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宪 王清燕 +4 位作者 刘燕萍 王晓飞 陈飞翔 谢向阳 廖映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 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伤口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