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5-100,共16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也是最直观、最易实践、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巴蜀文化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显性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探索将以巴蜀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也是最直观、最易实践、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巴蜀文化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显性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探索将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及学生综合素养的重大创新。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思想深度不够、关注社会不足、缺失工匠精神、萌发“躺平”观念等问题,提出巴蜀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三个层面的应用价值:一是对高校而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扩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二是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推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新文化,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针对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应用于思政多,融入德育较少;专业人才缺乏,精准供给不足;环境氛围不浓,全员参与不够;注重学校阵地,忽视协同育人;特色亮点不多,存在雷同发展等问题,从把准“定盘星”,强化机制体制;守好“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建强“主力军”,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润无声”,强化文化育人;画好“同心圆”,强化协同育人;找准“差异性”,强化特色亮点等六个方面提出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以期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提高各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整合力、吸引力、感召力,进而将其转化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巴蜀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资源
高等教育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哀牢内属研究
2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1 位作者
钟乐海
刘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132,共8页
探索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和路径研究已成为学界较为经典的研究命题。横断山区作为最为古老的民族走廊、文化通道,生活其间的各民族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携手创造中华优...
探索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和路径研究已成为学界较为经典的研究命题。横断山区作为最为古老的民族走廊、文化通道,生活其间的各民族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携手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追求共生共融共长、和睦和谐和平发展的历程。哀牢内属千古盛事,流传至今不绝于史书,永昌盛名驰名中外,畅达南方丝绸之路。秦汉经营西南始为求道,后得一统,在“中原”与“西南”圈层互动融合影响之下,哀牢因文化认同求得内属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史籍脉络和神话隐喻中纵横梳理哀牢内属寻求中华民族认同的历程,解密哀牢内属的过程、策略、阶段和状态,并以此为着力点探析横断山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经验,希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审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哀牢内属
民族融合
九隆神话
文化认同
文化共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哀牢考述
3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刘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7期112-114,共3页
“哀牢”是春秋战国时代到东汉初我国“极西南”族群和地域的称谓,其地处横断山区南部,是“蜀身毒道”上直接联通中印两大古文明的“宜径”。作为古代各大文明交流联系中介的“哀牢”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部落联盟,具有多重名称,活动地...
“哀牢”是春秋战国时代到东汉初我国“极西南”族群和地域的称谓,其地处横断山区南部,是“蜀身毒道”上直接联通中印两大古文明的“宜径”。作为古代各大文明交流联系中介的“哀牢”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部落联盟,具有多重名称,活动地域广阔,物产闻名中外,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交流的“世界十字路口”,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
九隆
族群
西南民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机构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
、学校
办公室
出处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5-100,共16页
基金
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SCQSN2019ZC01)
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1-48)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CJF19073)。
文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也是最直观、最易实践、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巴蜀文化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显性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探索将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及学生综合素养的重大创新。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思想深度不够、关注社会不足、缺失工匠精神、萌发“躺平”观念等问题,提出巴蜀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三个层面的应用价值:一是对高校而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扩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二是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推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新文化,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针对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应用于思政多,融入德育较少;专业人才缺乏,精准供给不足;环境氛围不浓,全员参与不够;注重学校阵地,忽视协同育人;特色亮点不多,存在雷同发展等问题,从把准“定盘星”,强化机制体制;守好“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建强“主力军”,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润无声”,强化文化育人;画好“同心圆”,强化协同育人;找准“差异性”,强化特色亮点等六个方面提出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以期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提高各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整合力、吸引力、感召力,进而将其转化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巴蜀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资源
高等教育
地域文化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Bashu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cultur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哀牢内属研究
2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刘阳
机构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
绵阳
职业
技术
学院
学生工作部(处)
出处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13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与融会”(16JJD770034)
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课题(SCQSN2019ZC01)
+1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1-48)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CJF1907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探索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和路径研究已成为学界较为经典的研究命题。横断山区作为最为古老的民族走廊、文化通道,生活其间的各民族融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程,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携手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追求共生共融共长、和睦和谐和平发展的历程。哀牢内属千古盛事,流传至今不绝于史书,永昌盛名驰名中外,畅达南方丝绸之路。秦汉经营西南始为求道,后得一统,在“中原”与“西南”圈层互动融合影响之下,哀牢因文化认同求得内属积极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史籍脉络和神话隐喻中纵横梳理哀牢内属寻求中华民族认同的历程,解密哀牢内属的过程、策略、阶段和状态,并以此为着力点探析横断山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经验,希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审视与思考。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哀牢内属
民族融合
九隆神话
文化认同
文化共生
Keywords
a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Ailao into the Central Plain regime
ethnic integration
Jiulong myth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symbiosis
分类号
G95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哀牢考述
3
作者
杜周军
林科
刘阳
机构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
/学校
办公室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7期112-114,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与融会(16JJD770034)
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课题(SCQSN2019ZC01)
+1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1-48)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CJF19073)。
文摘
“哀牢”是春秋战国时代到东汉初我国“极西南”族群和地域的称谓,其地处横断山区南部,是“蜀身毒道”上直接联通中印两大古文明的“宜径”。作为古代各大文明交流联系中介的“哀牢”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部落联盟,具有多重名称,活动地域广阔,物产闻名中外,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交流的“世界十字路口”,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关键词
哀牢
九隆
族群
西南民族
Keywords
Ailao
Jiulong
ethnic group
southwest ethnic group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F75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为例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哀牢内属研究
杜周军
林科
钟乐海
刘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哀牢考述
杜周军
林科
刘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