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下白蚁-台湾乳白蚁工蚁蜕皮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Ashok Raina Yong Ihl Park +1 位作者 Dale Gelman 尹红(译) 《城市害虫防治》 2013年第3期42-48,共7页
台湾地下白蚁-台湾乳白蚁由于拥有巨大的种群,在美国南部各州及夏威夷地区已经和其在南亚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害虫。由于它们神秘的地下生活习性和很长的生活史,使得我们对其工蚁的蜕皮行为知之甚少。在台湾乳白蚁的群体中,工蚁... 台湾地下白蚁-台湾乳白蚁由于拥有巨大的种群,在美国南部各州及夏威夷地区已经和其在南亚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害虫。由于它们神秘的地下生活习性和很长的生活史,使得我们对其工蚁的蜕皮行为知之甚少。在台湾乳白蚁的群体中,工蚁大约分别在蜕皮前10—15天停止觅食,并且失去肠道微生物种群。在实验室条件下,任何指定的白蚁种群,每天平均有1.01%(范围在0.6%-1.8%之间)的工蚁发生蜕皮。工蚁在即将蜕皮的前一天变得行动迟缓,并且头部产生斑点。通常其它工蚁会帮助其完成蜕皮并吃掉脱落的皮。刚完成蜕皮的工蚁上颚是浅粉色,两天后彻底黑化。蜕皮后的第四天重新获得肠道微生物。鞭毛虫以囊细胞的形式通过肛饲从其它工蚁被转移过来。测定工蚁体内保幼激素Ⅲ水平,除了蜕皮前6天是80.5pg/mg体重,其它阶段均在30-41pg/mg体重之间。较高的保幼激素Ⅲ浓度可能是导致失去原生动物种群的因素。失去原生动物种群后1到2天测定的蜕皮类固醇浓度从2.1pg/mg激增到359.5和332.4pg/mg。蜕皮前两天出现第二个小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地下白蚁 乳白蚁 蜕皮 肠道微生物 保幼激素 蜕皮类固醇
下载PDF
甘蔗黄叶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三基 郭晋隆 +4 位作者 孟岩 黄振瑞 陈如凯 刘文荣 MICHAEL S Irey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以甘蔗黄叶病毒(ScYLV)特异性引物YLSF111和YLSR462为引物,对福建蔗区8个罹病品种的疑似病株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352 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一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 以甘蔗黄叶病毒(ScYLV)特异性引物YLSF111和YLSR462为引物,对福建蔗区8个罹病品种的疑似病株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352 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一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ScYLV分离物(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F157029、AY236971、AF141385)CP基因同源性达100%,证实我国福建地区甘蔗黄叶综合症的病原体为ScYLV.本研究同时建立了ScYLV的RT-PCR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黄叶病毒 RT—PCR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诱捕器颜色的改进及其引诱剂最佳缓释量的确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艳涛 李硕 +4 位作者 孟昭军 王嘉冰 刘英胜 张爱军 严善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8-174,共7页
【目的】研究颜色改进型暗褐色拦截挡板诱捕器诱捕效果;将缓释的1-戊醇和2-戊醇单独或与信息素组合后,结合颜色改进型暗褐色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究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以期开发监测光肩星天牛的有效工具。【方法】在每个样地... 【目的】研究颜色改进型暗褐色拦截挡板诱捕器诱捕效果;将缓释的1-戊醇和2-戊醇单独或与信息素组合后,结合颜色改进型暗褐色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究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以期开发监测光肩星天牛的有效工具。【方法】在每个样地用尼龙绳分别将32个诱捕器(4种引诱剂×4种释放率×2种颜色)悬挂在柳树枝干上,3个样地共悬挂96个诱捕器。每天检查一遍诱捕器,统计、鉴定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的雌、雄数量。【结果】诱捕器颜色显著影响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暗褐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1.521头,显著高于黑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1.063头(t=4.854,P=0.047),暗褐色诱捕器诱捕到的天牛雌性比为0.58,黑色诱捕器诱捕到的雌性比仅为0.45。在大约8周的田间诱捕期内,缓释量为135 mg·d^(-1)的1-戊醇和2-戊醇与褐色诱捕器组合,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数量均最多(8头),诱到天牛的雌性比分别为0.50和0.63。添加雄性信息素后,进一步增强了缓释量为135 mg·d^(-1)的1-戊醇或2-戊醇与褐色诱捕器组合对光肩星天牛的诱捕效果,尤其增强对雌性的诱捕效果,使诱到天牛的雌性比分别提高到0.55和0.67。【结论】可将暗褐色诱捕器与添加雄性信息素的释放量为135 mg·d^(-1)的1-戊醇或2-戊醇组合,作为监测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诱捕器 颜色 缓释引诱剂 引诱效果
下载PDF
大豆高密度SNP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谭瑞娟 文自翔 +5 位作者 顾翠华 王德春 宋启建 PERRY Cregan 邢小萍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以对大豆猝死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系U01-390489×E07080所衍生的F4:5代96个家系的C2连锁群上50个多态性SNP标记位点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利用Joinmap4.0及Icimapping 2个软件不同计算方法所构建的遗传图谱的异同及优劣.结果表明,Ici... 以对大豆猝死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系U01-390489×E07080所衍生的F4:5代96个家系的C2连锁群上50个多态性SNP标记位点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利用Joinmap4.0及Icimapping 2个软件不同计算方法所构建的遗传图谱的异同及优劣.结果表明,Icimapping构建的图谱长度较Joinmap4.0所建图谱短,Icimapping包含的几种算法构建的图谱长度相近,Joinmap中Regression的计算方法所构建的遗传图谱与soybase上的一致图谱长度最为接近,Maximum Likelihood算法得出的图谱长度与Fixed Order算法图谱长度相近.Icimapping的构建的图谱中,较多的标记聚集于同一位点,其中的几种算法相近.Joinmap中regression算法的图谱结果乱序标记较多,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的图谱乱序标记较少,与Fixed Order的结果更为接近.研究结果表明,Joinmap的Maximum Likelihood算法更适合于高密度的SNP标记的图谱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大豆遗传连锁图谱 算法
下载PDF
4种引诱剂对光肩星天牛的诱捕效果及种群数量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维超 周艳涛 +3 位作者 刘英胜 孟昭军 张爱军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3,130,共5页
为监测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发生动态,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诱捕器及诱芯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Ⅰ(1-戊醇)、Ⅱ(2-戊醇)、Ⅲ(引诱剂Ⅰ+雄虫信息素)和Ⅳ(引诱剂Ⅱ+雄虫信息素)分别与褐色改... 为监测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发生动态,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诱捕器及诱芯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Ⅰ(1-戊醇)、Ⅱ(2-戊醇)、Ⅲ(引诱剂Ⅰ+雄虫信息素)和Ⅳ(引诱剂Ⅱ+雄虫信息素)分别与褐色改进型飞行拦截挡板式诱捕器组合,调查其对10、20、30 m距离处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同时参照Peterson方法对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的有效引诱距离均在30 m以内,20 m内的诱捕效果更佳,建议在实践应用中将诱捕器的间距设置为40~50 m。在样地200 m内的标记释放回捕率为5.14%,占总诱捕量的46.46%,估计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为2471头,其中雄虫1382头,雌虫1112头,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可见,诱捕剂的诱捕效果较好,可有效监测光肩星天牛雌雄虫的发生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标捕技术 引诱距离 种群数量
下载PDF
改善家禽肠道内的菌群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良粱 Todd R.Callaway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7年第9期58-59,共2页
在人、动物和家禽体内,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菌群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肠道中。真菌、原虫和病毒是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但是细菌是构成该生态体系中最大且最为人熟知的部分。
关键词 菌群组成 肠道 家禽 生物生态系统 微生物菌群 生态体系 病毒
下载PDF
用为选择近红外线反射波长度而预设光谱窗的方法以确定未受损伤的亚麻原茎的酶处理程度
7
作者 Douglas D. Archibald Danny E. Akin 《上海毛麻科技》 2011年第3期31-39,共9页
近红外线反射法NIRR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适用于风干的未受损伤的亚麻原茎的测定,也是对Fried法测试亚麻沤制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报道了优先选用自2号至12号波长设定的性能统计,推荐7号、9号或12号的波长模式。波长的设定来... 近红外线反射法NIRR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适用于风干的未受损伤的亚麻原茎的测定,也是对Fried法测试亚麻沤制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报道了优先选用自2号至12号波长设定的性能统计,推荐7号、9号或12号的波长模式。波长的设定来自于1432-至2468-nm的光谱域。标定的试样来自于经不同时间段用酶剂或螯合剂溶液沤制过的亚麻原茎。试样的光谱特性均在不同的水合作用、原茎取向和光学角度下测定;而其标定模式对这些反应都不敏感。均方根误差由全部有效交叉(cross—validation)的RMSECV测定;它是受限定的,以便保证每个测试样品对其设定的标定值具有独立性。对12号波长模式来说,在对沤制不足到沤制过分的试样,经过4个可视效果水平(0到3)的扫描测试后所得出的平稳的曲线上,其预定及测定之间的相关系数R2是0.946,而RMSECV是±0.20。研究员发现:在一个单独窗的实验中,12号波长的NIRR法测试结果的误差比Fried法的要少一些,其重复的均方根误差是0.25。然而,即使是设定最小的波长,在经过酶剂沤制的亚麻原茎,对其沤制不足或沤制过分的程度,都能非常成功地进行分级。波长的设定是用一个新程序来确定的:首先,对全部可能用的光谱域的性能作试验,以定位重复显示的光谱窗,然后从每个窗上挑选出最佳波长的标定值。而这个程序也可以从复合的线性回归的波长模式中求得,它能可靠地形成具有相似量纲的、全光谱上的、局部的最小平方回归模式;此外,这个方法非常容易发现它有最相关的光谱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沤制 近红外线 线性回归 波长挑选 光谱窗
下载PDF
弯曲杆菌可以存在于家禽各器官中
8
作者 吴彩霞(译) 孟和(校) +3 位作者 N.A.Cox L.J.Richardson R.J.Buhr P.J.Fedorka-Cray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0年第4期46-48,共3页
弯曲杆菌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通常认为该菌仅存在于肉鸡的胃肠道内。然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该菌也可以存在于其他内脏器官中,甚至存在于1日龄雏鸡体内。
关键词 弯曲杆菌 家禽 器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