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介语发展分析到高级汉语课程设置——内容依托型教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7
1
作者 井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来华攻读非语言类专业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向汉语国际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包括学术认知技能在内的学术化和专门化汉语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在双语教育中诞生的内容依托型教学是向汉语学术化和专门化过渡的一个重要手段。... 来华攻读非语言类专业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向汉语国际教育界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包括学术认知技能在内的学术化和专门化汉语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在双语教育中诞生的内容依托型教学是向汉语学术化和专门化过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美国俄勒冈大学内容依托型高级汉语教学模式,以中介语发展的量化分析结果为依据,观察该校两种内容依托型教学模式对高级汉语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效应。作者从分析结果中管窥两种模式的利弊,探讨优化内容依托型高级汉语课程设置的策略,指出汉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不能单纯依赖一种模式,而需兼容并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内容依托型教学 中介语 语言能力发展 课程设置
原文传递
高年级汉语习作中零指代使用的跨语言背景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井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美国高年级汉语学习者作文中零指代的使用进行了跨语言背景的比较分析,并以汉语母语语料以及英语母语语料数据为分析参照。结果显示,零指代和代词指代策略在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作文样本中分布很不均衡,反映...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美国高年级汉语学习者作文中零指代的使用进行了跨语言背景的比较分析,并以汉语母语语料以及英语母语语料数据为分析参照。结果显示,零指代和代词指代策略在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作文样本中分布很不均衡,反映出汉英两种语言对具有不同语言经历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提倡在教学中推广因背景施教的原则,并提倡在对外汉语研究中推广基于学生语料库的实证研究,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写作 话语结构 零指代 语料库 语言背景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物色篇》与中国古典诗歌景物描写从象喻到写实之范式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根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9,共24页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和诗评家用以观察和描写外在世界及其景物的时空平台与中世相比越来越趋近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这一范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物感为基础的古典比兴传统自宋元之后的衰落。后古典诗歌和诗学中这一渐趋理性和写实的时空框架与传统的将景物从斑斓五彩的现象世界抽取出来赋予其高度象征意义的诗歌生成模式相反,它把诗歌意象还原为景物,并将其放入到其所置身的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之中,使其成为这一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以技法为中心、以诗人和诗评家为写作主体、以描述和表达的准确性为目标的写实和理性框架,与古典的以比兴为基础的抽象和隐喻的时空框架相比,是一种具有很强现代性的框架。《文心雕龙·物色篇》不仅是对其所继承并深植于其中的古典象喻传统的总结性表达,而且内在地昭示着后来的新的框架的发展轨迹,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象喻 写实 范式转型 时空框架 主体性 物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