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社会历史中的母系成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幸 《民族学刊》 2013年第1期33-39,105-107,共10页
无论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彝族群众对于传统彝族社会的父权性质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彝族的姓氏、家系和财产父子相传;男子将妻子娶入,通常在父亲的社区建立新家;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往往转房给丈夫的兄弟或者堂兄弟,以便不离开丈夫所属的家... 无论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彝族群众对于传统彝族社会的父权性质似乎都没有什么异议。彝族的姓氏、家系和财产父子相传;男子将妻子娶入,通常在父亲的社区建立新家;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往往转房给丈夫的兄弟或者堂兄弟,以便不离开丈夫所属的家支,等等,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父系制特点,但是若干行为规范及其历史记载却又含有鲜明的尊母重女的母系特点。例如,彝族中对亲戚的正确看法应以母亲的关系为根据,姨母同于母亲。彝族视姨表兄弟姐妹为亲兄弟姐妹,其称呼与亲兄弟姐妹完全一致,所以姨表兄妹之间不能通婚,也不可以开玩笑。母亲受到最崇高的尊重,被视为"世间最大"。更有彝族的史诗和传说称很久以前彝族的先民曾经有过许多代人"生子不见父"的经历。有人把这些看作是彝族从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遗俗,有人则认为彝族尊崇女性是"经济的,势力的,风俗禁忌的关系"。本文列举了一些彝族历史文化中尊母重女,性别平等的优良传统,它们为彝族女性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母系成分 性别平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