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保护区社区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傅之屏 谌利民 +5 位作者 杨远兵 陈伟 刘雷 余波 刘昊 何万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保护区的建立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却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位于中西... 保护区的建立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却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对生态干扰比较大的贫困社区却基本没有被纳入社区共管试点范围。作者在20年岷山保护区社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并对岷山北、中和南部13个保护区最靠近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了现有社区共管的成效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以大熊猫保护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高校院所参与—企业拉动"为内涵,五位一体"携手共建",并有协调员制度配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本模式已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行,实现周边社区全覆盖,在制度化、常态化和量化管理方面初获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保护区 社区 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携手共建” 协调员制度
下载PDF
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概况
2
作者 杨林 徐应文 +4 位作者 蒋睿 傅之屏 刘雷 车维知 牛应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550-6551,共2页
[目的]为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调查分析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结果]介绍了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的组织管理... [目的]为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调查分析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结果]介绍了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的组织管理体系、生产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发现了其存在的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布局专业化程度不够、农民增收点单一、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品种单一、高芥酸油菜籽收购混乱等问题,分别给出了解决对策,对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绵阳市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促进了我国芥酸产业和生物能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市 高芥酸油菜 农业产业化
下载PDF
中华山蝠的昼夜活动节律与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石红艳 吴毅 胡锦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30,共6页
借助于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定点、非定点观察、昼夜连续观察的方法 ,并结合标志重捕、拍照、录像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中华山蝠属晨昏性动物 ,有两次活动高潮 ,傍晚 1 9:0 0~ 2 1 :0 0时 ,凌晨 3 :0 ... 借助于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定点、非定点观察、昼夜连续观察的方法 ,并结合标志重捕、拍照、录像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中华山蝠属晨昏性动物 ,有两次活动高潮 ,傍晚 1 9:0 0~ 2 1 :0 0时 ,凌晨 3 :0 0~ 5 :0 0时左右。白天在栖息处休息 ,光照、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子对其活动均有影响。晴天傍晚一般当上空照度减弱到 60 0lx以下时开始外出觅食。出巢个体数(y)与照度 (X)负相关显著 (P <0 0 1 )。回归方程为 :Y =5 3 3 1 -0 2 3 5 9X(X =5 0lx,Y =lny)。中华山蝠外出活动的温度下限为 1 4℃。不同月份日平均飞出蝠数与傍晚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类 中华山蝠 活动节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组织培养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保国 杨锋利 +3 位作者 陈存根 杨娅君 朱东阳 沈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3,共2页
为了保护和繁殖距瓣尾囊草这一濒危物种、探索适宜的离体快繁技术,以其带芽根状茎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溶液浸泡消毒3—8min,然后接种到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并统计污染率、始出芽时间、发芽率和生... 为了保护和繁殖距瓣尾囊草这一濒危物种、探索适宜的离体快繁技术,以其带芽根状茎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溶液浸泡消毒3—8min,然后接种到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并统计污染率、始出芽时间、发芽率和生长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将外植体剥去粗糙表皮后,在0.1%HgCl2溶液浸泡5min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仅为6.7%,且不会杀死外植体;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NA-A,其发芽率最高,为50%,叶片嫩绿,生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距瓣尾囊草 组织培养 生长情况
下载PDF
花椒病虫害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保国 傅之屏 +1 位作者 杨锋利 张晋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花椒属 病虫害 影响因素 危害程度 MAXIM 生物学特性 种植面积 供不应求
原文传递
鱼腥草野生居群人工栽培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雷 吴卫 +2 位作者 傅之屏 黄春燕 刘仁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6-881,共6页
目的:为鱼腥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将17个采自峨眉山不同山峪和海拔的野生鱼腥草居群地下部分移栽至同等立地条件下栽培一年,用共水蒸馏法提取其各自地上部分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 目的:为鱼腥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将17个采自峨眉山不同山峪和海拔的野生鱼腥草居群地下部分移栽至同等立地条件下栽培一年,用共水蒸馏法提取其各自地上部分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所有材料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为19种。t检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栽培一年后,其α-蒎烯和D-柠檬烯含量极显著高于其相应野生居群两种成分的含量,崁烯和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居群中的含量,trans-β-罗勒烯含量则极显著低于野生居群中含量。试验结果还表明,9类检测到的化学组分中共有7类在栽培和野生条件下均可检测到。除非萜类醇和非萜类醛外,其余5类组分在野生居群中(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4.05%)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栽培类群(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12%)中的变异系数。结论:野生和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差异。野生鱼腥草居群移栽至同等立地条件下后其挥发油成分多态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野生 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