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壁类壳体零件车加工形状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龚安华 《机电信息》 2018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以某电动执行器产品的电机壳体薄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数控立车设备上加工,通过设计专用车加工夹具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变形和振动,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顺序来减少工件内部应力释放对工件变形的影响,选用合适的专用刀具及合理的切削工... 以某电动执行器产品的电机壳体薄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数控立车设备上加工,通过设计专用车加工夹具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变形和振动,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顺序来减少工件内部应力释放对工件变形的影响,选用合适的专用刀具及合理的切削工艺参数来减少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并经过加工验证该零件获得了整体变形量小于0.015 mm的良好效果,最终顺利完成了该零件的加工和交付使用。该薄壁壳体零件加工工艺的探索和改进,为该类薄壁壳体零件的车加工工艺策划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类 壳体零件 车加工变形 精度控制
下载PDF
浅析用增径滚刀加工蜗轮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旺红 《机电信息》 2017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通常在加工蜗轮时,所用传统蜗轮滚刀(以下简称"滚刀")的基本蜗杆符合被加工蜗轮相啮合的工作蜗杆,其主要参数如模数、压力角、分度圆直径、头数、螺旋方向和螺旋升角等,与相啮蜗杆一致,而且在加工蜗轮时,滚刀的加工中心距与... 通常在加工蜗轮时,所用传统蜗轮滚刀(以下简称"滚刀")的基本蜗杆符合被加工蜗轮相啮合的工作蜗杆,其主要参数如模数、压力角、分度圆直径、头数、螺旋方向和螺旋升角等,与相啮蜗杆一致,而且在加工蜗轮时,滚刀的加工中心距与工作中心距相同,这样加工出的蜗轮在理论上与蜗杆能够保证正确地啮合,但实际生产中发现传统滚刀加工的蜗轮啮合效果往往不理想,传动扭力也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增径蜗轮滚刀的发展和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扼要介绍了增径蜗轮滚刀的特点、基本设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径滚刀 滚齿工艺 设计 加工
下载PDF
Ti-Zr基块体非晶合金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索忠源 龚安华 +3 位作者 王鑫 姜峰 张志浩 王毅坚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变温失重法研究了Ti_(35)Zr_(30)Be_(20)Cu_(7.5)Co_(7.5)块体非晶合金分别在0.5、1、2 mol/L 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比较了304不锈钢的耐蚀性。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Ti_(35)Zr_(30)Be_(20)Cu_(7.5)Co_(7.5)块... 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变温失重法研究了Ti_(35)Zr_(30)Be_(20)Cu_(7.5)Co_(7.5)块体非晶合金分别在0.5、1、2 mol/L 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比较了304不锈钢的耐蚀性。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Ti_(35)Zr_(30)Be_(20)Cu_(7.5)Co_(7.5)块体非晶合金在0.5、1、2mol/L NaOH溶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极化曲线左移,耐蚀性降低。非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高于不锈钢。在293、313、333K,2mol/L NaOH溶液的不同温度失重腐蚀中,随温度增加,其非晶合金均较不锈钢耐蚀性高。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变化、温度变化对Ti_(35)Zr_(30)Be_(20)Cu_(7.5)Co_(7.5)块体非晶合金的耐蚀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基块体非晶合金 电化学腐蚀 变温腐蚀 耐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