的取代方式进行确定。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场理论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据此能够定性判断掺杂原子的取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原子取代位置 γ-TiAI 紧束缚能带方法 量子化学 电子结构 钛铝合金
下载PDF
具有单晶到单晶转化的Cu(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9
作者 牟文龙 孙振洲 +6 位作者 范思杰 侯川兵 李中峰 韩洪亮 王果 杨玉平 金琼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CH_(3)CN)_(4)]BF_(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Ⅰ)配合物,分别为[Cu(dppz)(bdppmapy)]_(2)(BF...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CH_(3)CN)_(4)]BF_(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Ⅰ)配合物,分别为[Cu(dppz)(bdppmapy)]_(2)(BF_(4))_(2)·H_(2)O (Cu BF_(4)-1)、[Cu(dppz)(bdppmapy)]BF_(4)(Cu BF_(4)-2)和[Cu(dppz)(bdppmapy)]BF_(4)(Cu BF_(4)-3)。获得了Cu BF_(4)-1和Cu BF_(4)-3的单晶,发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过程的现象,并探究了溶剂分子的存在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配合物Cu BF_(4)-1和Cu BF_(4)-3的结构,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磷谱(~1H/^(31)P NMR)对合成的3个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等光物理性质的表征和分析,比较了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探讨了溶剂分子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弱作用力 晶体结构 发光性质 太赫兹时域光谱
下载PDF
SnO_2(110)弛豫表面构型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伟 章永凡 +2 位作者 李奕 陈勇 李俊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1,共6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方法对SnO2(110)表面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理想表面相比,表面弛豫导致表层五配位Sn原子向体相方向位移,六配位Sn原子以及表面氧原子往真空方向移动,而桥氧原子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当...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方法对SnO2(110)表面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理想表面相比,表面弛豫导致表层五配位Sn原子向体相方向位移,六配位Sn原子以及表面氧原子往真空方向移动,而桥氧原子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当表面厚度小于3nm时,表面能和表层原子的弛豫大小随着层数的增加出现振荡现象.由能带计算结果得知,以桥氧的2py/2pz轨道为主要成分的能带出现在体相的带隙中.进一步考察了弛豫对表面电子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表面弛豫 能带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态
下载PDF
TiO_2(110)面的弛豫结构及吸附O_2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开宁 李俊篯 +2 位作者 章永凡 王文峰 李奕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5-710,共6页
采用DFT/B3LYP方法研究了TiO2 ( 110 )的完整和氧缺陷表面的弛豫构型 ,并对O2 在氧缺陷表面的三种可能吸附构型进行了优化 ,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振动频率和重叠布居 .分析并预测了吸附后可能产生的物种 .本文的计算结果与XPS 。
关键词 TI02 (110)面 弛豫结构 吸附 O2 密度泛函 缺陷表面 光催化剂活性 二氧化钛 氧气
下载PDF
三维氢键超分子化合物[H_3cth][Fe(CN)_6]·3H_2O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恩庆 唐金魁 +3 位作者 冷雪冰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用内消旋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cth)和K_3[Fe(CN)_6〕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化合物[H_3cth][Fe(CN)_3]·3H_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 用内消旋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cth)和K_3[Fe(CN)_6〕合成了氢键连接的超分子化合物[H_3cth][Fe(CN)_3]·3H_2O.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0 97(9)nm,b=1.051 60(11)nm,c=1.638 47(17)nm,a=101.077(2)°,β=90.860(2)°,γ=111.671(2)°, V=1.456 4(3) nm3, Z=2, R=0.0415.晶体中质子化的大环四胺与六氰合铁(Ⅱ )离子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而水分子所形成的氢键使化合物呈现三维超分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大环化合物 合成 结构 铁有机物
下载PDF
结构敏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国聪 姚元根 +2 位作者 吴克琛 吴棱 黄锦顺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结构敏感功能材料是其功能对原子的空间排列变化敏感的材料。通过对结构敏感功能材料的研究 ,归纳和总结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空间排列以及电子结构之间的内在规律 ,结合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和理论计算 ,逐步推导出功能基元和数学... 结构敏感功能材料是其功能对原子的空间排列变化敏感的材料。通过对结构敏感功能材料的研究 ,归纳和总结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空间排列以及电子结构之间的内在规律 ,结合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和理论计算 ,逐步推导出功能基元和数学关系式 ,以形成功能基元理论 ,为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碳原子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而展现出显著差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引子 ,阐述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对结构的敏感性 ,并讨论理论计算在该学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敏感功能材料 结构 性能 功能基元 光电磁功能材料
下载PDF
多孔材料化学:从无机微孔化合物到金属有机多孔骨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之恩 杨国昱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88-1398,共11页
本文主要从无机微孔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多孔骨架的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这两方面来介绍多孔材料化学的研究进展。多孔材料是一类具有规则孔结构的固态化合物,它们在催化、分离、离子交换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硅铝酸盐是最为人们所熟... 本文主要从无机微孔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多孔骨架的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这两方面来介绍多孔材料化学的研究进展。多孔材料是一类具有规则孔结构的固态化合物,它们在催化、分离、离子交换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硅铝酸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微孔分子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又相继开发出磷酸盐、砷酸盐、锗酸盐、亚磷酸盐、硫酸盐、亚硒酸盐以及金属硫化物等类沸石无机微孔化合物。近十多年来,配位聚合物与金属有机多孔骨架开始大量兴起,为微孔化合物的多样化与组成的复杂性增添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微孔 多孔材料 硅铝酸盐 合成化学 分子筛 亚磷酸盐 结构化学 配位聚合物 催化
下载PDF
超分子化合物(bipyH_2)_2(H_2P_2Mo_5O_(23))·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士龙 黄长沧 张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1.679 51(7)nm,b=1.151 93(4)nm,c=1.889 08(8)nm,β=108.335(1)°,V=3.469 2(2)nm3,Z=4,Dc=2.382g/cm3.F(000)=2 408,μ=1.951mm-1,R=0.024 4,Rw=0.0721.标题化合物的杂多阴离子[P2Mo5O23]4-由5个MoO6畸变的八面体和2个PO4畸变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或共边组成;5个Mo原子近似处于同一平面,它们和2个P原子组成了一个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杂多阴离子与质子化的4,4'-bipy和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成无限二维网状结构,形成超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磷钼酸盐 超分子化合物 晶体结构 杂多化合物
下载PDF
两个新颖的铜-二氮杂菲和钼(磷,硒)杂多酸组成的有机-无机杂合化合物: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荣民 卢绍芳 +2 位作者 陈进 卢灿忠 黄子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3-988,共6页
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合化合物{[Cu(o-phen)(H2O)]3[Mo5P2O23]}?4.5H2O(1)和{[Cu(o-phen)-(H2O)]2[Mo5Se2O21]}(2)(o-phen=1,10-phenanthroline).通过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两个分子... 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合化合物{[Cu(o-phen)(H2O)]3[Mo5P2O23]}?4.5H2O(1)和{[Cu(o-phen)-(H2O)]2[Mo5Se2O21]}(2)(o-phen=1,10-phenanthroline).通过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两个分子结构中的相邻[Mo5P2O23]6-或[Mo5Se2O21]4-阴离子均由两个桥式的[Cu(o-phen)(H2O)]单元连接成分别为风车状和双侧桥联状一维聚合链,化合物1的双金属链又通过若干链间氢键形成层状堆积结构.讨论了钼杂多酸阴离子和第二种金属-配体亚单元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合化合物 钼杂多酸 [Cu(o-phen)(H2O)]单元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俊东 黄金陵 陈耐生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35-1043,共9页
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 简要总结了迄今文献上所发表的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 包括四取代、八取代、十六取代、内环取代以及不等同取代等。
关键词 周环取代酞菁 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分子结构 性质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茂椿 吴新涛 +2 位作者 曹荣 黄群 苏伟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9-255,共7页
本文以新型无机聚合物的合理合成和物理性能研究为主线 ,总结 3个系列具有新颖结构聚合物的组装与结构化学规律 :( 1 )通过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出系列金属 -有机纳米笼、金属 -有机纳米管和金属 -有机纳米线。研究了合成金属 -有机纳... 本文以新型无机聚合物的合理合成和物理性能研究为主线 ,总结 3个系列具有新颖结构聚合物的组装与结构化学规律 :( 1 )通过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出系列金属 -有机纳米笼、金属 -有机纳米管和金属 -有机纳米线。研究了合成金属 -有机纳米分子的规律 ,开辟了一条合成金属 -有机纳米分子的新途经。 ( 2 )通过结构调控、金属与桥联基元作用 ,把团簇单元活化后合成一维新型无机聚合物。在研究反应机理过程中分离和表征了大量的中间态产物 ,从而得到了这类聚合物合理合成的规律。 ( 3)设计合成出二维层状 (石墨型 )、三维大孔 (分子筛型 )、金属聚硫及稀土与过渡金属混合 4个系列新型的无机聚合物 ,总结了它们的结构规律和反应规律。在制备合成中既有结构单元自组装的反应又有设计合成的方法。通过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光、电或磁性能的研究 ,探索出系列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能和非线性光学性能 ,总结出聚合物的结构规律与基本结构单元组装的关系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聚合物 设计 合成 结构规律 性能研究 自组装 无机有机杂化复合聚合物
下载PDF
影响TiAl合金塑性的电子结构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尊行 周立新 +1 位作者 章永凡 田安民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2-446,共5页
应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Ti-48Al-2M 为模型的γ-TiAl掺杂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现能有效地改善合金塑性的元素V、Cr、Mn 主要在两方面改变了γ-TiAl合金的电子结构,即改善Ti周围成键强度... 应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Ti-48Al-2M 为模型的γ-TiAl掺杂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现能有效地改善合金塑性的元素V、Cr、Mn 主要在两方面改变了γ-TiAl合金的电子结构,即改善Ti周围成键强度的各向均衡性和改变Ti、Al参与成键的电子分布,使成键电子云的球形化成分增大。研究结果表明V、Cr、Mn 等取代Al时成键的均衡性及电子云球形化均增大,从而有利于材料变形改善塑性,而加入Fe、Co、Ni虽然改善电子云的球形化但却不利于成键强度的均衡性,因而对合金的塑性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合金 塑性 Γ-TIAL合金 电子结构 能带
下载PDF
黄铜矿型半导体材料CuAlX_2(X=S,Se,Te)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和根 陈虹 +4 位作者 陈懂 李奕 丁开宁 黄昕 章永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05-2813,共9页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具有黄铜矿结构的CuAlX2(X=S,Se,Te)晶体的电子结构,并预测了它们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带隙随X原子从S→Se→Te依次减小.三种晶体的静态介电...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具有黄铜矿结构的CuAlX2(X=S,Se,Te)晶体的电子结构,并预测了它们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带隙随X原子从S→Se→Te依次减小.三种晶体的静态介电常数、静态折射率和静态倍频系数d36的变化情况与带隙的变化相反,随着X原子自S→Se→Te改变依次递增,但静态双折射率依次递减.该系列化合物的倍频效应主要来源于价带顶附近的占据能带向以Al和X原子的p电子态为主要成分的空带之间的跃迁.在三种晶体中,CuAlTe2除静态双折射率偏小外,其它光学性能要优于CuAlS2和CuAlS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二阶倍频效应 黄铜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