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承气合剂经超声波给药对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韩植芬 何凤仪 +3 位作者 李祎娉 刘智敏 任东林 黄丹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91-692,696,共3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合剂 超声波 胃肠功能 炎症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CG-Net改进的结直肠癌病灶分割算法
2
作者 李兰兰 胡益煌 +2 位作者 王大彪 徐斌 李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 为解决深度学习分割算法在病灶的细节分割上存在漏判且模型参数量较大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CG-Net的深度轻量化分割神经网络。在编码块加入改进高效金字塔拆分注意力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学习丰富多尺度全局特征;采用残差思想将注意力模块与编码块结合,提出高效金字塔语境引导模块,帮助网络学习全局和局部特征信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提供的腹部MRI图像数据库的结直肠肿瘤病灶分割实验中,验证了改进模型算法在分割精度和模型轻量化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编码解码网络 轻量级 深度可分离卷积 医学图像分割 注意力机制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联合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在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3
作者 曾志明 朱攀 +4 位作者 马德财 邸小慧 李桂婷 邹文彬 潘希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0-1567,共8页
目的探究联合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预测直肠癌总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261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 目的探究联合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预测直肠癌总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261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根据淋巴结术前MRI(_(MRI)N)和术后病理(_(P)N)评估的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_(MRI)N+但_(P)N-(_(MRI)N+组)、P N+但_(MRI)N-(_(P)N+组)和_(MRI)N+且_(P)N+(_(MRI-P)N+组)。使用逆概率加权(IPW)校正混杂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特征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双向逐步Cox回归模型确定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_(MRI-P)N+组比_(P)N+组、_(MRI)N+组具有更高的肿瘤分期、更频繁的神经周围侵犯、更多的远处转移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_(MRI)N+组、P N+组和_(MRI-P)N+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9.1%和76.4%;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5%和59.2%。双向逐步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淋巴结送检个数、病理肿瘤分期、脉管内癌栓、神经周围侵犯、远处转移、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MRI-病理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联合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更准确预测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预后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的非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KEYNOTE-158Ⅱ期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华斌(翻译) 邓艳红(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74-777,共4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KEYNOTE-158Ⅱ期研究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既往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dMMR/MSI-H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入...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KEYNOTE-158Ⅱ期研究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既往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dMMR/MSI-H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入组233例患者(包括27个瘤种),至本次分析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时间为13.4个月,客观缓解率为34.3%(95%CI:28.3%~4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95%CI:2.4~4.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3.5个月(95%CI:13.5个月~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8%(3~5级为14.6%)。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经治MSI-H/dMMR非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持久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微卫星不稳定性 错配修复缺陷 不限瘤种
下载PDF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5
作者 兰平 陈永乐 何晓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7-205,共9页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癌 局部切除 根治术 全程监测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解析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6
作者 肖国中 贺秋兰 +4 位作者 刘访 陈华显 万星阳 任东林 林宏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6-1304,共9页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服用过四君子汤加减分为两组,服用过四君子汤者为联合治疗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期间是否服用过四君子汤加减分为两组,服用过四君子汤者为联合治疗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并对同一患者治疗前后配对的肿瘤组织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1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食少纳呆(P<0.05)、神疲乏力(P<0.05)、腹胀(P<0.05)、便溏(P<0.05)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8+T细胞比例更高,而且联合治疗组CD8+T细胞的TNF⁃α/NF⁃κB信号通路、IL6/JAK/STAT3信号通路、IL2/STAT5信号通路激活。此外,两组效应T细胞的差异基因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效应T细胞在治疗后LTB、IL7R等基因高表达。效应T细胞在联合治疗组功能被激活,可能与TNF⁃α/NF⁃κB通路和IL2/STAT5通路活性增高有关。最后,四君子汤加减可能还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促进巨噬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细胞互作发挥潜在治疗作用。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中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四君子汤加减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影响,其可能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活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四君子汤加减 单细胞测序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RANTES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韦丽丽 谭会柳 +4 位作者 张瀞丹 李伟倩 贾会真 杨湘玲 刘焕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1期4-1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及筛选出的高表达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因子微阵列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细胞因子表达谱;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及筛选出的高表达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因子微阵列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细胞因子表达谱;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筛选出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细胞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和经过筛选获得的细胞因子: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在鉴别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者的诊断性能。所有数据使用SPSS23.0和Graph Pad Prism 8.0进行统计分析,验证CEA、CA125、CA199和RANTES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者之间差异表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计算Youden指数来确定RANTES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以鉴别结直肠癌患者。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血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果进行拟合。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健康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RANTES显著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NT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91~0.901);RANTES和CEA联合检测AUC为0.891(95%CI:0.854~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854和0.803。结论RANTES对结直肠癌有诊断价值,RANTES联合CEA检测较单独检测CEA有更高的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结直肠癌 细胞因子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和MR排粪造影的影像学表现
8
作者 李桂婷 胡美玉 +2 位作者 曾志明 谢佩怡 邸小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56,共7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XRD)和MR排粪造影(MRD)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19例经临床、病理和肠镜检查证实的SRUS患者纳入本研究,15例行XRD,7例行MRD,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XRD...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XRD)和MR排粪造影(MRD)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19例经临床、病理和肠镜检查证实的SRUS患者纳入本研究,15例行XRD,7例行MRD,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XRD和MRD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数据并进行盆底功能测量。结果 在XRD结果中,3例(20%)表现直肠内套叠,8例(53.3%)直肠外脱垂,2例(13.3%)中度直肠前突。另外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有2例,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患者各有1例。在MRD结果中,3例(42.9%)表现直肠黏膜脱垂(部分性脱垂),4例(57.1%)直肠前突患者中,3例(均为女性)为中度直肠前突,1例为轻度直肠前突。3例患者同时观察到相关的前、中腔室器官下降,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没有患者表现乙状结肠疝。结论 排粪造影可以评估SRUS患者的直肠外脱垂、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盆底结构及功能异常,对SRUS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X线排粪造影 MR排粪造影 结构异常 功能异常
下载PDF
基于权重分配的直肠癌病理完全反应预测算法
9
作者 李兰兰 徐斌 +1 位作者 李娟 王大彪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进行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反应的预测。回顾性分析了99例直肠癌患者的MR影像资料,并按照训练组(71例)和测试组(28例)进行划分构成数据集。通过U-Net定位分割出肿瘤大致区域,在预测... 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进行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反应的预测。回顾性分析了99例直肠癌患者的MR影像资料,并按照训练组(71例)和测试组(28例)进行划分构成数据集。通过U-Net定位分割出肿瘤大致区域,在预测阶段通过改变神经网络卷积层数和切片大小得到了9个基础预测模型,并且利用权重分配法对预测得分进行修正。在验证组9个模型中,切片大小为256*256时,包含4个卷积层的模型整体性能最好,3折交叉验证中平均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达到了0.714、0.717和0.708。研究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对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反应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较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神经网络 新辅助放化疗 磁共振图像 病理完全反应预测
下载PDF
探讨疼痛管理中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
10
作者 宋培 刘加燕 +1 位作者 施慈 陈晓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67-171,共5页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12月的手术病例7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及按需止痛;...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12月的手术病例7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及按需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预防性静脉使用定时定量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P>0.05),关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观察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静脉使用定时定量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长,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早期活动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黄月腾 李亚兰 郑筱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8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复杂性肛瘘患者... 研究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8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得分为(80.38±11.82)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0.33±12.75)分。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62,P<0.05)。结论 复杂性肛瘘患者病耻感属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属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病耻感,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不适,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家属关心与陪伴患者,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病耻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调控Rac1b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孜欢 冯杏芝 +2 位作者 方乐堃 黄丹丹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MALAT1调控Rac1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手术切除后30 min内于-80℃保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中MALAT1和Rac1b mRNA的表达;RNA干扰沉默结直肠癌细胞MALAT1表达,通... 目的:探讨MALAT1调控Rac1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手术切除后30 min内于-80℃保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中MALAT1和Rac1b mRNA的表达;RNA干扰沉默结直肠癌细胞MALAT1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c1b和上皮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Ed U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ALAT1低表达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MALAT1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干扰MALAT1表达后,Rac1b的表达升高,细胞增殖加快,且上皮间质化标志物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升高。干扰MALAT1的表达可明显促进结直肠癌侵袭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MALAT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这一相关性是通过调控Rac1b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Rac1b
下载PDF
结直肠癌死亡患者的肿瘤转移部位、发生率及预后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家铭 邬小凤 +5 位作者 吴远辉 陈晓琼 谭淑云 李拓阳 石雪彬 黄美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9-296,共8页
【目的】既往有多个报道结直肠癌转移方式的研究,但尚缺少基于长期随访并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总结CRC转移部位、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存数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7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肿瘤转移的... 【目的】既往有多个报道结直肠癌转移方式的研究,但尚缺少基于长期随访并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总结CRC转移部位、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存数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73例结直肠癌死亡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肿瘤转移的部位、发生率以及生存资料。【结果】334例(89.5%)患者为肿瘤相关性死亡,肝转移率为51.5%,肺转移率为40.4%,腹膜转移率为55.7%。单纯肝、肺、腹膜转移患者数分别为27例(8%)、21例(6.3%)、63例(18.9%)。单纯肺转移患者生存明显优于单纯肝转移或单纯腹膜转移(P<0.01)。肝肺腹膜同时转移的患者共66例(19.7%)且预后最差(P<0.01)。【结论】并非所有死亡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肝肺腹膜同时转移。不同患者的转移方式存在差异,并与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死亡
下载PDF
MicroRNA-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伟标 徐咏强 +4 位作者 李妤玲 卢碧燕 杨湘玲 刘焕亮 李仲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W620肠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邻近正常肠粘膜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将miR-200c模拟物瞬时转染SW620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CCK-8试剂盒和Transwell小室装置检测上调miR-200c的表达对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200c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W620细胞株在转染miR-200c模拟物后,ZEB1蛋白表达受抑制,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而间质表型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降;上调miR-200c表达可抑制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miR-200c低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00c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健脾祛湿方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一丰 陈曦 +4 位作者 林绪涛 谈应鑫 翁敬容 蔡嘉伟 戎煜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57BL/6小鼠建立脾虚湿滞型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评分(DAI)、肠道炎症指数及肠道组织病理;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肠道组织中Treg细胞的浸润情况;ELISA...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57BL/6小鼠建立脾虚湿滞型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评分(DAI)、肠道炎症指数及肠道组织病理;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肠道组织中Treg细胞的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祛湿方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肠道症状均有减轻,且小鼠结肠远端组织炎症损伤程度较低,肠道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血清IL-6、IL-12、IL-22水平降低,IL-10、TGF-β水平升高。健脾祛湿方与美沙拉嗪疗效相当。结论:健脾祛湿方通过上调Treg细胞的活性及调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滞
下载PDF
槐耳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一丰 刘华山 +5 位作者 戎煜明 谈应鑫 陈曦 翁敬容 范德军 林绪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MTS、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等研究槐耳清膏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建立小鼠动物模型。结果MTS表明槐耳清膏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Transwell表...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MTS、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等研究槐耳清膏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建立小鼠动物模型。结果MTS表明槐耳清膏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Transwell表明槐耳清膏可抑制SW480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表明槐耳清膏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显示槐耳清膏可上调Bax,cleavage caspase-3,抑制Bcl-2等蛋白;小鼠体内皮下成瘤实验提示亦可抑制肿瘤生长。结论槐耳清膏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cl-2/Bax/Cleaved caspase-3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槐耳 免疫调节 微环境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斌杰 朱苗苗 +6 位作者 吴雅丽 秦启元 何炎炯 周佐霖 黄小艳 王辉 马腾辉 《腹部外科》 2023年第6期450-456,462,共8页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 目的调查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保肛手术的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病人,同时排除接受盆腔放疗、造口未还纳或重新造口以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人。使用LARS量表评估上述病人恢复肠道连续性1年后的肠道功能情况,根据LARS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无LARS(0~20分)、轻度LARS(21~29分)及重度LARS(30~42分),将病人基线资料、肿瘤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可能影响病人术后肠道功能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总体LARS及重度LARS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29例,失访病人30例,随访病例与失访病例两组仅在术前体重指数[(23.0±3.0)比(20.8±2.9)kg/m~2]及术后T分期(pT_(0~2):62.8%比26.7%)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分析的129例病人中,男性84例,年龄(56.4±12.4)岁,肿瘤高度(3.8±0.7)cm;术前均接受CapeOX/FOLFOX两药(78.3%)或FOLFOXIRI三药方案化疗,29.5%(38/129)的病人接受经肛经腹双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71.4%(92/129)的病人行括约肌间切除,74.4%(96/129)的病人接受预防性造口,13.2%(17/129)的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1.0~10.4)年,总体LARS发生率为55.0%(71/129),重度LARS发生率为24.0%(31/129),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肠道症状。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生总体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565,P=0.01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4.503,P=0.015)、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285,P=0.02);发生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754,P=0.03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6.190,P=0.001)、括约肌间切除(OR=3.427,P=0.026)与手工吻合(OR=3.538,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总体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OR=2.885,P=0.01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3.866,P=0.046)、恢复肠道连续性时间≤4年(OR=2.871,P=0.009),但仅有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5.155,P=0.004)是重度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肛术后近半数发生LARS,排便困难(排便<1次/d)与簇状排便(1 h内反复排便)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LARS症状可能随时间延长而缓解;若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其术后排便功能往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吻合口漏
下载PDF
XL413通过抑制DNA复制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倩 胡蓉 袁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3-759,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e 7,CDC7)的药物XL413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多个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XL413处理72 h,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e 7,CDC7)的药物XL413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多个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XL413处理72 h,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XL413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再生能力;RNA-seq检测XL413对细胞转录组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DNA解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复合体成员MCM2的磷酸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L413处理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集落形成能力均下降(P=0.0015);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比例增高(P=0.0006);在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上,XL413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标志B细胞淋巴瘤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基因(BCL2 associated X,BAX)的比值下降(P=0.0087);在蛋白水平上,XL413抑制DNA解旋相关蛋白MCM2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DNA复制,同时促进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增高。结论:XL413可以通过降低DNA解旋相关蛋白MCM2的磷酸化阻碍DNA的复制,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该研究为XL413未来用于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413 结直肠癌细胞 半抑制浓度 DNA复制 凋亡
下载PDF
槐耳颗粒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亮 胡焕新 +1 位作者 罗双灵 林宏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运用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8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共72例,... 目的探讨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运用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8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共72例,为治疗组,单纯辅助化疗5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病理类型及原发肿瘤分期、肝转移瘤大小及数目、化疗完成情况、复发后局部治疗等。随访至2019年11月,使用随访数据计算生存率,并作影响复发和总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60.7%与65.3%、48.2%,差异有显著性(p=0.015);两组术后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8%、53.5%与59.7%、35.7%,差异有显著性(p=0.003)。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瘤个数及完成围手术期化疗影响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而原发灶合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瘤个数,完成围手术期化疗及槐耳颗粒维持治疗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术后复发与肿瘤负荷和化疗相关。肝转移瘤单个、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槐耳颗粒联合辅助化疗的病人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瘤 槐耳颗粒
下载PDF
老年起病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珏 郅敏 张敏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研究发现,10%~20%的IBD是在老年时期发病,而今老年起病的IBD患病率和现有患者基数正在增加,其治疗策略因身体机能、共病的存在和多药的相互作用而更为复杂,并同时影...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研究发现,10%~20%的IBD是在老年时期发病,而今老年起病的IBD患病率和现有患者基数正在增加,其治疗策略因身体机能、共病的存在和多药的相互作用而更为复杂,并同时影响IBD相关药物的选择。该文将结合2017年至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着重从治疗和恶性肿瘤监测两个方面对老年起病的IBD人群的特点做一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老年起病 疾病管理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