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来源的大麦淀粉理化和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神彳 王辉 +3 位作者 康辉 孔保华 胡公社 刘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共8页
主要以两种不同品种来源的大麦淀粉(transit hull-less barley starch,BS1)和(tetonia hulled barley starch,BS2)为主要对象,同时以肉类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参比,研究不同来源淀粉的理化(直链淀粉含量... 主要以两种不同品种来源的大麦淀粉(transit hull-less barley starch,BS1)和(tetonia hulled barley starch,BS2)为主要对象,同时以肉类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参比,研究不同来源淀粉的理化(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功能特性(溶解性、膨胀性、吸油性、糊化特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BS1为蜡质大麦淀粉,其支链淀粉含量可高达97.86%(干基质量)。BS2为普通大麦淀粉,其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33.68%和66.12%(干基质量),与玉米和马铃薯淀粉相似。在5种淀粉样品中,BS1和BS2具有最低的溶解性(p<0.05);BS1具有最高的膨胀性而BS2具有最低的膨胀性(p<0.05);BS1和BS2具有较高的吸油性(p<0.05),其吸油效果仅次于玉米淀粉(p<0.05),而与绿豆淀粉之间没有差异(p>0.05);BS1与BS2相比,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回生值和凝胶强度(p<0.05);BS1具有最佳的冻融稳定性(p<0.05),甚至在经历5次冻融循环以后,其冻融析水性仅为1.88%,但是BS2的冻融稳定性较差,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也证实上述冻融稳定性的结果。结果表明,BS1、BS2与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在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大麦淀粉在肉类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淀粉 品种 糊化特性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超微粉碎后粒径对大麦全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晓婵 常婧瑶 +4 位作者 马晓丽 孔保华 辛莹 胡公社 刘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6,共7页
本研究主要以大麦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粒径对超微粉碎大麦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降低,大麦全粉水分、淀粉含量、溶解性、亮度值及白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膨润力、吸油性、持水性、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则显著降低... 本研究主要以大麦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粒径对超微粉碎大麦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降低,大麦全粉水分、淀粉含量、溶解性、亮度值及白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膨润力、吸油性、持水性、峰值黏度和回生值则显著降低(P<0.05)。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降低,大麦全粉粉体的颗粒形状由圆形或椭圆形转为不规则形状,表面由光滑转为粗糙。与此同时,与常规粉碎的大麦全粉相比,超微粉碎大麦全粉的品质明显提升,扩大了大麦全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后不同粒径大麦全粉的品质特性不同,并且粒径小于54μm的大麦全粉品质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大麦全粉 粒径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