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作为诊断工具的现代小说
- 1
-
-
作者
沃克.珀西
文楚安
-
机构
美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1-64,60,共5页
-
文摘
什么是小说,从来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人们对小说的现状以及小说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意见不一,众说纷纭。不过在这里,我并不企求提供某种矫正,或者去抨击现代小说家的种种观点——我的目的仅仅在于就与小说诸种关系的因素中,阐述一下医学与文学的关系和渊源。 我这儿所谈的是严肃小说,当然也包括具有喜剧内容的小说。我所说的严肃小说,是指作家用语言展示了一个不等同于现实的独特世界,这个世界能够被读者认可,使读者在阅读中有所顿悟和发现,感受到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快乐。
-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小说家
诊断工具
鲁宾逊
作家
契诃夫
医学与文学
小岛
批评家
术语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重现资本市场的功能
- 2
-
-
作者
约翰·S·戈登
-
机构
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
-
出处
《商界(评论)》
2006年第1期49-51,49,共3页
-
文摘
圣经上说,有人向盲者说他是基督,盲者抚摸他的手上没有钉痕,回答说你不是基督。证券市场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10年前我曾有机会到纽约学习,特地到慕名已久的华尔街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考察,也有机会到纽约联储地下著名的金库参观,算是对华尔街有了一点十分有限的实感。反观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我们常常见到或听到一些以今天美国证券市场的标准与原则来苛责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言论与做法,这些做法往往对市场发展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美国证券市场的历程,同时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我的建议是:让我们来一起抚摸美国证券市场的伤痕,看看这个市场的来龙去脉。“回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把美国证券市场的来历看清楚了,我们才有回顾与指点的空间。看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的博弈》这本译著,我们可以从文字上去抚摸美国证券市场的伤痕、寻找市场的脉络。在这本书看起来貌似散乱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始终强调了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和基本的信念,那就是:把华尔街的兴衰放到整个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来把握,是关于华尔街的“大历史”;强调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念通过华尔街的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书中起起落落的关于华尔街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给我们强调的资本市场的自我演进、自我探索、自我修复、不断试错的活力与韧性。中国证券市场上曾经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股市如赌场的争论,实际上在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美国政府有时也一直以“屡败屡战”的决心打击投机,希望将投机活动驱逐出美国的证券市场,结果导致市场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以至于一位美国的投资家调侃说:“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称我为赌徒:后来我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我成为一名投机者:而现在我被称为银行家。但其实我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1975年美国放弃了持续长达17.5年的固定佣金制,引起了市场相当大的震动,对照中国证券市场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推出了这一举措,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的历程,也从这种对照中得到确认。如何应对证券市场的恐慌?格林斯潘和本杰明·斯特朗共同认可的一个策略是:对于市场恐慌,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钱充斥市场。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时,美联储给所有的人打电话:你需要钱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于是,作者认为,正由于此,美国没有再见到1929年那样的股灾。但是,在中国,可行的应对市场恐慌的措施是什么?类似美国的这种应对措施是否会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这些都是引人深思的问题。中国正在寻求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不发挥证券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投资等方面的作用,不通过建立一个发达的证券市场来扩大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无疑会加大和平崛起的难度。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中,中国的GDP 分别是英国的4倍、日本的5倍,却依然战败?筹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美国
证券交易所
华尔街
-
分类号
F837.1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一切由自己决定
- 3
-
-
作者
佛朗斯.巴尔塔则.舒瓦茨
-
机构
美国作家
-
出处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5年第16期1-1,共1页
-
文摘
杰尔是个古怪精灵的家伙,他心情总那么好,总是语出惊人。如果有人问"最近怎么样",他都会这样回答: "如果可以再好,我希望有个双胞胎兄弟。" 他是个出色的饭店经理。
-
关键词
饭店经理
双胞胎
员工
精灵
心情
人生态度
兄弟
美国作家
不发表意见
积极的心态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你知道"的泛滥
- 4
-
-
作者
James Thurber
陈敏
-
机构
美国作家
-
出处
《当代外语研究》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
文摘
近来,在美国人的口语中为害最甚的可说是迅猛传播的"你知道"这一口头禅了。我都弄不清楚,打从何时起,它就象一阵暴风骤雨,横扫过我们的语言领域,但是对这一口头禅带来的益见含混的意义,韵律的破坏,以及对我那副不幸的耳朵的无穷折磨,想来实在使人不寒而栗。有一个男士,在去年夏天跟我的一次电话交谈中,五分钟里就用了三十四次。
-
关键词
弄不清楚
电话交谈
美国作家
暴风骤雨
《纽约客》
年轻主妇
过敏症
戏剧和电影
好久以前
标准英语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上帝的小土地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厄斯金.考德威尔
王希苏
赵砾坚
-
机构
当代美国作家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1986年第3期4-91,1,共89页
-
文摘
《上帝的小土地》是当代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的名篇。小说中有暴力,但并非主要情节;有情欲,但并非取悦于读者。作者展现的是劳动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上帝的天堂的彻底的失望。
-
关键词
椅子
主意
膝盖
堂屋
衣服
吉尔
公共汽车
妻子
女子
名字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猎物
- 6
-
-
作者
迈克尔·克莱顿
严忠志
欧阳亚丽
-
机构
美国作家协会 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
出处
《译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4,1,共139页
-
文摘
杰克在硅谷一家电子媒体公司担任程序设计部门的主管,他主要从事智能体程序的编写,并小有成就。在发现了公司的违法活动后,由于不愿同流合污,杰克被解雇。因为原公司的谣言,杰克一时在硅谷难以找到工作,不得已他做起了全职爸爸,暂时在家照顾三个吵吵闹闹的孩子。杰克的妻子朱丽亚却事业有成,她是艾克西莫斯技术公司的副总裁。这家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运用于医疗实践的尖端纳米技术,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公司将会获得巨大效益。朱丽亚负责这个项目,她野心勃勃,为此几乎付出了全部时间和精力,连家也顾不上了。渐渐地,杰克怀疑妻子有了外遇,而事实上问题要严重得多。 朱丽亚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艾克西莫斯技术公司邀请杰克去位于内华达州一个沙漠中的秘密试验基地帮忙。原来朱丽亚负责的项目的试验出现了问题,一群纳米集群逃出了实验室,它们迅速进行智能进化,并按照杰克曾主持编写的"掠食猎物"程序成功运行。失去控制后,它们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可怕掠食者。纳米集群不仅在行动上像个掠食者,而且不断地自我复制,开始追杀沙漠中的动物,当然它们对人也不放过。 当杰克发现纳米集群的强大能量时,他意识到它们的威胁远不限于沙漠中孤立的试验室。而且更可怕的是,杰克同时发现,这里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技术失控。
-
关键词
埃里克
阿曼达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小人物 大英雄
- 7
-
-
作者
莱昂纳·弗莱彻
叶水心
-
机构
美国作家
-
出处
《译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8-167,共70页
-
文摘
该书塑造了美国社会的两个下层人物形象,即所谓的小人物,柏尼和强恩。虽然他们的生活不尽人意,他们自己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时甚至令人难以容忍,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们却表现出令别人,甚至令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的闪光点,成为活生生的英雄。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美好向上的一面,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语言生动幽默,通篇一气呵成。
-
关键词
信用卡
麦克风
小人物
新闻
电视台
大英雄
生还者
消防人员
消防队员
假释官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复仇女神
- 8
-
-
作者
乔·利特尔
余中先(译)
-
机构
美国作家
不详
-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2007年第5期1-1,共1页
-
文摘
美国作家乔纳森·利特尔(Jonathan Littell)的处女作小说(《复仇女神》(原文Les Bienveillantes,直译为"仁慈的女神")获得了2006年法国的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这部长达九百页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讲述一个叫马克西米连·奥尔的纳粹军官的内心世界。作品通过种种所谓"特别行动"的系列描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纳粹组织系统和社会现实的细节宝库。
-
关键词
女神
复仇
故事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愿人类获得永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 9
-
-
作者
福克纳
-
机构
美国作家
-
出处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
2004年第6期1-1,共1页
-
-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怜悯之心
牺牲精神
人的声音
空间的
-
分类号
G634.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