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余卓敏
余俊丽
+4 位作者
侯泽辉
梁志强
刘伟
陈双
江志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体检或产检的201名育龄期妇女。其中,未育组(N_(1))30名,妊娠组(N_(2))141名,产后组(N_3)30名。...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体检或产检的201名育龄期妇女。其中,未育组(N_(1))30名,妊娠组(N_(2))141名,产后组(N_3)30名。使用超声测量育龄期妇女的脐水平腹直肌间距离(IRD_(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腹直肌间距离(IRD_(2))、脐水平左右两侧腹直肌宽度(WRA_(L)、WRA_R),横断面观察并分析各组的腹直肌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N_(1)组的IRD_(1)、IRD_(2)、(WRA_(L)+WRA_(R))/2平均值分别为(16.57±4.62)mm、0 mm、(72.03±11.38)mm。N_(2)组的IRD_(1)从妊早期开始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孕21周后增加更为显著,直至分娩前(孕37~40周)达到高峰,平均值(92.41±23.40)mm;IRD_(2)、WRA_(L)和WRA_(R)在妊早期变化不明显,在孕21周后(WRAL+WRAR)/2开始显著增加,分娩前达到高峰,平均值(113.27±18.5)mm。各数据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N3组的WRA_(L)、WRA_(R)在产后1个月恢复正常;IRD_(1)于产后3 d即可恢复41%,67.1%的妇女产后1个月可恢复至未育水平,产后超过1年者中约有26.6%的妇女IRD_(1)仍>27 mm。IRD_(1)(Y)与孕周(X_(1))和IRD_(2)(X_(2))有相关性,模拟曲线方程(逐步法)Y=2.801X_(1)+1.111X_(2)-26.049,X_(1)>21。结论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前腹壁的结构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此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腹直肌间距离
腹直肌分离
育龄期妇女
原文传递
题名
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余卓敏
余俊丽
侯泽辉
梁志强
刘伟
陈双
江志鹏
机构
结
直肠
盆底
疾病
研究
重点
实验室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胃肠、疝和腹壁
外科
结
直肠
盆底
疾病
研究
重点
实验室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超声科
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镜外科
出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566-570,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体检或产检的201名育龄期妇女。其中,未育组(N_(1))30名,妊娠组(N_(2))141名,产后组(N_3)30名。使用超声测量育龄期妇女的脐水平腹直肌间距离(IRD_(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腹直肌间距离(IRD_(2))、脐水平左右两侧腹直肌宽度(WRA_(L)、WRA_R),横断面观察并分析各组的腹直肌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N_(1)组的IRD_(1)、IRD_(2)、(WRA_(L)+WRA_(R))/2平均值分别为(16.57±4.62)mm、0 mm、(72.03±11.38)mm。N_(2)组的IRD_(1)从妊早期开始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孕21周后增加更为显著,直至分娩前(孕37~40周)达到高峰,平均值(92.41±23.40)mm;IRD_(2)、WRA_(L)和WRA_(R)在妊早期变化不明显,在孕21周后(WRAL+WRAR)/2开始显著增加,分娩前达到高峰,平均值(113.27±18.5)mm。各数据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N3组的WRA_(L)、WRA_(R)在产后1个月恢复正常;IRD_(1)于产后3 d即可恢复41%,67.1%的妇女产后1个月可恢复至未育水平,产后超过1年者中约有26.6%的妇女IRD_(1)仍>27 mm。IRD_(1)(Y)与孕周(X_(1))和IRD_(2)(X_(2))有相关性,模拟曲线方程(逐步法)Y=2.801X_(1)+1.111X_(2)-26.049,X_(1)>21。结论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前腹壁的结构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此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
腹直肌
腹直肌间距离
腹直肌分离
育龄期妇女
Keywords
Recti abdominis
Inter-recti distance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Child-bearing age women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的临床观察
余卓敏
余俊丽
侯泽辉
梁志强
刘伟
陈双
江志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