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县域尺度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分异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雪婷 许小君 +1 位作者 陈希勇 邱孝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115,共11页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底部基础的关键.研究根植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空间格局...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底部基础的关键.研究根植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发现:①五大经济区高质量整体水平呈梯度发展特征,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②县域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其中开放、创新维度不平衡性最为明显,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度分化,主导着全省区域差异走向;③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成都平原经济区中部构成高质均衡区域,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构成低质均衡区域,成都平原经济区向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形成异质性发展地带.据此,提出从政策环境和制度导向转变、多中心多层次核心区构建、特色要素依托等方面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县域尺度 空间格局 区域分异
下载PDF
“三区三州”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野 杨雪婷 +2 位作者 邱孝枰 徐云 陈国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生计脆弱性高。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区域可进入性差,导致数据难以获取,当前对西部民族山区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较为不足。评估生计脆弱性有助于理解脱贫边缘人群的脆弱特征,为梯度推进... 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生计脆弱性高。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区域可进入性差,导致数据难以获取,当前对西部民族山区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较为不足。评估生计脆弱性有助于理解脱贫边缘人群的脆弱特征,为梯度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三区三州”脱贫典型区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监测全州及县域生计脆弱性时序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并据此分区分类施策。结果表明:(1)2008—2020年甘孜州生计脆弱状况逐渐改善,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2)生计脆弱性与海拔梯度同向变化,脆弱性较低的区域集中于甘孜州南部,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北部和中部;(3)利用三分位数将典型年份县域生计脆弱性划分为3个等级,并根据等级变化情况,将甘孜州划分为巩固型、过渡型和发展型3类区域,分别提出以“守”“调”“攻”为特征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本研究可以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脆弱性 乡村振兴 甘孜藏族自治州 分区分类
下载PDF
中国农民福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孝枰 方一平 +1 位作者 杨雪婷 徐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449,共16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城乡的显著差距仍是制约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一大难题。开展农民福利研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城乡的显著差距仍是制约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一大难题。开展农民福利研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查阅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福利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和绘制相关图谱。结果表明:(1)中国农民福利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前)、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研究领域由经济学、社会学向综合性农业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学扩展,近年来呈现出研究领域的多学科转变、研究对象的多尺度转变、研究视野的国际化转变3个特点。(2)中国农民福利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政策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农民福利差距、农村弱势群体福利、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民福利的关系和农民对福利的认知等5个方面开展。(3)在不同福利思想的指导下,国外对农民福利研究不断深化,当前研究呈现出越来越重视主观与客观福利的结合、越来越重视农民福利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越来越重视农民福利的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倾向;研究方法由定性描述向定量评估转变;与国外较注重理论和知识创造相比,中国更注重实践与应用。(4)结合国际研究动向和国内研究特点,本文提出了中国农民福利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学科交叉与理论创新并重、动向研究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重点区域时空研究并举、传统方法与计算机方法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福利 福祉 发展历程 特点 福利指数 中国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兴县”特色县域经济研究——以平武县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熊丹 许小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171,共5页
平武作为四川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但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核四线"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民族地... 平武作为四川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但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打造"一核四线"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的民族地区特色县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 县域经济
原文传递
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中多胺形态变化和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军 关欣 +6 位作者 范翠枝 赵海燕 吴馨怡 韩鹰 顾志壮 郑青松 郑春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8-1609,共12页
以番茄“合作903”为材料,研究25~200 mmol·L^(-1) NaCl胁迫对其种子发芽、种子活力指数(SVI)、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溶质积累和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50 mmol·L^(-1) NaCl处理7 d,不影响番茄种子... 以番茄“合作903”为材料,研究25~200 mmol·L^(-1) NaCl胁迫对其种子发芽、种子活力指数(SVI)、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溶质积累和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50 mmol·L^(-1) NaCl处理7 d,不影响番茄种子发芽率,但显著降低SVI;随着盐处理浓度上升,发芽率和SVI均显著下降。分别以种子发芽率和SVI为因变量,NaCl处理浓度为自变量,种子萌发和萌发后幼苗建成的耐盐阈值分别为106.1 mmol·L^(-1) NaCl(0.62%)和43.38 mmol·L^(-1) NaCl(0.25%)。随着NaCl处理浓度上升,萌发种子MDA含量显著上升,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均上升,游离态腐胺(fPut)、游离态亚精胺(fSpd)和游离态精胺(fSpm)、(fSpd+fSpm)/fPut均显著上升,束缚态腐胺(bPut)、束缚态亚精胺(bSpd)、束缚态精胺(bSpm)均显著增加,而(bSpd+bSpm)/bPut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处理下,番茄萌发种子结合态亚精胺(cSpd)、结合态精胺(cSpm)含量及(cSpd+cSpm)/cPut均极显著上升,随着NaCl处理浓度上升,cPut、cSpd、cSpm含量及(cSpd+cSpm)/cPut均逐渐下降。综上所述,盐胁迫延缓、抑制番茄种子萌发,对于萌发后幼苗的建成抑制作用更强。番茄种子萌发阶段对盐分具有一定的抗性,主要由于番茄萌发种子中多胺代谢在盐胁迫下呈现(fSpd+fSpm)/fPut比值的急剧上升、cSpd和cSpm含量的显著上升和束缚态各多胺的显著积累,同时SS和SP的积累随盐胁迫加剧显著积累,从而提高了萌发种子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但是在高盐(150 mmol·L^(-1) NaCl)下,cSpd和cSpm的上升调控作用明显减弱,而束缚态各多胺、fSpd和fSpm的上升以及SS和SP积累调控作用仍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NACL胁迫 萌发 抗氧化 溶质积累 多胺代谢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基于中西部6省市10县(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彭军 杜漪 蔡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及质量上的两大特征。从数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女性劳动力比例逐年上升;从质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导致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因此,... 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及质量上的两大特征。从数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女性劳动力比例逐年上升;从质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导致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因此,必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多元农民培训体系及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农村 调查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基于西部五省市十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禹亚男 杜漪 彭军 《乡镇经济》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客观地反映了云南、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典型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影响的空间差异及动态特征--以川西山区为例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雪婷 邱孝枰 +2 位作者 徐云 朱付彪 刘运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55-7567,共13页
明确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局域空间影响是开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对助推山区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以西部典型山区川西为案例,采用生态系... 明确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局域空间影响是开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对助推山区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以西部典型山区川西为案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和人类福祉框架构建指数评估模型,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探析生态系统服务对县域居民福祉的空间驱动特征与动态变化,识别影响福祉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因子。结果表明:(1)川西山区居民福祉呈同质集聚,空间依赖关系逐步减弱,“高—高”与“低—低”集聚在南北分异明显。(2)全域上生态系统服务因子对居民福祉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阻滞效应趋于减缓。(3)局域空间上影响系数具有方向和程度异性,西部减量效应明显,阿坝州和凉山州东北部增量效应显著,敏感程度从东南向西北梯次递减,负向敏感性强于正向敏感性,空间差异随时间变化趋于缩小。(4)供给与文化服务是影响川西山区居民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主控区域随时间变化在川西东北部和西部交替。山区生态资源红利释放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提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设计助推生态资源价值创造与转换,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异质性影响 川西山区
下载PDF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与层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雪婷 邱孝枰 +2 位作者 朱付彪 徐云 黄天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脆弱敏感与经济社会滞后交织,理清生态系统服务与多要素多层级福祉的关系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四川省重点...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脆弱敏感与经济社会滞后交织,理清生态系统服务与多要素多层级福祉的关系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人类福祉框架识别2000年以来居民福祉水平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与层级差异。结果表明:(1)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福祉显著提升,2000~2018年福祉指数增幅达79.99%,但仍以中低福祉层级为主,东西部差异明显,收入福祉偏低是限制福祉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2)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SV)与居民福祉呈负相关性,其中与教育福祉负向关联最强;(3)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具有层级异质性,随福祉层级递增PESV负效应趋于弱化,耕地和林地是影响居民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边际效应方向相反,高福祉层敏感性更强;(4)二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非生态驱动因子,在不同福祉层级均施加显著正向影响,对低福祉层正向边际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福祉效应 面板分位数回归 重点生态功能区
原文传递
羌族民俗与羌族传统生态文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军 蔡文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羌族,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极富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礼仪等,而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就蕴含于此。经过5·12大地震的羌族,其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笔者希冀通过对羌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探讨,加强社... 羌族,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极富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礼仪等,而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就蕴含于此。经过5·12大地震的羌族,其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笔者希冀通过对羌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探讨,加强社会各界对羌族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