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简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元红 《福建教育》 2019年第25期44-48,64,共6页
四年级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四年级 民主程序 集体主义教育 《道德与法治》 班级生活 高年段 引导学生 商业广告 垃圾分类
下载PDF
凸显道德关怀的生命教育——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级教材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颖 《福建教育》 2020年第12期39-41,共3页
教材承载着课程的核心精神,也体现特定阶段与领域的价值导引。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统编教材编写团队将"生命教育"作为贯穿课程内容始终的逻辑线索,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从而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 教材承载着课程的核心精神,也体现特定阶段与领域的价值导引。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统编教材编写团队将"生命教育"作为贯穿课程内容始终的逻辑线索,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从而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塑造完整人格。教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在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设计各有侧重的生命教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精神 统编教材 道德关怀 身心特点 完整人格 逻辑线索 综合课程 中年级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高年级教学活动化的个案研究——以《学会尊重》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菅红匀 胡书鹏 唐燕 《福建教育》 2021年第8期43-47,共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活动化,是实现“通过生活”学习道德这一课程理念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课程课堂变革的前进方向。本文以《学会尊重》一课为例,对高年级课堂教学活动化进行了个案研究。从教学实际探索来看,好的活动设计只是实现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活动化,是实现“通过生活”学习道德这一课程理念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课程课堂变革的前进方向。本文以《学会尊重》一课为例,对高年级课堂教学活动化进行了个案研究。从教学实际探索来看,好的活动设计只是实现高年級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条件,基于本班学生情况、学生生活实际、本班师生关系的活动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通过生活”学习道德的课程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课堂教学 活动化 《学会尊重》
下载PDF
适应新要求 迎接新挑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实施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金龙 《福建教育》 2019年第21期40-46,共7页
今年秋季,《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在小学所有年级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这套教材新增了相当比例的法治教育内容。然而,当前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缺乏法律背景。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法治教育的专业性欠缺,使广大... 今年秋季,《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在小学所有年级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这套教材新增了相当比例的法治教育内容。然而,当前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缺乏法律背景。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法治教育的专业性欠缺,使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深感教学的难度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下载PDF
有情感 有深度 有温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谈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军玉 《福建教育》 2020年第8期39-40,64,共3页
作为小学思政课的核心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代表着国家意志,理应更系统、更全面地开展面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分布,又应该怎样进行?下面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思政课 核心课程 小学生 认识和理解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新增框题解读及教学建议
6
作者 王忠文 《福建教育》 2019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落实2018年宪法修正案精神,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新增了两个框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监察机关》,分别为第六课的第二框和第四框。作为宪法修改和新增内容,让学生学习这两个国家机关相关知识,对坚定制度自信,... 为落实2018年宪法修正案精神,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新增了两个框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监察机关》,分别为第六课的第二框和第四框。作为宪法修改和新增内容,让学生学习这两个国家机关相关知识,对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级下册 教学建议 法治 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解读 国家机关 宪法修正案
下载PDF
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法治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金龙 《福建教育》 2019年第34期45-47,共3页
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年段在原先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法治教育内容,初中年段在原先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的法治教育内容。法治教育涉及面很广,上到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下到公民权利... 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年段在原先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法治教育内容,初中年段在原先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的法治教育内容。法治教育涉及面很广,上到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下到公民权利与义务无不触及,法律概念又有丰富而精准的内涵和交错的关系,离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有些内容甚至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因此,有的学生反映听不懂、学不会,进而不喜欢这门课程。这一现象警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 三分之一 课程标准 中小学生 公民权利与义务 认知水平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论小学德育课程中故事教学的意义通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乐 范燕燕 《福建教育》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一、小学德育课程:“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理念,那么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此问题先要回答什么是“生活世界”这个前提性的问题。鲁洁先生在《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 一、小学德育课程:“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理念,那么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此问题先要回答什么是“生活世界”这个前提性的问题。鲁洁先生在《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一文中写道:“生活世界既是事实世界又是意义世界,是两者相互联结的世界。”从生活世界的双重内涵出发,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事实性一面,更要关注他们生活世界的意义性一面。如果小学德育课程依然坚持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理念,那么小学德育课程就应该是一门如鲁洁先生所言的“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课程。21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之后,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所了解、熟悉,并逐步认同。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简单化理解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倾向,一些教师认为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就是让儿童简单地说说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可否认,这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一个环节,但不是其全部内涵。这种简单化的理解极易造成课堂教学仅仅关注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事实性一面,而忽视了其意义性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课程 事实性 鲁洁 回归儿童生活 课堂教学 前提性 双重内涵 德育课程改革
下载PDF
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教育旨归:引领价值自觉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峥嵘 《福建教育》 2022年第4期39-41,59,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架构起劳动教育主题学习通往生活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当前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反思,尝试从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目标架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促进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架构起劳动教育主题学习通往生活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当前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反思,尝试从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目标架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促进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以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价值自觉,为实现劳动素养的提升奠定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劳动教育 实践性作业 价值自觉
下载PDF
理解教育真谛,打造说真话的思政课堂
10
作者 范小江 《福建教育》 2019年第43期22-23,共2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影响世人的至理名言,蕴涵着深刻的教育价值。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立什么样的德即为树什么样的人服务。个人以为立善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影响世人的至理名言,蕴涵着深刻的教育价值。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立什么样的德即为树什么样的人服务。个人以为立善德,做真人,做真人就是说真话。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重要编写理念就是教材要努力为营造学生说真话的课堂服务,从而达成课程育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堂 陶行知 编写理念 学做真人 说真话 课程育人 教育真谛
下载PDF
培育生活智慧 养成公共礼仪——以《我们小点儿声》为例
11
作者 邵丹丹(执教) 方峥嵘(点评) 《福建教育》 2019年第47期48-51,共4页
《我们小点儿声》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四课,围绕本册"共有共享"的教育主题,通过创设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懂得在公共场所应关心他人感受,不大声喧哗、使用合适... 《我们小点儿声》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四课,围绕本册"共有共享"的教育主题,通过创设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懂得在公共场所应关心他人感受,不大声喧哗、使用合适的音量是良好个人素养、公共礼仪的表现,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公共文明礼仪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题 生活智慧 公共礼仪 公共场所 公共文明 个人素养 生活情境 礼仪习惯
下载PDF
美丽中国字 自豪中国人--以《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一课时为例
12
作者 郭娟(执教) 陶元红(点评) 《福建教育》 2021年第4期50-51,56,共3页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常想:怎样在我的德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感受这股火热的爱国潮,加深他们的爱国情呢?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我指引了方向...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常想:怎样在我的德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感受这股火热的爱国潮,加深他们的爱国情呢?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我指引了方向。该单元中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祖国文字的历史及文字背后的意蕴,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进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根据学情,我确定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为:(1)借助人民币上的文字,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2)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汇报、游戏等方式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演变,感受汉字的魅力,产生喜爱汉字的情感;(3)多种途径感受汉字的美,在体验中产生学好、用好、写好汉字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德育课堂 第一课时 语言文字 民族瑰宝 学情 爱国情 民族自豪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